推行等级收费 缩小公办园民办园差距 代表为破解幼儿学前教育难题支招

东江时报 2018-01-19 17:33

学前教育成为今年市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公办园少而难进、民办园贵,不少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都曾遭遇这样的两难。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建议,通过统筹解决幼儿园用地、推行民办园等级收费、保障教师待遇等措施,推动惠州市学前教育发展。

现状

全市每年需新增7万个幼教学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695所,其中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153所、民办幼儿园542所;全市学前三年在园儿童22.45万人,教职工25641人。

林初明坦言,虽然近年来惠州市多措并举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但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二孩政策的实施,惠州市新生幼儿急剧增长,“据统计,2017年常住人口出生人数约7万人,仅惠城区常住人口出生数约2.1万人,在未来几年全市每年需新增约7万个幼教学位,才能解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民办园未纳入政府教育用地统筹规划

那么能不能新建足够多的幼儿园来满足新增入园需求呢?林初明说,首先面临着用地规划上的问题。“目前市区教育用地规划是基于户籍人口规划的,主要用于公办学校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民办幼儿园办学用地尚未纳入政府教育用地统筹规划中,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基本上很难获得教育用地,只能通过购买或租用非教育用地用于开办幼儿园。”但是,幼儿园校舍审批在消防验收方面的规定,又将不少工业建筑、村民自建住宅拒之门外。

“惠州市每年要增加100多所幼儿园才能满足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目前新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学位供给,而用于开办民办幼儿园的工业用地等非教育用地又不能通过消防验收。由此,惠州市符合条件可审批为幼儿园的园舍极少,严重影响惠州市幼儿园科学布局。”林初明说。

公办民办幼儿园收费差距大

幼儿园收费也是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林初明认为,自2017年4月开始,民办幼儿园收费放开,由市场进行调节,造成地方政府难以引导幼儿园合理收费,这与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要求存在较大矛盾。“目前惠州市大部分幼儿园受场地租金、人工成本、地域学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调高收费,引发群众较多利益诉求。”

与此同时,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收费差距大也越发明显。“近几年民办园因办学成本上涨,保教费涨幅明显提高,而公办园保教费却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即1350元/期至1750元/期。并且公办园收费低、师资好、质量高,与民办园收费高、队伍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形成明显对比。”他说,群众挤破头想进公办园,但公办幼儿园学位稀缺,不能满足大部分群众需求,这也导致了社会矛盾。

家长对民办幼儿教师缺乏信任

此外,惠州市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公办园机构编制、民办园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林初明说,目前惠州市将已经出租或承包给私人办园但资产属于国有的乡镇(含街道)中心幼儿园,逐步收回由乡镇政府举办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但是由于没有定编登记等条件,目前收回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完成不了法人变更、换证等工作,均处于无证照办园的尴尬状态。同时,这些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少,平均每所有在编教师1~2人,个别收回中心园一个编制都无法解决。教师工资也只能从幼儿园保教费中支付,教师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优秀教师。

民办幼儿园更加面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民办幼儿教师责任大,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待遇低。尤其是近年来相关负面新闻多,导致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信任,让很多幼儿教师对幼教行业失去信心。加上幼师培养机制问题,造成幼儿园师资缺口很大。”

支招

1 向民办幼儿园划拨办学用地

针对这些问题,林初明建议,首先将学前教育用地纳入全市教育用地规划中,统筹解决学前教育用地。专门出台 《学前教育用地规划》,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解决民办幼儿园办学用地。

同时,建议市政府协调消防、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结合惠州市实际,统筹研究解决民办幼儿园消防审批前置条件限制,允许在达到安全和开办条件的前提下,利用非教育用地、工业用房、集体用房等场地举办民办幼儿园。对教育优先开通绿色通道,在园舍立项、报建、竣工验收、消防验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做好民办幼儿园的消防审批和监督等工作。

2 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针对收费问题,林初明建议推行幼儿园等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一方面,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市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对高、中、低档民办幼儿园进行等级评估定位,根据幼儿园的评估等级、本地物价水平和平均家庭承受能力,进行价格成本监审,面向社会公开制定的不同档次收费上限标准。民办幼儿园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发改和教育部门报备收费项目、标准,杜绝乱收费。

另一方面,建议市发改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建立政府与家长合理分担机制,提高公办园的收费,缩小公办园与民办园收费的差距,减少入园矛盾。

3 出台民办园教师薪酬指导意见

林初明还建议市政府协调编制资源,同时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收回镇(街)举办的公办幼儿园的机构和编制问题,确保公办幼儿园依法正常运作。

针对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他建议市人社、教育、发改等部门,结合惠州市实际尽快出台民办幼儿园教师薪酬指导意见,确保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的待遇和福利。同时将民办幼儿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提升纳入市、区(县)财政预算,与公办在编教师享有同等进修培训的机会。探索建立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即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制度或其他补助机制。对达到规范化等级以上的普惠性幼儿园中有职称、有资格证、有一定年限的民办幼儿教师给予一定的从教津贴。

相关建议

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办幼儿园

“双职工带娃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市人大代表杨黎建议,惠州市应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自办规模较小、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针对企业自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应降低准入门槛,并将其纳入惠州市普惠办学的政策补贴范围,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和公民个人多途径、多形式参与办学。

杨黎认为,惠州市众多企业中,外来人口比重在90%以上,双职工的幼儿无人看管已经成为目前企业职工生活的难题。职场女性的数量和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生育期和哺乳期仍有很多女性迫于压力选择了辞职,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人才培养都是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带宝上班”的需求逐渐增加,有能力的企业提供幼儿托管服务,开展职工子女全托、晚托、暑假托、寒假托等各类形式,有助于保障员工的权利,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企事业单位创办幼儿托管教育中心或幼儿园,是削减入园压力、节省成本、促进企事业单位长效发展的一种行为。而企事业单位自建托管需要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林奶花

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

市人大代表林振琼认为,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即使收费实行市场调控的政策,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抢占生源,仍刻意压缩办园成本,以低价吸引生源。为此难免造成办学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他认为,要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标准,解决各地各自为政的问题。结合本地各类幼儿园运营成本、政府投入、幼儿园等级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分层次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最高标准。收费标准不能实行“一刀切”,要按区域制定一个上限和下限价,以此防止低价低质的恶劣办学行为,确保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除了满足基本办园条件外,还应满足一定质量标准。

另外,林振琼还建议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津补贴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制度,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的系列问题,提高办园质量和办学水平。蔡伟健

新闻推荐

夫妻相互家暴双双申请“人身保护令” 惠城区法院发出全市首份双方当事人“人身安全保护令”

惠城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的裁定书。《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通讯员范洪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江勇龙夫妻双双都申请“人身安全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