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学前教育并提出一揽子建议 人大工作巡礼 ⑥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学前教育办学情况调研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2017年5月3~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惠州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惠州市如何办好学前教育提出了一揽子建议,其中包括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增加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探索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制订民办幼儿教师长期从教补助办法等。
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经费逐年提高
调研期间,调研组现场察看了13所幼儿园,听取了惠城区、惠阳区政府的汇报,在惠城区、惠阳区分别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幼儿园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学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了解到,惠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市级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形成了分工明确、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惠州市目前正在制定实施 《惠州市落实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7-2020年)》。
同时,惠州市建立了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提高。设立了市级、县级学前教育困难资助专项经费。
在支持民办幼儿园方面,出台规范性文件,从政策层面加以扶持,从民办幼儿园的规划用地、税收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促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等级。
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通过实地调研,调研组提出,惠州市的学前教育存在公办园不足、办园水平不均衡、民办幼儿教师待遇缺乏保障等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特别要改善和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满足广大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探索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各县(区)结合实际确定,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将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各县(区)财政预算。同时,大力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出台农村地区保教质量提升方案。各县(区)建立常规化教科研联动机制,强化对农村地区幼儿园保教实践研究和指导。进一步扩大优质园和弱园、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覆盖率,共同利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规范办园督查行动。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杨为高
新闻推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