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明将军故居修缮工程启动 杨将军后人提供给政府无偿使用20年,计划8月完成修缮,将变身公益书吧创客空间

惠州日报 2018-01-19 19:29

杨启明将军后人在看杨启明将军故居的修缮效果图。

杨启明将军。

杨启明将军后人在故居前向众人介绍故居历史。

杨启明将军故居修缮效果图。

日前,惠城区桥东街道举办杨启明将军故居修缮工程启动暨无偿捐用签约仪式,有着近70年历史的将军故居由将军后人提供给政府无偿使用20年,政府启动修缮工作,将修旧如旧。

据悉,目前,杨启明将军故居修缮设计方案基本完成,计划春节前后公开招标施工方,今年8月完成修缮。

修缮将军故居用于公益事业

“杨家故居无偿提供给政府使用,由政府组织修缮、改造,使将军故居再次焕发生机,在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方面为广大群众服务,作为杨启明将军的后人,我体会到一种光荣和神圣的使命。”杨启明将军故居业主杨国璋的弟弟杨国强说,政府修缮将军故居用于公益事业,这既帮助他们修缮保护了先辈留下的遗产,也可以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了解先辈的故事,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同时,建成后这里也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能为本地文化事业作贡献。

桥东街道办事处主任胡江华介绍,桥东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水东街升级改造、修缮裘屋、购买东湖旅店等方面下了大功夫,这次把修缮利用杨启明将军故居提上议程,对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极具意义。

将军故居有70年历史

杨启明将军故居位于桥东街道水东东社区上塘街二巷2号,2013年纳入惠州市首批历史建筑。将军故居业主是杨国璋,他是杨启明将军胞弟杨钦明的长子。杨国璋长期定居美国,热爱祖国、心系家乡,经与亲属协商,杨国璋及其亲属愿意与政府签订协议,把杨启明将军故居提供给政府无偿使用20年。

由于时间久远等多种原因,杨启明将军故居有所损坏,亟需保护修缮。胡江华说,征得将军后人同意,他们聘请了有资质的惠州市梓淳设计有限公司制订修缮方案,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保护维修。修缮后,杨启明将军故居将用于建设公益书吧、创客空间或文化工作室等为老百姓服务的文化场所,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日前,记者与杨启明将军的儿子杨国伟一同来到将军故居。这是一栋三层青砖小洋楼,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外立面保存完好,里面已是人去楼空。

今年78岁的杨国伟说,这栋故居是1946年左右动工的,1948年建成,至今已有整整70年。他随父亲在1949年惠州刚解放时举家迁回惠州,父亲直到1968年过世一直住在这栋楼里,他则待到1979年才去了香港。近几年,他又在桥东一个小区买了房子,偶尔还回来看看。

人物简介

杨启明

杨启明,又名杨古仔,惠州桥东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8年。杨启明在1965年亲手写了一份简历,按照年份简要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8岁至17岁,杨启明先后在惠州、广州求学,18岁在香港轮船招商局任职。19岁(1910年)在香港成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员。20岁至21岁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陈炯明粤军少将师长,与杨坤如驻守惠州城。1927年(36岁)后弃军到香港从商,1932年回到惠州,通过集资在桥东菜园墩建立惠州第一间发电厂和东明电力公司。1938年,东明电力公司被日寇破坏后,又于第二年创办了东明电船公司。

抗战胜利后,杨启明生意越做越大,涉及粮食和汽车运输等。他先后筹办了五丰米机、兆丰米机等粮食加工厂,还担任惠樟公路汽车公司副经理兼惠平汽车公司经理。后因时局动乱,1948年举家迁往香港定居。在港期间,杨启明还在莫雄和骆凤翔的介绍下参加解放战争地下工作。

1949年10月,惠州解放后,杨启明在莫雄和骆凤翔的游说下,决定回惠州参加建设工作。对此,杨启明在简历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思考到什么地方总是工作,惠州这地方,我比其他地方更加了解深入,就表示同意。”

1949年底,杨启明举家迁回惠州,先后任惠阳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惠州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第一、二、三、四届代表,惠州镇第一、第二届人民政治协商会委员,工商联主席及惠州镇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惠阳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

1968年,杨启明在惠州逝世。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彭红霞 通讯员陈美君 程理均

新闻推荐

500个防流感香囊送街坊 “怡养健康节”新春公益活动举行

医务人员为市民义诊。本报记者张斐摄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马昕丽李连君)1月18日,市中医医院联合惠城区江南街道办、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