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老龄化社会来临,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乡村孩子在演达小学门前观看宣传栏。
1月23日~25日,惠城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召开,区政协主席凌战代表区政协八届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区政协八届常委会关于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陈世钦等6位委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针对惠城科教文卫、养老服务、农村公厕等建言献策。区委书记林利育,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国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娟等区领导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
凌战说,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们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着重围绕“保护墨园古村落遗址”、“加快环东江绿色健康产业带发展”、“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等方面与区委、区政府领导对话协商,共议发展大计。委员们在全委会上提出的64条意见建议,整理报送区委、区政府后,被以文件形式印发有关部门办理。
在提案工作报告中,惠城区政协副主席琚雄飞介绍,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193件,合并为190件,其中转送仲恺高新区31件、市相关部门54件,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和主席会议审定立案61件,转作意见建议44件。提案办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交办提案全部办复,答复率100%,委员满意率达97.8%。
农村教育
在部分镇规划建设名牌中小学分校
会上,区政协委员陈世钦建议,可在部分建制镇 (包括一部分特色小镇),分别规划建设若干所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从而实现农村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使镇村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而重焕活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据介绍,惠城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却只占不到百分之四。农业发展不足,农村经济薄弱,文化教育相对落后。陈世钦指出,惠城区各乡镇共有中学11所,在校生7581人;小学及教学点97处,在校生30018人。近几年来,经过 “改薄”、“创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了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学位充足、师资达标的基本目标;随着生均教育经费的提高、教师收入的增加、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的落实,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从近两年的综合教学评估看,农村学校普遍明显落后于中心区学校。客观原因主要有:远离中心区造成的资源缺失、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水平有差距、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失当等。主观原因主要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对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和有效、教学和育人的目标不够明确等。
陈世钦建议,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走出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可在部分建制镇 (包括一部分特色小镇),分别规划建设若干所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从而实现农村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可规划将城区 “名牌中学”的分校区安排到乡镇,“名牌小学”的分校区安排到中心村,使镇村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而重焕活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学习借鉴各地帮扶农村教育的成功经验,从学校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多个层面,探索、建立、完善帮扶制度。采取校长互相兼职、教师轮岗跟岗、与帮扶学校捆绑评价等方式,让帮扶学校和帮扶对象深度融合,将名校名师导入村镇。
养老服务
建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老龄化社会来临,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区政协委员蓝永山在发言时建议,建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加快惠城区养老业服务发展。
当前,惠城区60岁以上老人有近11万人,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1.4%,大于国际惯例的10%,标志着惠城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惠城区共有养老机构19家、养老床位3517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1家、床位2567张;民办养老机构8家、床位950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农村幸福院24家、村一级颐养居3个。
蓝永山指出,目前惠城区养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造成工作推动力度不强;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的子女或者老年人本身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识不足,造成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和发展受到制约;目前,惠城区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等由政府主导建立的优抚性质的养老机构,由于覆盖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群众养老需求;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深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且社区养老是依靠政府引导和购买服务发展起来的,目前的社工养老机构属非赢利性组织,政府一直是社工机构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这种仅靠政府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无力设置和扩大场所、添置和更新设施,难以保证让社区所有的老人都享受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
蓝永山建议,切实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及开办讲座、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在全区营造社区机构养老的浓厚氛围,努力引导群众树立社区养老助老的意识;对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按规定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成立“时间银行”,倡导机构养老,让养老事业持续发展。
“"时间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南京、南宁、重庆等城市有出现,惠城可借鉴这种养老模式,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加强政府监管、司法机构见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细化、量化评价机制,成立不可撤销的"时间银行",并由有资质有实力的养老机构进行运行。”蓝永山认为,实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惠城养老力量不足的问题,还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互帮互助的奉献精神和邻里相助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有助于社会团结和稳定。
知多D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据介绍,“时间银行”是一种新型的社区互助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司法机构见证,构建以时间为货币体系的银行。运行模式上参照商业银行运作理念,通过相应的存、取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志愿者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提供服务,以及获取一定物质回馈。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彭红霞通讯员陈美君 黎伟斌
新闻推荐
及时救助困难群众指导作物防寒防冻 阴雨寒冷天气持续,有关部门采取系列措施抗击寒潮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彭红霞郑国瑞通讯员丘发云严学东)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惠城区各地气温逐渐下降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