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长子叶正大中将逝世 享年90岁 是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
叶正大
叶挺一家1939年在澳门。后排右二叶挺,后排左一叶正大。
叶正大和亲属在叶挺纪念馆观摩。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翻拍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12月15日上午从叶正大将军亲友处获悉,叶挺将军之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叶正大中将,因病于12月14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法制晚报》昨日下午获悉,刚刚成立的叶正大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已对外发布讣告。叶正大中将的侄子、国内知名导演叶大鹰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他14日晚就已获悉伯父叶正大去世的消息。
叶正大是叶挺将军长子,广东惠阳人,1927年出生。他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
在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叶正大是一位有着历史传奇色彩的领导者,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的型号任务有12项,在歼教1及歼7、歼8等空海军主力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蓝天情缘
他是“歼5”到“歼8”的设计师
作为叶挺长子,叶正大选择了一条与父亲不同却又相同的道路。他继承父亲遗志报效国家,将自己的所学献于中国的国防航空科技领域,参与我国歼击机“歼5”到“歼8”的设计。
留学苏联学飞机设计
1948年,叶正大奔赴苏联学习。最初,他在国际儿童院,后来转入伊万诺沃市动力学院学习俄文,在正式进入大学选择专业时,他决意呀学习飞机制造专业。
1950年,毛泽东访苏。春节之际,毛泽东、周恩来看望留苏的中国留学生,当毛泽东得知叶正大专业是飞机设计制造,当即为他写下“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勉励他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如今,这题字保存在军事博物馆。
1955年,叶正大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获得工程师职称。同年回国,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原松陵机械厂,简称112厂)任工艺员,后调到设计科任我国第一家喷气式歼击机“歼5”主任设计员,参加仿制作战飞机的工作。
歼教1设计成功
1956年8月,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112厂成立,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一大批航空设计精英开始集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一批技术力量,一面学习苏联的产品设计资料和有关的基本规范,掌握设计计算程序和方法;一面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熟悉产品的工艺规程。在此基础上,开始部件和整机的产品设计,为将来建设飞机、发动机设计所准备条件和培养干部。叶正大在设计室任副主任和党支部委员。
1958年7月,经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有着重大意义的歼教1设计成功并进行了首飞。它凝结了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庆功之际,叶正大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歼教1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普遍具备了既善于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的能力。
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8年
此后,叶正大以更博大的胸怀、更饱满的热情一次次投入到新战机的设计研制中。他曾与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徐昌裕到苏联,听取专家对我国研制的“东风”107和“红旗”2号发动机审核意见;他曾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赴苏谈判引进米格-21飞机生产;他曾提出在米格-21改进、改型基础上,研制双25(马赫数2.5、升限25千米)飞机,使战机再上一个型号,即歼九;他曾在总工程师黄志千遇空难牺牲后,挑起负责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担子……
叶正大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8年,领导和直接参与了12种型号的设计研制任务。1988年,叶正大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一线领导岗位继续工作了19年后,叶正大于1992年担任了国防科工委和以后的总装备部顾问的工作,直到1998年离休。本组文字 据人民网
父亲影响
叶正大和弟妹记忆中的父亲叶挺
2014年,《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叶挺相传》一书出版,作者是叶挺的儿女们:叶正大、叶正明、叶华明、叶剑眉、叶正光。此时,叶正明(2003年病逝)与叶剑眉(1993年病逝)已逝世,但书中收录了他们生前对父亲叶挺的点滴回忆。该书是叶正大和弟妹们以儿女的角度,回忆父亲叶挺的点点滴滴,还披露了许多叶挺将军罕为人知的故事。
14岁与父亲分别后再没见过
叶挺将军与夫人李秀文共生育9个孩子,分别是: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三子早年夭折、四子叶华明、长女叶扬眉、次女叶剑眉、七子叶正光、八子叶启光、九子阿九。
这九个孩子中,除了三子早年夭折,长女扬眉和还来不及起名的九子阿九,在1946年4月8日跟随父母乘机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叶挺将军遇难时,叶正大19岁,其余的弟弟妹妹们更小。失去亲人后,叶正大从广州辗转到了延安。1948年,他与一批烈士遗孤赴苏联学习,选择飞机设计专业,以报效祖国的航空事业。这也让他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事业生涯中,与中国的国防航空科技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在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叶挺相传》一书中描述,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正大随着父母一起被国民党软禁于桂林郊区。1943年12月25日,这是叶正大与父亲叶挺最后一次见面,那一天父亲被抓,最后囚禁于重庆国民党监狱。
“正大光明”与“扬眉吐气”
在不少关于叶挺儿女的介绍中,他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正大光明,扬眉吐气”,这是叶挺给孩子起名的寓意。
在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叶挺相传》一书中,叶正明回忆,扬眉是叶挺最喜欢的孩子。“父亲和母亲都喜欢女孩子,但连接生几胎都是男孩,直到第五个才有了个女儿,姨妈说总算扬眉吐气了,所以五妹就叫了"扬眉",父亲特别喜欢扬眉。”
在叶正明的回忆中,他与四弟叶华明的名字,却与周恩来有关。1945年底,在重庆的叶正明与叶华明两兄弟,被周恩来安排乘飞机前往延安,临行前周恩来得知叶家兄弟属于“福”字辈,叶正明叫叶福麟、叶华明叫叶福恒,便亲自为他们改为“正明”和“华明”。
孩子眼中的严父与慈父
叶剑眉回忆中的父亲叶挺,是一个严父,也是一个慈父。
叶剑眉曾回忆:“在澳门相聚的日子,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是一段最值得回忆和愉快的日子,也是我们在父母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叶剑眉还提到,父亲对大哥叶正大的严格。“他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要把我们培养成不怕困难的人。记得我大哥才9岁时,正读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学校初中部组织野营,要到郊外住三天。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爸爸知道了,爸爸特意找校长商量,要我大哥也参加野营,最后校长被说服了。大哥从未离开过家,平日胆子比较小,但他怕不去爸爸会生气,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在野营中,最初大哥很害羞,不敢和高年级的同学说话,但到了肚子饿的时候,慢慢就和同组的大同学说起话来。第二天,人家能做的事,他也跟着去做,慢慢学会了洗米、切菜、架帐篷……第三天下了一场大雨,大哥回来的时候淋得像落汤鸡似的,爸爸笑了,他顾不得儿子全身水淋淋的,一下子把他抱起来,问长问短……”
除了《囚歌》还有《囚语》
1942年11月,叶挺囚于重庆,在狱中写下《囚歌》。这首《囚歌》由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来,解放前就传开。其实,《囚歌》之外,叶挺还在狱中写了《囚语》,以及亲笔写的另一份关于蒋介石劝降他的对话“笔录”,被尘封多年。
上个世纪末,叶正大想办法先后找到了《囚歌》之外的这两篇重要历史文献,并珍藏起来。
在《记忆中的父亲叶挺》中,用了很大篇幅刊发叶挺的《囚语》亲笔手迹和对《囚语》的解读。《囚语》写出了一个真性情的叶挺,回忆自己的童年故事、性格养成,也道明自己的治军理念和忧国情怀。
2001年5月初,叶正大与妻子任岳在探访叶挺母校惠阳崇雅中学时,首次公开了这篇《囚语》。而叶挺曾在该校前身崇雅学堂读过一年书。叶挺原名叶询,正是该校的陈老师给他改名为叶挺,勉励他“人要上进,叶须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
本组文字 据人民网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叶挺相传》
惠州情缘
叶正大热心关注叶挺将军纪念园和家乡建设发展
为了支持纪念馆布展叶老翻箱倒柜找藏品
东江时报讯 位于惠阳区秋长周田村的叶挺将军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昨日,东时记者从叶挺将军纪念园了解到,该园区从建设到布展期间,作为叶挺将军后人,叶正大非常关注并热心提供各种帮助;开园后这些年,叶老又多次回来,每次都细细观看认真聆听。从去年开始,叶挺将军后人确定每年的4月8日“四八”烈士遇难日为家属回乡缅怀纪念活动日。
叶老心愿:设“团圆照”浮雕纪念家人
到叶挺将军纪念园参观的市民,或许对纪念馆“缅怀厅”里的一座浮雕有印象。这座浮雕呈现的是1946年叶挺出狱后又喜逢入党、夫妻子女团聚,三喜临门时拍摄的“团圆照”,当时叶挺夫人李秀文在照 “团圆照”时说:“我从来没见到他这样欢喜过。”叶挺接上说:“我感到我们好像又结婚了。”浮雕前面的石雕上书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就是毛泽东主席为“四八”烈士题的挽词。
“这座浮雕就是叶正大将军强烈建议设置的。”昨日,叶挺纪念馆馆长秦蓝告诉东时记者,叶挺将军纪念园从建设到布展,建设部门非常重视叶挺亲属的意见和建议,曾多次往返广州、深圳等地反复与叶挺家属商谈;叶正大就给予了很多建议和帮助。
秦蓝清楚记得,2010年叶挺将军纪念园布展时,纪念馆的 “缅怀厅”本打算做一座叶挺将军的圆雕,为慎重,作为建设单位的时任文广新局主要领导亲自请叶正大将军到园区来参观以便听取意见,当时80多岁行动不便的叶正大将军坐着轮椅来了,当看到叶挺将军的圆雕造型,他几次老泪纵横,说:“我们家不是只有我父亲一个人为革命牺牲,而是一家四口,还有一个小保姆,当时妹妹扬眉才11岁,弟弟阿九才3岁,希望你们能把牺牲的一家四口做成雕像放在这里。”秦蓝说,叶老此后又几次强烈表达这个意愿,为尊重家属意见,原计划的雕塑改成了现在的这幅一家四口的 “团圆照”,一幅其乐融融的“团圆照”背后是叶挺和亲人为民族大业和革命信仰不屈奋斗而壮烈牺牲的慷慨悲歌。这一家四口也就是“四八”烈士中的成员,浮雕前面的石雕上是毛泽东同志为“四八”烈士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也映照了浮雕内容。
支持布展 叶老捐物又捐力
叶挺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叶挺将军纪念园建设期间,建设单位主要领导曾多次带队拿着设计稿件等到广州叶老家里征求意见。“每次叶老都很热情,翻箱倒柜找自己收藏的东西,希望能献给园区,一些条幅啊、书啊,包括《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叶挺相传》,只要有助于布展的,他的收藏品,他的想法都提供给了我们。”但可惜的是,在此之前叶挺后人已把大量的文物捐献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由于军博文物管理规定所限,无法取得在叶挺纪念馆展出的机会。后来叶老及其他叶挺将军亲属也多次积极协调,复制了少量文物。叶挺将军纪念园开园时讲解员所穿的制服,也是叶老协调部队而来的。
据了解,叶老不仅积极贡献文物,还曾多次亲自回来指导,拖着年迈的身体坐着轮椅上上下下,不辞辛劳。叶老虽然已80多岁高龄,却是个时尚的老人,很喜欢新科技的东西,玩手机、上网很熟练。看到布展中有声光电、幻影成像等科技元素的设想,他很高兴,就说:“就是要多点现代的、科技的展示元素嘛。”在叶老及其家属的支持、肯定下,园区展厅里的声光电等项目就保留了,而且从游客反馈来看,这个元素也确实很受游客欢迎。
据介绍,叶老不仅竭尽全力地从物质上支持叶挺将军纪念园的建设,还非常热心地发动自己的资源去协助园区建设,园区广场上的“白马将军雕像”就是叶老通过个人关系找了著名雕塑家潘鹤来完成的。
叶挺后人每年回来参加缅怀活动
2011年9月10日叶挺将军诞辰115周年之际,叶挺纪念园正式开园。叶正大、叶华明等30多位叶挺后裔、宗亲出席开园仪式。叶正大将军还给叶挺纪念馆赠送了一份珍贵的文史资料。
开园后,叶挺将军后人更加关心、关注园区和家乡的建设了。这些年来,将军后人多次回来参观,并积极推动家乡建设。每年的“四八”烈士遇难日和9月10日叶挺将军诞辰日,都会派代表回来;大的庆典、纪念活动则集体回乡参加活动。
2013年6月22日,叶正大和陈赓之女陈知进等约20名中国将军后裔,来到叶挺将军纪念园参观,并向纪念馆捐赠了百米书法长卷。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叶挺将军后人规定,以后每年的“四八”烈士遇难日,都要回来参加缅怀活动。
“叶老每次来参观,都看得很认真,哪里有点小瑕疵,他都会指出来。”秦蓝说,叶老和家人每次来惠阳,不仅到叶挺将军纪念园参观,也尽量到家乡各处走走、看看,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
目前,由叶挺将军长孙、著名导演叶大鹰执导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叶挺》已获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正在顺利拍摄中。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继承叶挺精神,叶挺将军后人还在澳门成立了“叶挺研究会”。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李向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采集 (来源人民网 《记忆中的父亲叶挺》金羊网)
新闻推荐
东时小记跑两会 代表直赞问得好 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惠阳两会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
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惠阳区人大代表李雪浩。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惠阳区政协委员毛宏宇。东江时报讯随着1月20日上午惠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