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践行绿色发展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产业发展更“高精尖”,出行方式更低碳便捷,日常生活更节约环保

惠州日报 2017-12-02 21:37

惠阳人居环境优美。

惠阳以点带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实现市级以上生态村全覆盖。

乡村旅游吸引了广大游客。

惠阳榄子垅环境园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惠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后,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登上有“惠阳氧吧”之称的惠阳亚公顶森林公园,绿意盎然。远眺淡水城区,高楼林立,高铁穿城而过,一座现代化活力新城展现在眼前。进入淡水城区,淡水河、淡澳河穿城而过,公园绿地随处可见,低碳便捷的交通四通八达。这里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惠阳区作为惠州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幅。眼下,惠阳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除了保护好一汪碧水、两脉青山,惠阳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进行着“绿色化”转变——产业发展更“高精尖”、出行方式更低碳便捷、日常生活更环保节约。

绿色引领

以点带面建设生态村,改善农村环境

从惠阳区沙田镇金桔村的路口进入,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行,两三公里后可见到一块黄蜡石写着“金桔市级自然保护区”。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下,这个几乎占据了沙田镇1/3面积的地方,足以让沙田人引以为傲,这里任何有污染的项目都不允许引进。

在这里,有着原生态的资源环境,沙田水库、世外梅园,即使到了冬天,也能看见绿影斑驳、流水潺潺,让人忘记世间的喧嚣。每到周末、节假日,来自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游人纷纷进入沙田世外梅园,感受这里的原生态环境。

因拥有优美的青山绿水,沙田镇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生态镇命名,是惠阳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发展环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惠阳正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治理污染源头上做减法,生态保护上做加法,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惠阳区委书记胡斯平说。

在过去的几年,惠阳以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村镇的创建成效中可见一斑。

除了1个国家级生态镇,惠阳还拥有6个省级生态镇。值得一提的是,全区102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市级以上生态村,其中秋长街道周田村已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完成了周田村创建国家生态村的申报工作,并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核,已上报国家环保部。

惠阳区市级以上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得益于该区 “以点带面打造生态村”的重要举措。在生态村创建之初,惠阳各镇(街道)选择一两个村进行亮点打造,如秋长的周田村、沙田的田头村、镇隆的山顶村、良井的霞角村、平潭的阳光村等,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切实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由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村庄提高创建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惠阳区委、区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300万元以上,保障新一轮绿色惠阳大行动建设;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投入超过15亿元,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投入约12亿元。

今年,惠阳区通过实施“护蓝”“清水”“净土”“增绿”“低碳”等绿色城乡“五大行动”,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城市重点片区扩容提质来建设现代城市,助力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破解难题

建成城乡生活垃圾三级处理体系

冬日的清晨,太阳照耀着大地,空气中还夹杂着夜晚的寒气,勤快的农民已起来下地干活了。宽敞村道上,新圩镇花果村村民刘云推着板车和扫把忙着清扫。每天,刘云要清扫6个小时村道,收集到的垃圾运送到村里4个大型收集点,镇环卫所统筹安排的车辆会前来清运。

花果村往秋长街道方向一两公里左右是长布村,路边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压缩中转站——— 新圩第一压缩中转站,这是新圩镇两座垃圾压缩中转站中的一座。两辆垃圾清运车将村里收集到的垃圾送到这里进行除臭和压缩。

在垃圾压缩中转站,一辆垃圾清运车辆驶入垃圾倒料口,车上的垃圾缓缓倒入,入料口上的花洒系统不断向垃圾喷洒除臭药剂。记者站在垃圾倒料口观察了一分钟,基本闻不到垃圾的异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垃圾压缩中转技术,叫负压式生物除臭技术,可以杜绝臭味逃逸。垃圾压缩设备每30分钟可以压缩12~15吨垃圾,压缩后的垃圾采用锰钢密封箱转运,保证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现象。

此时,距离花果村20公里远,淡澳河边的瑞景居小区,准备上班的市民提着分类好的垃圾袋投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别装车运走。

上述在村、镇、区收集的生活垃圾,都将运往一个共同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 惠阳榄子垅环境园。这意味着惠阳建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三级处理体系,为惠阳城乡生活垃圾的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胡斯平说,惠阳在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上,注重“区、镇、村、户”四级统筹谋划,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环卫设施和保洁队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焚烧发电项目二期日处理规模将达3400吨

在沙田镇田头村榄子垅,一栋栋客家围屋风格的建筑坐落在山岭之间,这不是旅游景点的仿古建筑,而是惠阳榄子垅环境园。从外表看,这些建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低碳馆等,很难让人将它们与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垃圾围城难题,减轻垃圾填埋压力,2010年8月,惠阳区正式启动榄子垅环境园筹建工作。该环境园占地约1700亩,采取“统一征地、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建设成为集弃物处理、技术科研、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基地。

惠阳榄子垅环境园一期项目由绿色动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采用BOT及BT投融资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特许经营期30年,包括一座卫生填埋场和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红外线配套设施,总投资8.35亿元。

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4年11月动工建设,利用“三驱逆推炉排焚烧炉”焚烧生活垃圾,并采用完善工艺进行烟气净化,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1200吨,总投资约5.7亿元。去年5月30日,该厂“三炉两机”设备试运行,今年2月底完成环保验收,现每天焚烧1300吨生活垃圾,实际烟气排放优于国标GB18485-2014和欧盟2000标准。

记者留意到,在焚烧发电厂中央控制室里,一个大屏幕上显示着焚烧炉、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其中民众最为关心的一个数据,就是焚烧炉内的温度是否一直在850℃以上。在焚烧垃圾时会产生二?英有害物质,但在850℃以上高温环境下停留2秒,可以使二?英完全分解。从监控上可以看到,3个焚烧炉的温度分别为999℃、1020℃和1032℃,远高于850℃。

现在,每天运送入园处理垃圾增长超过预期,去年每天入园垃圾1315吨,至今年5月已经接近每天1600吨,远远超过了焚烧发电厂一期项目1200吨/日的设计处理量。惠阳区启动了榄子垅环境园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拟定规模为3400吨/日,分期实施,首期处理规模为1700吨/日,计划在2020年建成,届时惠阳区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可达2900吨/日。

五大行动

投入1亿元实施城区增景添绿工程

从国道205线新圩产径村段一个路口拐入,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走,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四面树木茂盛,郁郁葱葱。从山顶远眺,国道205线、惠盐高速公路穿过新圩林立的工厂企业,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忙。

很难想象,3年多前,这里种植了数千亩桉树。如今,这些桉树全部被砍伐掉,种上了荷木、枫树、藜蒴等乡土阔叶树种,一棵棵小树苗已长成了五六米高的成林树木。

惠阳区分3年实施桉树改造计划,高标营造乡土阔叶生态景观林1.1万亩,其中2014年改造3500亩,2015~2017年每年改造2500亩。主要改造了深圳进入惠州的惠盐高速公路两侧桉树面积5500亩、金桔市级自然保护区桉树面积3000亩、大白岭市级森林公园桉树面积800亩、平潭镇新田埔村桉树面积1000亩和沙田镇肖屋村桉树面积700亩。

其中,新圩镇改造了惠盐高速公路两侧的连片桉树,新增观音山、铜鼓岭两个森林公园,完成公园主体部分桉树改造,成功打造了深圳进入惠州南大门的四季常绿、景观多彩的生态长廊。

这是今年惠阳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年”活动实施绿色城乡“五大行动”的缩影之一。在改造桉树林的同时,将主要道路两侧生态景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统筹建设,结合当地具体发展实际,重点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效果,打造生态旅游亮点。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重要保障。”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光滨说,今年为惠阳“绿色生态建设年”,正在实施“护蓝”“清水”“净土”“增绿”“低碳”等绿色城乡“五大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增绿”行动方面,惠阳去年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中,排名位居全省第六、全市第一。“在开展新一轮绿化惠阳大行动中,惠阳全面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刘光滨说,今年已经完成1500亩生态景观林带、2000亩东江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2500亩主要道路第一重山改造和5000亩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增加该区绿色总量和质量。

公园绿地近年来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惠阳计划投入1亿元,实施城区增景添绿工程,筹划新建一批市政公园、森林公园,建设社区步行道、社区绿道等中心城区慢行道,打造城市慢行休闲长廊,努力满足居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望。

践行发展新理念

实施25个PPP项目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对标深圳,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是未来几年惠阳的中心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惠阳对标深圳,并不是简单的硬件上对接,而是理念上要对接,也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对标”。

惠阳推进“绿色对标”的总体思路,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把好环评关口、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污染源头上做好“减法”,在生态创建、环境保护、绿色低碳上做好“加法”。

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一致,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成为拉动惠阳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加法”上,惠阳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森林村庄20个,送苗下乡4万多株,统筹完善村庄公园12个……

而在“减法”上,惠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农村新建18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完成11条河涌整治;清理非法养殖场132家,生猪约1.2万头……

从惠阳区环保局统计的两项数据来看,足以说明惠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决心和信心:

一项是凡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 “一票否决”。2013年以来环评否决项目29宗,平均每年环保否决率达到2.1%,涉及投资4.3亿元。另一项是坚决淘汰重污染企业。2013年以来依法关停淘汰涉水型重污染企业40家,整改违规、超标排污企业82家,促进惠阳单位GDP能耗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惠阳对引进来的企业进行了绿色筛选,建立招商选资项目联审机制,环保是项目引进的前提标准,严格执行流域禁批限批政策。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惠阳也在进行一系列的 “绿色化”转变——— 产业发展更“高精尖”,以后凡是落户惠阳的企业原则上须是高新技术企业。

当下,惠阳正在实施“双十”战略(打造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十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要求,积极引导各类“高精尖”产业项目根据发展定位进入相应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绿色产业体系。

而惠阳全力推进的25个PPP项目建设,建设内容涵盖“双十”战略有关新型产业园区和产城人融合新片区建设的基础市政配套工程、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能够极大改善惠阳人居环境和产业项目落户配套环境,为惠阳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配套设施。

未来,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机会和抓住深圳“东进战略”产业外溢的机遇,惠阳将扎实实施“五换”行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产品换代和动力换挡),着力打造“惠阳智造”“惠阳创造”品牌,力争在新一轮的深惠产业联动发展中,以更高的起点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钟其准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到大亚湾开展集中视察

本报讯(记者姚亚超)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为开好明年的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准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