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日产日清 村貌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给村民带来更加宜居环境

惠州日报 2017-12-08 21:22

各村村道干净整洁。

乡村保洁员每天两次保洁,让乡村变得干净整洁。

村道边上摆有封闭式垃圾桶。

“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丽乡村"行动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说起“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带来的村庄变化,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喜笑颜开。

惠城区爱卫办负责人介绍,经过3年的探索,惠城区从多方面着手,实现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区、镇(街道)、村(社区)有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每年区财政投入4200多万元,对124个行政村配备了904名保洁员,每个自然村配一名保洁员。截至目前,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保洁员的覆盖率达到100%。

各镇街均有垃圾中转站

现在惠城区的乡村,家家户户院内都摆放着垃圾桶,院外也看不到垃圾,类似“垃圾分一分,美丽加十分”的宣传语在村庄围墙上几乎随处可见。

在位于雅居乐白鹭湖路口的汝湖镇垃圾中转站,记者看到,里面停放着两个压缩车箱、多个封闭式垃圾桶以及几辆小型垃圾车。汝湖镇爱卫办负责人介绍,该垃圾中转站占地约600平方米,建设投资250万元,设备投资约100万元,日处理垃圾60~80吨。

“现在汝湖片区的村民日产生活垃圾大约50吨,遇到过年过节,垃圾有时无法当日及时清走,难免会影响村民生活。”该负责人说,垃圾中转站运作起来后,汝湖片区垃圾无法及时清运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善。

在惠城区的很多村道上,都能看到移动式封闭垃圾桶,除了移动式封闭垃圾桶,目前该区各镇(街道)均建有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压缩式垃圾运输专用车辆。每个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池,一些村道上配备有垃圾桶,村民可就近把垃圾丢到垃圾屋里,生活垃圾统一运往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前垃圾统一丢到垃圾池里,但农村有很多狗、鸡会到垃圾池翻捡东西吃,弄得垃圾满地,而且臭味熏天,垃圾屋或垃圾桶就避免了这个问题。”该负责人说,在乡村,该区按照1000人以下配3个垃圾转运点、1000~2000人配6个、2000人以上配8个的比例配备移动式封闭垃圾桶。

据悉,在环卫基础设施以及农村保洁队伍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惠城区继续加大投入,5个镇和水口街道农村实施生活垃圾运输由政府统一购买服务,通过公开招投标,农村垃圾从自然村至垃圾处理场由中标公司统一负责运输,运输、处理费用全部由区财政负责,确保全区农村“户收集、村集中、镇(街道)运输、区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全覆盖。

垃圾上门收村道专人扫

“现在好了,村里干干净净,保洁员一天两次上门收垃圾,大家都不随地乱扔垃圾,亲朋好友来玩,直夸我们的环境好。”芦洲镇青塘村一村民说起村里的环境卫生喜笑颜开。“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启动以来,惠城区通过实行保洁员“四公开”制度、配置完善环卫设施、示范片推广垃圾上门收集等举措,使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穿着黄马甲、开着拖拉机或骑着三轮车清扫村道上的垃圾,一天两次上门收集垃圾……芦洲镇青塘村这支5人保洁员队伍甚是引人注目。

“我每天天一亮就出门清扫路面,然后开着拖拉机清运垃圾屋的垃圾,9点钟后就到负责片区的近100户村民家里收垃圾,再把垃圾集中送到镇里的垃圾车的收运点,下午四五点钟再集中上门收垃圾。”负责青塘村青中片区的一保洁员说。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开着拖拉机清运一个环保垃圾屋里面的垃圾。“特别是开展上门收垃圾工作以来,很多村民都自觉地把垃圾丢到门前的垃圾桶,村里卫生环境好了很多。”该保洁员开心地说。

在青塘村村委会宣传栏,记者看到村里保洁员的“姓名、电话、作业时间和负责保洁范围”一一上墙,保洁员工作时间为6∶00~7∶00、10∶00~17∶00,还有监督电话和工资考核标准,方便村民监督。

青塘村是芦洲镇人口最多的村之一。“从去年底开始,我们按标准(每个自然村配一名保洁员)配置了保洁员。今年3月份开始对保洁员管理实行"四公开",有了监督,村容保洁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了。”青塘村村委会干部介绍说。

惠城区爱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惠城区各行政村都有一支3~8人的保洁队伍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制订了绩效考评标准,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每月考评打分,根据评分发放绩效工资。此外,各行政村制订了农村环卫作业标准,建立健全保洁员工作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村民卫生公约等制度,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清洁管理常态化。

接下来,惠城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完成水口、汝湖、马安、横沥、芦洲镇垃圾中转站提标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最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全面落实;继续完善农村保洁员管理、卫生公约等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进清洁乡村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主要成效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农村保洁员覆盖率达到100%

亮点措施

区、镇 (街道)、村(社区)有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每年区财政投入4200多万元,对124个行政村配备了904名保洁员,每个自然村配一名保洁员。

各镇(街道)均建有垃圾中转站,配备压缩式垃圾运输专用车辆;每个行政村都配备2个环保封闭式垃圾屋;每个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池,一些村道上配备有垃圾桶。

制图:孙培峻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彭红霞 曹树东

新闻推荐

发展农村电商 建设视频天网 区政协督查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相关部门一一进行回复

惠城供销电子商务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能购买到的农村土特产。视频卡口基本覆盖了城市快速干线、城市道路、大型广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