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水母和鱼虾又回来了” 考洲洋整治及生态修复建设成效显著
考洲洋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将把考洲洋打造成美丽海湾。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鱼虾跳跃,碧海蓝天,红树林里,鹭鸟纷飞。经过近几年的整治,考洲洋又“活”过来了。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推进考洲洋整治及生态修复建设,努力将考洲洋打造成集红树林湿地景观美、古城古村人文美、海洋风光自然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于一体的“美丽海湾”。
缘起
无序发展致考洲洋一度成“死海”
夕阳下,捕虾渔民驾着渔船驶向内港更深处;近海有村民正在将吊养的生蚝放入海中……这样的场景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滨海渔村。然而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海水养殖混乱等原因,考洲洋生态环境曾一度遭受破坏。
考洲洋位处惠东南端,由当地吉隆镇、铁涌镇等半包围形成一个内港,是红海湾向内延伸的一个溺谷湾,水域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独特。曾经由于沿海养殖产业无序发展,围网拦网、养殖网箱、渔排数量过多,阻碍海水自然交换,考洲洋变成了“死海”。
“早些年,由于附近居民在考洲洋大面积从事海水养殖业,导致区域内红树林生长空间被压缩,红树林面积不断缩小,生长呈现萎缩退化的态势。”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主任高文峰告诉记者,由于鸟类、底栖生物的栖息生境遭到破坏,导致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让人庆幸的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考洲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市领导多次到考洲洋实地调研,并提出“不让一滴污水流入考洲洋”。由此,拉开了惠州市整治考洲洋生态环境的序幕。
整治
全面清退围网养殖等非法作业方式
日前,记者在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旁的考洲洋海域看到,鱼儿在水面跳跃,一片片新种的红树林长势喜人,与宽阔的海面形成美丽的画面。
这里是 “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现场。“目前,已完成整治滩涂2300亩,种植红树400万株。”高文峰介绍,该项目将堆填整治滩涂3000亩,种植红树800万株,建设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观景平台、观鸟亭等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考洲洋区域将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带,有效恢复考洲洋生物资源。”高文峰说,该项目将打造集红树林湿地景观美、古城古村人文美、海洋风光自然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于一体的考洲洋“美丽海湾”。不仅可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可发展旅游,带动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还在惠东县建设了100多亩的红树林育苗基地。目前已育苗600万株,为考洲洋未来大面积种植红树林提供优质种苗资源。
记者了解到,为维护考洲洋良好的生态环境,惠东县在积极种植红树林的基础上,还加大力度进行清理整治。目前已完成了考洲洋清理整治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全面清退围网养殖、定置网捕捞等非法作业方式。其中,退出的养殖与捕捞面积为12平方公里,占考洲洋海域面积的42%,近2000名渔业劳动力上岸转产转业。
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渔业资源逐步恢复
如今,经过整治的考洲洋活力再现。当地村民称,童年时候看见过的海龟、水母和鱼虾又回来了。特别是不久前,惠东县铁涌镇赤岸蚝获评“国家级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这得益于考洲洋海洋生态环境整治,让赤岸蚝的品质不断提升。
“考洲洋环境好了,蚝的品质更高,价格也起来了。”铁涌镇赤岸村村民方锦明前两年放弃鞋厂生意,专门回家养生蚝。他说,今年蚝的收成不错,主要得益于考洲洋前几年的整治工作,特别是种下的红树林对海水净化起了很大作用。
据了解,目前,考洲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特别是渔业资源逐步恢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通过彻底清退围网养殖、定置网捕捞等非法作业方式,为考洲洋腾出了1.4万亩自然水域面积,水体交换加快,水质明显改善,极大地增加了鱼、虾、贝类的饵料基础和栖息繁衍场所,使考洲洋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得到了保护、增殖和改善。本报记者袁 畅 通讯员惠海宣
新闻推荐
黄埠海上餐厅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惠东县积极落实国家海洋督察要求
本报讯(记者袁畅通讯员惠海宣)自开展迎接国家海洋督察工作以来,惠东县沿海乡镇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