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通结合情通 打开双方心结 博罗横河司法所所长徐庆广从业34年调解成功率超98%
徐庆广(左二)在调解纠纷。
人物名片
徐庆广,1963年10月出生,博罗县横河镇人,中共党员。1984年12月从部队复员回到当地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现任横河司法所所长兼横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30多年来,徐庆广调解或参与调解案件10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2017年6月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54岁的徐庆广无论寒冬酷暑,总是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山间小道、偏远山村,横河镇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他调解民事纠纷时和风细雨般的耐心。他深感群众来司法所投诉、求助的不易,每当有人来,他都热情接待,先奉上一杯热茶,让当事人缓解情绪,将事情娓娓道来。
边学边干,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1984年,21岁的徐庆广退伍,从云南回到家乡横河。他参加干部招考后,开始了近34年的社会矛盾调处工作。面对全新的行业,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徐庆广不知道如何有理有据地说服来投诉的群众,不懂得写规范的笔录,不清楚指引有困难的群众。他开始边学边干,1988年参加了市司法学校的培训课程。经过两年的脱产、系统学习,他由一名人民调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边学边干的徐庆广时常深入农村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了普遍提高。30多年来,他调解或者参与调解的案件达10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一万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询,到乡村、学校、企业、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300多场次,为镇政府、单位、企业、村组审查合同1500多件。他始终认真履行职责,坚持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位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
坚持理念,用省时省力办法调解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是搅拌机、是两面脸,徐庆广却对人民调解工作有着独到见解。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念: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多年的调解经验让他明白,通过打官司解决问题是最费财费力的办法。他尽量为双方着想,用最省时、省力、双赢的办法解决问题。
多年前,横河镇居民蔡某在横河卫生院产下一名脑瘫女婴,夫妻二人认为是卫生院处置失误造成的,经诉讼败诉,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于是到卫生院讨说法。徐庆广赶赴现场后,首先稳定当事人的情绪。随后一个多月,他多次联同卫生院、民政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到当事人家中了解诉求,为他们分析利弊;同时到县有关部门寻求援助,希望帮夫妻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最终,徐庆广从多方为当事人筹得2万元善款用于女婴的后续治疗,并且为他们争取到生活补助及救济。这一调解结果,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一场激化的医疗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多次努力,调解历时两年的纠纷
前几年,横河镇花园村村民徐某向司法所反映,其养父多次到她家中闹事,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徐庆广马上开展走访调查发现,这是一场由一幢共有房屋的继承归属问题引发的纠纷。在了解来龙去脉后,徐庆广多次约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每次双方都激烈争执,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徐庆广告诫自己和同事:“绝不能灰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用真心、用感情去做,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徐庆广多次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双方心中死结,不偏不倚地充分考虑双方利益,做到“情”通;同时,他多次组织调委会工作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法规,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做到“法”通。“法”与“情”的结合,使这起历时两年、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破冰而解。文/图 本报记者吴敏行
新闻推荐
13支志愿队进企业服务 市“新市民健康城市行 博罗·湖镇暖心在行动”昨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刘勇)昨日,由市卫生计生局、市计生协会主办,博罗县卫生计生局、博罗县计生协会协办的市“新市民健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