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融合传承薪火五中教育争续辉煌 市第五中学致力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惠州日报 2017-12-18 20:56

喜迎十九大 同唱一首歌。

校园足球推广。

漂亮吧!我做的。

招募社员。

▲家校共勉。

▲嘿哈,从小练起。

近期,位于市区麦地南路的惠州市第五中学频传捷报:在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该校钟理军老师《称重》荣获一等奖,黄燕姿老师《狮王进行曲》荣获二等奖;邱诗婷老师代表惠城区参加惠州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惠州市五年级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中,肖少华老师荣获评委奖一等奖;刘海老师指导的钟佳同学获得惠城区2017年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初中组一等奖,并将代表城区参加惠州市中小学师生现场书法比赛;第十六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创新项目作品《智能机顶盒》获得发明类一等奖;2017年惠州市“辉达斯巴鲁杯”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该校小学部乒乓球队获传统学校组团体总分第四名;2017惠城区七年级新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和八年级阅读能力比赛中,该校共48名学生获奖,是惠城区获奖学生最多的学校;惠城区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中,有周秋彤、邓玉莹、田丽、许欢等五人次获得单项冠军;该校学生代表惠城区参加2017年惠州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钟珂涛同学获垒球第七名,获丙组团体第一名,周秋彤同学获400米第一名;邓玉莹获跳高第一名; 2017年代表惠城区参加的惠州市“体彩杯”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中,该校成超然同学获得女子甲组50米自由泳第一名、100米自由泳第一名,惠城区体育局特发来贺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惠州市第五中学这份亮眼成绩单,来自惠城区艺体2+2的方向指引,来自学校师生的日积跬步,亦来自学校的源头活水。据悉,今年9月,惠州市第五中学已在原五中的基础上,与十六小合并。面对转型升级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掌舵者黄友发提出了“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育人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教研、艺体活动、家校共建等载体,力争将五中打造成惠城教育的一所窗口学校。

关键词:转型

打破“心理围墙”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镜头】在车水马龙的麦地南路一隅,坐落着惠州市区校园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 惠州市第五中学。临近放学时分,墙外的车辆多了起来,来往的行人、接送的家长格外喧闹,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正沉浸于书香四溢的教室里,有的则投入在活动丰富的操场中,脸上洋溢的笑容为这寒冷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下课铃响后,伴随着一句句稚嫩而嘹亮的“老师再见”,来自小学部高年级和初中部的学生们分别有序走向校门,充满活力的校园逐渐回归静谧。

惠州市第五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这所具有近4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俨然一位“不惑之年”的智者,于闹市中坚守一份淡泊,思想却在岁月中历久弥新。

今年是惠州市第五中学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元年”,3个月前,该校按照惠城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改革要求,在原第五中学的基础上,与相邻的第十六小学合并,整合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个校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学校也不例外。”在惠州市第五中学校长黄友发看来,初中与小学的合并,不仅是人员的调整变化,更是资源的整合与互补,这对学校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反复斟酌之后,黄友发将转型后的惠州市第五中学办学理念定调为“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通过新举措、新办法,在继承和发扬好优势基础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黄友发解释说,一方面,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教研和课程改革,将该校连续15年获得惠城区初中教育教学优胜奖的办学品牌传承、弘扬;另一方面,将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致力于特色创建、品牌塑造,大力发展艺体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品质,最终描绘出校园文化高品位、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育人高质量的校园新蓝图。

“现阶段而言,学校发展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破中小学部的"心理围墙",实现从硬件到软件、横向到纵向的深度融合。”黄友发介绍道,目前,小学部五、六年级已迁至初中部,与初中部上学统一作息,并考虑小学生的承受能力,按照文件要求保证在校学习时间,提早放学。考虑到学生们的安全,两个校区的学生工作仍旧实行分开管理。但为营造“一校”思想,学校在拆除了原两校中间围墙的同时,还注重拆除师生们的“心理围墙”。对教师,通过科组联姻、集中培训、课题讲座等教学交流活动,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对学生,通过举办国旗下讲话、社团活动、艺体共享等,让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增强爱校感情。

关键词:德育

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

【镜头】“加油,加油!”日前,惠州市第五中学2017年冬季运动会在师生们的呐喊声与欢笑声中落下帷幕。尽管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全校79个班4500多名学生都热情参与其中,脱颖而出的近500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他们迎着初冬的寒风,流着汗水,或是健步如飞,或是腾空飞跃,展现出青春活力、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闭幕式上,该校颁发了各个年级的团体奖项、开幕式最具创意奖、最佳组织奖、最守纪律奖、道德风尚奖等多个奖项。

据悉,运动会只是该校大力开展艺体2+2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缩影。“育人为本,立德为先。为此,我校尤为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黄友发举例说,10月18日,该校就结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力营造良好爱党爱国氛围,举行“喜迎十九大,同唱一首歌”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分享“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怀”,从“为人子女”、“身为学生”、“身为社会一员”等方面教育同学们要从小事做起,把爱国当做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平日里,惠州市第五中学还结合最新时政新闻热点开展每周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每月的教育主题日,如感恩节、体育节、科技节、足球节等全校性活动为载体,增强同学们的家校情怀、社会关爱情操。

为实现“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育人目标,本学期该校在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学校团委大力推进,结合校情新增设18个学生社团,现共有26个,涵盖奥数、英语、缝纫、陶泥等。黄友发表示,新增的多个社团,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经历和体验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以及自由感。从课堂到社团,从社团到社会,构建艺术核心素养的平台,不仅推动了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提升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能力,也为全校教师的相互交流创造更多的条件和空间。

墙内开花墙外香。惠州市第五中学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把爱好转化为了特长,在各项比赛中硕果累累:如该校的成超然同学参加2017年惠州市“体彩杯”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两个第一名,惠城区体育局特发来贺信;在刚闭幕的惠城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该校中、小学部田径队和跳绳队参加比赛并获得可喜成绩,其中初中组团体总分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小学部也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此外,惠州市第五中学近期还顺利通过了 “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验收与“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复评。

关键词:教研

“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专业团队

【镜头】11月21日,惠城区教育局分管教学领导与区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部分学校的科研处主任一行30多人到惠州市第五中学进行教学工作调研。为更好、更直接地了解该校的教学情况,前来调研的领导老师们采取了现场“推门听课”,听取包括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汇报课,一致认为教学常规到位,教学秩序井然,课堂教学高效。在随后的研讨会上,惠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慧娟充分肯定了该校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勉励教职员工:教学上要讲究高效,高效的关键在于 “重视第一次,做好每一次,平时多推门,互相学习提高。”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提升整体教学科研能力,也是黄友发常常思考的问题。“首先,我校重视校本培训、年轻教师的培养、做好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其次,抓好常规教学管理,以备课组为单位,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听课、学习;三是传承与创新校风学风,从"入校进班、进班即静,入座即学"入手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黄友发提到,与此同时,该校还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与兄弟学校共同交流进步。

比如,本学期开学前,惠城区三科统编教材思品学科的培训在该校举行,由该校的省中考备考专家、惠城区教育科研评估专家朱思青主讲;开学后惠城区地理学科、思品学科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也相继在此举行,活动效果良好;10月底,惠州市乡村支教计划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来自各个县区的30多名英语教师到该校进行了交流学习,由该校英语科组长曾晓凤老师和青年骨干教师陈燕妮老师上了示范课,扎实的教学基础和新颖的教学风格,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广东省“百千万生物骨干教师”调研组来该校调研,林苑和利倩英老师展现自己的扎实有效教学功底;张惠玲和杨淑妍老师作为优秀教师、送课活动成员,分别到马安中学和演达中学开展送课交流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联动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惠城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课题结题方面,惠州市第五中学也表现不凡:日前,该校举行地理市级课题 《基于性别差异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以及思想品德《初中思品课 “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德育《基于初中生青春期特点的心育系列活动设计与研究》3个区级课题的结题报告会,经过课题评审组专家的评议,这四个课题顺利高质量结题,并得到申报课题成果评奖建议。其中,袁世华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获得“良好”等次。另外,小学部的市级课题也是顺利结题。

黄友发透露,接下来,该校还将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交替轮岗,中小学学科等建设活动,进行全校性资源流动整合,实现中小学教师优势互补,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

关键词:家校

高效互动形成合力,做孩子坚实后盾

【镜头】“感谢廖老师的鼓励,我们也对他以后的路有了新的认识……”夜已深,惠州市第五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张的家长却仍与廖老师相谈甚欢。原来,当天903班廖碧辉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马海武老师一如既往地,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学生家里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小张是个有潜力的孩子,虽然上个学期末考试有些许退步,但初三冲刺一把还是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规划,希望我们双方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做他最坚实的后盾。”经过家访的深入交流,小张也信心高涨,学习更加投入,在前不久的考试中进步了近10名,其父母都表示十分惊喜。

黄友发表示,“百师访千家”的意义,并非简单的走访、认识,而在于参与、共育、共赢、共享。这也是惠州市第五中学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他提到,打开学校的“门”,推倒学校的“墙”,吸引更多资源参与学校治理,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为真实和生态的环境,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谐发展。为促进家校的沟通和理解,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惠州市第五中学还以家长会和家委会为抓手。

以家长会为例,“我校历来对家长会是高度重视的,为了顺利开好每一次家长会,我们会专门召开家长会筹备会,做具体的部署安排。”黄友发提到,本学期以来,该校已分别在七、八、九年级间召开了两次家长会,通过分析同学们上半学期的学习成绩,结合在家、在校的各种表现,让家长和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便及时沟通。会上,黄友发还分别从 “把好孩子的情绪波动关”、“把好孩子的学习分化关”和“把好孩子的诱惑抵御关”这三方面和家长们分享经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小学部的家长会上,副校长钟小丽向全体家长介绍了学校近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且介绍了目前学校的“云读书”计划,向家长们提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结合近期学校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针对当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等进行了具体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家长会还有分会场,其组织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样:有些班级邀请了优秀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也有的安排学生提前给家长写一封给家长的信,还有的班主任把学生相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制作成视屏与家长分享,这些用心而温馨的交流,有效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家长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支持,也为“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廖桂英 朱思青

新闻推荐

天地源·御湾雅墅:专注雕琢完美品质 ■2017年度优越人居楼盘

天地源御湾。本报记者卢振侠摄所处位置:水口大湖溪第四开发区(皇冠假日酒店南侧)流光溢彩:天地源·御湾雅墅,地处惠城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