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红军纪念园启动建设 将打造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惠州日报 2017-12-30 20:15

参加活动的嘉宾和村民在观看“红四师与龙门”历史展板。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处处悬挂的革命标语、精心布置的革命展览室……走进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革命老区,一股昂扬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为缅怀红军历史,再现当年白芒坑的红色革命精神,昨日,“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龙门90周年”活动在山下村白芒坑革命老区举行。

记者在现场获悉,龙门县办好平陵街道山下村革命老区“十件实事”,不仅改造了山下村革命老区道路,还在白芒坑革命旧址启动建设龙门红军纪念园,打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道修好了,还要建红军纪念园,老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当地村民高兴地说。

龙门红军纪念园建在白芒坑革命旧址

昨日,龙门县在白芒坑革命旧址启动建设龙门红军纪念园。该纪念园将打造成为全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以及东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据介绍,龙门红军纪念园主要由以红军广场为核心的景观区、干部学院及绿道等组成。龙门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该纪念园将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历史为载体,在设计方面将着重凸显红军精神。

记者了解到,该纪念园计划设置3条游览绿道,分别为步行游览路线(园区内部短线),骑行或乘车游览路线(园区内部中线)以及拉练徒步路线(园区外部长线)。

拓宽山下村革命老区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村里的路改造完以后,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昨日,山下村村民洪大爷看着门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笑着对记者说。

当前,龙门县委、县政府将为山下村革命老区继续办好“十件实事”,包括修缮与红四师相关的革命遗址、争创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下村革命老区道路改造等。据了解,山下村的村道原先宽3.5米、长约1公里,是当地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昨日活动现场,山下村革命老区道路正式宣告建成并转交给平陵街道管护。据龙门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为配合白芒坑革命老区建设,龙门县于今年11月底投资120万元,将该路段拓宽至6.5米。目前,包括道路硬底化、标线、标牌、标识等工程项目都已完成。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该县还将对山下村革命老区周边的多条道路实施拓宽改造,为白芒坑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革命后代希望将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村民小组,80岁的村民洪金发是一名革命旧址解说员。洪金发从小听着红四师的战斗故事长大,家里有5个人参加革命。作为革命后代,他对松龄围革命展览室里收藏革命军人当年的生活用品、武器等能说出不少故事。洪金发说,革命老区精神是一种宝贵财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精神在这里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到山下村白芒坑的路修通了,红军纪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要建起来了,这让洪金发非常欣慰,“希望继续弘扬红军精神,激励大家奋发图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为革命后代,我一定跟着党走。”红四师军人后代洪照先说,红军精神一直影响着他们一家人,他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省、市各级政府对白芒坑革命老区的建设都十分关心,对革命老区的建设有详细长远的规划,让他对白芒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这里将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还将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老区将越来越有活力。”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政委黄庄平的后代黄惠全是第二次来到白芒坑,这里的变化让他非常激动。

“父辈的足迹不能忘,革命先辈的事迹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要不忘初心,保持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黄惠全说,这里保存了很多革命先烈的资料,应该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更大范围宣扬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历史。

统筹 本报记者戴 建

采写 本报记者戴 建 邱若蓉 黄宇翔

新闻推荐

融入瑶族特色加快打造示范片 县领导带队到蓝田调研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龙新心)日前,县委书记陈伟良带队到蓝田瑶族乡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陈伟良一行来到省道244线上东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