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之父”孙家栋助阵惠州赛事 “北斗落地以后和各个专业相结合将产生更大的效果”

东江时报 2017-11-16 19:06

▲昨日,孙家栋应邀来惠出席2017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决赛,并为一等奖团队颁奖和致辞。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孙家栋

策划君说: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卫星之父”、“北斗之父”……从“东方红”卫星开始,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大发展,几乎都有着孙家栋的身影,这些光环加身一点都不为过。这位中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一直备受国人和航天从业者的敬重。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研究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卫星导航是孙家栋近十年的主攻领域之一。短短十余年,在欧美技术封锁之下,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并投入产业化。为了“追星”几乎贡献大半生的孙老,年近九旬还在为“北斗”默默耕耘。孙老这样的“星”,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人物简介

孙家栋

孙家栋,1929年4月生于辽宁瓦房店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并获得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1960年,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卫星导航是孙家栋近十年的主攻领域之一,因其贡献被誉为“北斗之父”。

东江时报讯 记者刘建威 昨日在惠州仲恺高新区举办2017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决赛,邀请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到场,为一等奖团队颁奖。这项在惠州举办大赛,能得到年近九旬、被誉为“北斗之父”的孙老支持,可见重要性不一般。除了担任该项赛事惠州赛区决赛的颁奖嘉宾,孙老现场致辞时还简单谈了自己对北斗产业的一些发展思考,并对惠州在这个产业所作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谈比赛“是创造军民融合的一个很好平台”

昨日下午,88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工作人员掺扶下,上台为一等奖团队颁奖。东时记者注意到,孙家栋上台时两度伸手示意其他颁奖嘉宾先走,表现出谦让作风。

在发言环节,主持人称,孙老为北斗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北斗是指明方向的明星,今天孙老就是这场活动的最大明星,请孙老为所有创新创业者指明方向。

孙家栋首先表示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激动,大赛是创造军民融合的一个很好平台,北斗信息落地以后和各个专业相结合,将产生更大的效果。“北斗这几年的推广充分说明了这点,非常感谢召开大赛这样一种形式,创造互相融合互相推动的条件,让我们产业更好地发展。”他说。

谈发展“用好大数据,推动科技发展”

“企业界内部近几年有一种说法,也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证明,世界科技发展到今天,在信息和智能化到来的时代,所有的信息需要时间和空间这样非常重要的一个坐标相结合,也就是说空间以北斗为代表相结合,会推动各个专业走向新型创新发展道路,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孙家栋介绍,希望大家抓好这个大好时机,用好当今非常有效的大数据,推动科技的发展。他相信惠州目前创造的大好发展形势,大家会从中受益,为国家今后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北斗这类航天技术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据媒体报道,孙家栋曾说,共享单车就是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解决井盖丢失问题要用到北斗信息系统。“高精尖的航天科技究竟能做到些什么,这不仅需要向孩子科普,更应该向不同领域的专家、领导科普,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航天科技,才有可能推动更多创新。”他说。

人物故事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研究卫星

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收获如此评价。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他的一生都和中国卫星紧密相连。从“东方红一号”开启我国人造卫星时代,到嫦娥卫星迈出中国深空探测的脚步,他一直在放飞中国的飞天梦想。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研究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从“东方红”卫星开始,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大发展,几乎都有着孙家栋的身影。这位中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备受国人和航天从业者的敬重。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

卫星导航是孙家栋近十年的主攻领域之一。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并投入产业化。孙家栋因其贡献被誉为“北斗之父”。本组文字 光明网 新华网

新闻推荐

资深老师带队 暂别父母也不愁 ○小小践行家 香港研学冬令营师生配置1:6

张茹张柳凤扫扫了解更多活动还有两个月,2018年寒假就要来了。这个寒假,惠州小小践行家将带着孩子们暂时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