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调解案件1000多宗 徐庆广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徐庆广(右)在与村民交谈了解情况。
53岁的徐庆广是博罗县司法局横河司法所所长兼横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33年来,他长期扎根在山区,不仅是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更是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无论寒冬酷暑,他总是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山间小道、偏远山村。一次次调解和回访,春风化雨般化解农村基层的纠纷矛盾。近日,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有人来寻求调解,他总先端上一杯热茶
60岁的博罗县横河镇花园村村民徐照文做过18年的村干部,和徐庆广打了不少交道。在他看来,村里有调解不了的矛盾和纠纷,找到徐庆广总没错。“来这里很放心,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接待我们,先给端上一杯热茶,耐心地听我们讲话。”徐照文说,“来这里寻求调解的人,内心都是受了委屈,也是鼓起勇气来到这里。热情的接待能让他们平复心情一些,也能拉近距离。”
徐庆广做人民调解工作已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他从部队复员回到横河,从事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当时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工作起来十分吃力。不过,徐庆广知道,要想干好这份工作,就必须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于是他买书边自学边干,还参加了市司法学校的培训课程,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两年,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横河哪里有难解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从1984年起,徐庆广时常深入农村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和调解工作。横河镇哪里有难以解决的纠纷,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最常见的有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等,他就是不怕啃硬骨头。
“如果没有他的调解,可能我的房子到现在都没有建好,也开不成饭馆。”横河人刘某几年前在横河镇东埔村买下一块地计划建房,没想到与村民发生了纠纷。村里多次调解没有结果,大家就找到了徐庆广。徐庆广到国土等多个部门了解情况后,开始多方调解。“他建房子时二层飘出30多平方米,占用了村里的土地。”徐庆广说,通过做多方的工作,最终达成了调解意见:由刘某补偿一定地款给东浦村委会,再赔偿一些给村民。“他很耐心地向我解释法律依据,我也认识到自己的确是占用村里的土地,很快接受了调解意见。”刘某说,“为了调解好这件事,他天天跑,我很感激他。”
多年前,横河镇罗某一家和一家卫生院发生纠纷。罗某妻子之前在这家卫生院产下一名脑瘫女婴,夫妻二人认为这是卫生院的失误。诉讼败诉后,家庭经济困难的夫妻俩想要讨说法。一个多月时间,徐庆广多次联同卫生院、民政部门和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到当事人家中了解诉求,同时为当事人筹集到1万元善款,用于女婴的后续治疗。罗某一家还得到民政等部门的生活补助及救济。
花一年多时间调解一宗家庭财产纠纷
横河镇地处山区,有的家庭结构复杂,由此引发了一些家庭纠纷矛盾。为此,徐庆广在每次调解员培训学习时,都会重点学习如何调解家庭矛盾。为了处理一宗家庭财产纠纷,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先后跑了10多次到横河花园村。
2013年11月,花园村村民徐某来到司法所寻求调解。徐庆广调查了解到,徐某和养父因一处房屋继承归属问题产生了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家庭结构相当复杂,争议房屋是“大家庭”未分家时购买的。徐庆广多次约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每次双方都发生激烈争执,互不退让。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用真心去做,就一定能克服困难。”除了讲法,徐庆广多次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双方心中死结,做到“情”通。同时不偏不倚地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利益,“法”与“情”相结合,矛盾最终得到化解。
30多年来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徐庆广始终坚守着这样的理念:调解纠纷时,法律、事实、亲情、道德不可缺一。调解最需要耐心,既依法依理,又要照顾到情。每宗案件,徐庆广都要调解3次以上。“不能案结事没了。”为了调解顺利,他经常会想各种办法和多方当事人“套近乎”交流。“人心都是肉长的,会变的,心想通的时候,调解才有转机。”
30多年来,徐庆广调解或者参与调解的案件达10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他始终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位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调解结果。
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贺小山 李燕文 通讯员骆秀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方莲花贺小山通讯员彭冬婷)记者日前从博罗县统计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博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