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带来“城市温度”百姓感受“民生温度” 龙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城乡面貌焕新颜

惠州日报 2017-11-29 21: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为县城增添明丽色彩。

▲龙门农民画画家创作“中国好人”系列农民画。

▲交警和志愿者在县城重点路段维护交通秩序。

▲志愿者在校园周边路段引导学生安全通行。

▲整洁的街巷与农民画墙绘相映成趣。

龙门县城山城合璧山清水秀。

画卷为伴、文明同行。徜徉于山城合璧山清水秀的龙门,干净整洁的道路、规范美观的建筑外墙、繁星点缀似的绿色植物……让人赏心悦目。多年来,龙门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追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宗旨,全县人民同心同力开展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建设幸福龙门、推动跨越发展的共识。

龙门县2011年获评广东省文明县城,2014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2017年以来,龙门以冲刺的姿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不断推动文明创建深化巩固、提质扩面。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龙门县首次摘得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创文变化

市容靓丽街道整洁有序

优美舒适的风景、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晰明了的交通标识标线、焕然一新的城市公交候车亭、文明顺畅的交通秩序;精美的龙门农民画公益广告取代 “牛皮癣”;大街小巷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现象不见了,集贸市场变得干净整洁……这是广大群众对龙门县开展文明创建以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改变的最直观感受。

据介绍,为推进城市景观改造,龙门县从去年开始加紧建设北出口广场,建设绿化及休闲设施,广场中间设立寓意“龙的精神、笔墨文龙”的雕塑,弘扬龙门文化,同时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

“以前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有不少影响城市形象的"牛皮癣",现在通过整治,用农民画主题墙绘代替了乱张贴的小广告,不仅美观还很有教育意义。”市民黄浩希望这些公益广告在更多平台上展示,提醒人们知恩、感恩,做个好人。

“自全县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最明显、最直接的成效就是路面宽敞、干净、整洁、有序了。”龙门县城居民伍先生竖起大拇指,开心地跟记者分享他的感受。

记者走访发现,全县最热闹、最多小店铺的谷行街,所有店铺经营者自觉进店经营,并做好“门前三包”,车辆停放有序,整条街道变得宽敞、整洁。在县城中心市场、供销市场等多个集贸市场,车辆停放有序,各摊位商品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个集贸市场看起来整洁有序。

在创文过程中,龙门县高度重视集贸市场整治和升级改造,按照“疏堵结合”原则,解决乱摆乱卖问题,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内街小巷规范”办法,规划选择合适地段设置流动摊贩摆卖场所,给小商贩提供经营出路。

文明创建为龙门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创文所带来的“城市温度”,共同参与创文、支持创文。

理念为民

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

“开展创文,一方面促进城镇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民生,有利于提升城市价值、塑造城市形象,提升龙门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创建工作,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创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创文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发展环境、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高。

为确保这项紧贴民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创建工作伊始,龙门县就从领导机构、责任分工、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文明创建“五个一”等制度,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每周至少有半天时间到现场检查分管领域的文明创建工作,并听取分管部门的文明创建工作汇报;县直部门一把手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到现场研究检查文明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每周要开一次党政班子会专题研究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挂钩县领导每周至少一次到挂钩乡镇督导文明创建工作;每周开一次文明创建工作督导推进会。

秉承 “发展为民、创文惠民”理念,近年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工程加速建设。在龙门文明城市创建热潮中,道路更加整洁有序,老旧墙面披上“新衣裳”,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文化品牌

创文宣传接地气有乡土味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龙门县深入挖掘本土民间艺术特色资源,以色彩绚丽、雅俗共赏的农民画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带入生活,实现价值观、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龙门农民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接地气”、画出“乡土味”。

事实上,龙门的农民画公益宣传早已花开全国各地。2013年,中央文明办选取236幅龙门农民画制作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国127个城市展播。2016年,中宣部再次选取19幅龙门农民画作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的作品元素。今年,新制作的第一批感恩主题龙门农民画公益广告共有18幅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全国推广。

为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今年以来,龙门县在县城西林河两岸、城市主干道、建筑工地、高速公路出入口、公园、广场、桥梁、车站等地,设置了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民画和 “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达到“润物而不自知”的效果。

与此同时,该县还在有关党报党刊以及“龙门文明网”“愉悦龙门网”等官方媒体平台上开设创文专栏,全方位宣传报道创建动态。通过创文彩铃、手机彩信、微博、微信、今日龙门APP平台共发布创文动态信息近20万条。全面铺开“讲文明树新风”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共发放龙门文明手册4万多本,发出《文明创建倡议书》10万多份,制作大型公益广告600多块、龙门农民画墙绘7000多平方米;县城建筑工地围挡采用新型材料设置美观工整的公益广告,全县各商业店面、银行保险金融行业的LED显示屏全天候刊播核心价值观宣传公益广告,文明城市公益宣传效果大幅提升。

道德佳话

一村出两名“中国好人”

“我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近日在龙门县龙城二小课间休息时间,几名学生围在一处宣传栏边上观看,争相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建文明城市,给龙门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改观,多年来,龙门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道德滋养群众心灵,为社会正能量的凝聚奠定了根基。

村官黄子能一次去厦门旅游时偶遇年轻女游客坠海,毫不犹豫跳下水救人;民警潘海苏多年悉心照顾植物人妻子同时不忘工作,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战斗在基层一线;“独臂雷锋”程木华自强不息,通过不懈努力,带领一帮残障人建起种养基地……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明德惟馨的道德力量。

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全县涌现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同时,采用现场交流、先进事迹报告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做好重大典型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热潮……

据统计,目前龙门县涌现了3名“中国好人”、4名“广东好人”、46名“惠州好人”。其中程木华和黄子能都来自龙田镇西埔村,一个村出了两名“中国好人”,传为佳话。此外,还有“全国优秀农民工”胡炜、“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黄球根等一批基层党员先进模范。截至2017年11月,龙门共有志愿服务队410支,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6391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32.4%。这些好人和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好人之城”“善行龙门”。

强化措施

网格化精细管理城市

为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责任,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龙门县早已正式推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新举措,有效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拉网式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该举措以龙城街道的各社区为单位,细分出各路段为网格管理主体责任区,实行街长总负责制,分社区管理群主总揽制,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实行城市管理“六进网格”,即交警、城管队员、住建局人员、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环卫保洁人员和包干区单位干部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

“城市网格化管理和 "门前三包"责任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条块力量的整合和各方面责任的落实,既要强化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又要调动党员骨干、居民骨干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龙门县创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网格化管理,旨在进一步理顺龙门县创文工作机制,有机整合各种人力资源,切实解决好多口径多层次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监管不分、权责不一等问题。目前,龙门县城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县城131条路、街、巷都实现了网格化管理。

交通整治

创建一批文明示范路

“过去西林路摩托车违章行驶的现象比较常见,现在明显好转了。”家住县城西林路的黄柏松对记者说,交警和有关部门加强了西林路段的秩序整治,每天都能看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女子中队队员在路上敦促司机、民众文明出行,交通违章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道路顺畅了。

龙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县创建了一批文明示范路,依法严管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行为。在县城交通主干道实行“四定一保”(定人、定岗、定时、定责、保畅通)高峰站岗勤务模式,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确保县城上下班高峰时段道路安全和畅通。

据了解,龙门县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章交通行为的查处和教育力度,引导文明交通,规范交通秩序;县交通运输局与有关部门开展“查违、治违、拆违”行动,严厉整治客运车辆和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运输秩序。通过整治,有效打击了龙门县辖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非法营运、擅自改装等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为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龙门县发动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倡导学生和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并定期邀请“中国好人”马路天使马相华等到龙门县各中小学校、机关、村镇及工厂企业进行交通安全宣讲,强化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长效机制

推进整治行动常态化

记者日前走访县城新兴路、太平新路、西林路等多条主干道发现,每条道路都干净整洁,商家都能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主动将自己的卫生区域打扫干净,将占道物品移至店内,并在门前放置小型垃圾桶。

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龙门深入开展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食品安全、社区管理“八大整治行动”,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及时受理解决群众发现的问题。

“文明创建既是目的,也是过程;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既是惠民利民的举措,也是建设幸福龙门的重要途径。”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说,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中,市民焕发出的公民意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成为龙门县文明创建工作最大的收获。

据了解,八大整治行动期间,龙门县有关部门加强了执法巡查,加大了对违法建筑物的清拆打击力度,将太平新路、东门路、新兴路等路段作为重难点整治路段进行常态化管理,以“疏堵结合”原则解决乱摆乱卖问题,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内街小巷规范”的办法,规划选择合适地段设置流动摊贩摆卖场所,给小商贩提供经营出路。

“环境好了,路段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现象减少了,卖水果、蔬菜的小商小贩也都自觉进入市场。”在太平新路附近居住的市民何女士开心地向记者说,现在县城的道路干净了、绿化多了,出门就像看风景一样,心情舒畅,生活也更加舒适了。

“开展八大整治行动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创文工作,我县正逐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八个常态化"目标。”龙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陆雪华说,创建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必须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新心

新闻推荐

善友文化特色小镇项目落户龙门

本报讯(记者黄宇翔通讯员沈知尚)记者日前从龙门县政府获悉,经过前期多番对接和考察,善友集团及蓝城集团将到龙门县建设善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