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地凌天杰阁开 作者:吴定球

东江时报 2017-10-15 19:58

准提阁近景。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民国时期的惠州西湖准提阁。《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翻拍

《准提月影》充满禅意。明月,古寺,微风轻拂,万籁俱寂。画作作者:黄澄钦《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细数惠州西湖历史上的众多佛教场所,至今似乎就只剩下准提阁了。

此阁始建于何时,莫可详考,从现有史料看,它至迟在晚明业已存在,当时叫瑞开阁,后改称今名。民国时期,邑人移桥东六度庵十八尊罗汉塑像置阁上,故又俗称其为“十八罗汉”。

是名刹必有名僧。据清康熙《惠州西湖志》载:顺治十三年(1656)夏四月,罗浮华首台住持道独和尚 “止于准提阁八日说佛法,郡之人士以及商贾男妇,环而观听者千馀人,举国奔走若鹜。”影响之巨大,可见一斑。

除高僧道独外,清初有名的反清诗僧澹归亦常挂锡准提阁,留下不少诗文,中有一首《题惠州瑞开佛阁》写道:得地凌天杰阁开,湖山不动亦飞来。毗尼净已金花现,般若弘当白象回。是佛旌幢留世界,何年歌舞失亭台。盛衰各有无穷泪,谁洒昆明一寸灰。

诗中隐见作者的亡国哀痛和郁抑不平之气。很显然,他同佛阁的住持雪槱和尚(俗姓徐,漳州人,明亡后拒入仕新朝而削发出家,曾主南华寺法席)和住院僧释元桴(俗名叶挺英,前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叶梦熊曾孙,明亡后拒穿清朝诸生服而出家)可谓腹心相照,声气相投,都是“外现比丘色相,内隐光复之志”的反清志士,上述四僧,被后人称为准提阁“四大高僧”,奠定了准提阁在岭东佛教丛林中的名刹地位。

是名刹亦必有好楹联。准提阁当年悬挂的楹联亦自不少,而其中最出名的,应是邑人姚子蓉所撰的那一副:阁静山为梦;湖空水得禅。

空灵飘逸,充满了禅味和诗意,又隐隐透出一股寄情云水不仕新朝的傲气,与准提阁的精神气韵颇相契合。

姚子蓉,字梅长,号晓白,明御史姚祥裔孙,南明官兵部司务,参与抗清,救亡失败后筑山居于小榜山姚坑清醒泉畔 (今叠翠山庄附近),敛迹守志,修撰《惠州西湖志》以保存文化根魂。与准提阁住持雪槱及住僧元桴为方外交,往来密迩,常留宿阁中,有诗云:“万情销一宿,四面白无边。阁静山为梦,湖空水得禅。云烟生暮气,老树卧秋天。僧语残灯夜,寒声岭外悬。”后人取其颔联悬于阁门,甚相宜也。

清嘉庆年间,伊秉绶守惠,重文兴教,礼贤下士,在准提阁筑无碍山房,常偕地方文人雅士在山房坐列无序,聚饮酬唱,文风盛于一时。时任丰湖书院山长宋湘,亦座上嘉宾,曾为准提阁题一联,盖有感于此而发也。其联云:文字有神揭星汉;圣贤以道证人天。

光绪五年(1879),山东举人高承瀛奉命来粤参与地方科考阅卷,住惠州月馀,期间游览了西湖,对准提阁中的楹联记录甚详,兹抄录如下,酌加按语,以飨同好:

至山下,蹑盘路而上,见庙门联云:佛法参三藐;湖光印一楼。

按此联作者善用动词,尤其是下联,湖光之明澈如镜和佛阁之清净无尘,皆可由一“印”字见知。

进庙,穿过正殿,层蹑而上,后殿龛旁联云:佛里长生,祥云上覆;天颜有喜,丹诏重光。

两旁圈门,左题“松风”,右题“□月”。右配客堂一联云:爇炬理通传火指;磨砖佛见布金心。

殿之上层为阁,额曰“准提阁”,联云:地辟方壶双塔延迥;天开圆镜一楼秋。

登阁上,一望无际,为湖中最高之处。阁凡三间,中供神像,匾额“与佛有缘”。左右两间,窗明几净,轩敞幽洁,为游息之所。左厅联云:

至今东粤会东坡,流千古清名,春水犹知怀蜀老;

也把西湖比西子,看四围翠色,秋波不肯让杭州。

按联为丁秉贤题。丁系顺天大兴人,擅书画,道光年间曾在广、惠、潮等地留有书迹。

厅有彭翰孙横匾,题苏词三句,云:“玉宇清间,何人无事,宴坐空山。”又联云:相契外形迹;放怀无古今。

按彭翰孙,字南屏,长洲人,光绪二年署惠州府事,此联当作于任上。工诗文,著有《师矩斋诗录》等,亦善联,在惠州重葺栖禅精舎,落成后亲书门联云:十顷玻璃澄止水;一龛灯火证初心。又佛阁厅堂有程乡张麟□一联:问湖山管领何人,宜著南屏老宿;与杭颍雌雄谁属,请证东坡先生。又皖桐房焕奎联云:百尺待君登,此地可参米汁佛;一庵容我卧,他年不拜水衙丞。

新闻推荐

惠州市公开征集2018年立法建议项目 截止日期为11月17日

东江时报讯记者冯丽均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公告,现正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18年立法建议项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