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师,毕业后成了老师

东江时报 2017-10-18 19:54

师维平

“你姓师,当了老师,还真是命中注定啊!”关于这个“命题”,师维平已经坦然笑纳并打算深信之。从小在村里到长大了外出读书,师维平都深感自己姓“师”特别的“孤单”;但自从做了老师后,身边的大人、小孩都“老师”“老师”地叫,他又觉得自己的姓变得热闹多了,尽管“老师”大多时候是叫他的职业身份。

从小村里就两户人家姓“师”

师维平应该属于微胖界人士,戴着副眼镜,爱笑,让人容易亲近,尽管他是个1990年出生的 “小鲜肉”。他如今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以下简称“惠阳华附”)任教美术。

“哎呀,我这个姓还真的是少,打小我就发现村里就两户人家姓"师"。”一口夹带着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特别得“黄土味”。师维平的老家在甘肃渭源一个叫曹家屲社的村庄。还未入学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自己“师”姓的特别,因为村里除了何、谭、林等几个大姓,姓“师”的除了他家,就还有一户村民。那时候,他从爷爷口中听来了家族的迁徙故事:70多年前(1930~1940年间),几乎变得赤贫的太爷爷带着妻子背井离乡,从甘肃临洮县一路往渭源县走,直至走到今天的老家。

关于这段迁徙故事,师维平也不太清楚背景,只听说太爷爷是个伙夫,厨艺很好。“背井离乡迁徙,或许是家道中落,无以为继才另择他乡生活吧。”师维平说。

打小发觉自己的姓氏特别后,师维平就有意地去留意。上初中时,班上终于来了个姓“师”的男同学,他兴奋极了,跑到老师那儿央求查一查花名册,打听人家的住址。而上了高中后,全校也就他一个姓“师”的,别提有多“孤单”了。

“一定要到南方去”

从小看惯了黄土与风沙,临近高考时师维平一心想着“一定要离开这里到南方去”,要看一看与家乡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或许还能碰上不少同姓之人呢”。

师维平记忆犹新的是:美术联考前,他在网吧里待了一晚,就为了在地图上查找南方城市。“查到惠州,呀,这真是个好地方,离深圳、东莞、广州和香港都这么近,又靠海,地理位置这么好,就这么定了!”师维平说,定了惠州后,他又欣喜地查到了惠州学院,于是将惠州学院作为自己考大学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维平的美术特长和文化成绩都以高分超出惠州学院录取线,但填报志愿时,又有北方的一所大学表示想录取他,这让他一度有些犹豫,当晚他又一次进了网吧查找资料。“我查了两所大学的校园环境和宿舍图片,一比对,呀,惠州学院漂亮极了,高档极了,当即决定还是选惠州学院。”师维平说,就这样,2011年他如愿以偿来到了惠州这个南方小城读大学。

在大学里,师维平也没少被同学说“你的姓好少见”,此外他也留意着寻找同姓人。偶然得知,数学系有个学妹姓“师”,只可惜,他一直无缘认识。

“小师”终于做了“老师”

能留在惠州并进入惠阳华附当老师,对师维平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2015年大学毕业临近,一心想着留在广东工作的他,到深圳、东莞、佛山等各个城市的学校去考试,但都未能如愿,直到最后参加了惠阳华附的招考。

“最后一天就要离开学校了,还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心灰意冷,没想临走前一天接到了惠阳华附的录取通知。”师维平至今难忘当时的激动心情。他本打算,如果没有消息就卷铺盖回老家或去新疆工作,此生则再难有机会来广东,不过,终究天遂人愿。

以前,身边的同学、朋友经常会互叫“小李”“小王”“小师”。走向社会后,“小”字就变成“老”字了。但轮到师维平,被叫“老师”,无端地觉得自己好占便宜呀。而真正做了老师后,师维平坦然接受了“老师”的叫法。而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的名字后,除了感叹他的姓“少见”之外,还会打诨道:“你姓师,又做了老师,还真是命中注定啊!”对此,师维平笑呵呵地接受,并感恩这个缘分。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师,念Shi(第一声)

师姓主要源出有三: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根据惠州市公安局户政科统计,全市惠州户籍人口中姓“师”的市民有72人。

人物简介

师维平:男,1990年生于甘肃渭源,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惠州市青年画院画家,其美术作品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

新闻推荐

听,纸会“唱歌” 惠阳区实验小学科技节活动学生玩转科技

小小科学家化学类竞赛很专业。《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摄东江时报讯记者匡湘鄂10月25日,惠阳区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