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郄我是小郄 不是小妾

东江时报 2017-10-30 19:35

郄,念qie(第四声)

第一次看到郄字,很多人的感觉都是不认识,如果瞎念,比较多人会念做郑。这些年,郄勇很少碰到会念这个字的人,除了亲人,也没有碰到过和他同姓的人。因为读音问题,小时候郄勇曾烦恼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姓氏。而如今,郄勇觉得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人物简介

郄勇:37岁,羌族,祖籍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学毕业后来到惠州,现任惠州市博罗中学生物教师。

郄勇告诉东时记者,他听家里的老人讲过家族的大概迁徙史,在爷爷的爷爷时期,那时郄家人还住在云南,当时家里有几兄弟,其中一个兄弟被朝廷任命到成都去做官,大家带了几百两银子,一路打点从云南去成都就职。路上一个兄弟因病去世了,还没到成都银子也花完了,就在都江堰龙池镇落户。

后来,郄家就在都江堰扎根,到了郄勇爷爷那辈,日子过得非常困难,爷爷从别人那里借了几斗米,还不上,就逃荒到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一个叫擂鼓镇的地方做农民。“当时那里的人也很好,还接纳了我爷爷,他就在那里生产生活。”爷爷安定后,郄勇的奶奶也到了北川,之后生下了2男4女6个孩子。郄勇的父亲是老大,娶了当地的羌族姑娘,生了一儿一女,郄勇是老二。

小时候遭人嘲笑 曾讨厌这个姓

“其实小时候我很讨厌这个姓,觉得它读起来的意思非常不好(因为不识字,当时他们都把“郄”字念成kua(三声),编者注),为此我苦恼了很久。”郄勇说,村里就只有他们一家姓郄,加上以前那个读音,听起来实在不吉利,还有村民经常开玩笑,叫郄勇的爷爷垮娃儿,听上去非常戏谑,有的村民在言语里也经常流露出对这个姓的偏见。

郄勇的爷爷和爸爸基本没有读过书,他们也不知道郄的真正读音。郄勇上小学会查字典后,专门查了郄这个字,字典上明确写着读qie,是一个姓氏。但是在那个小地方,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字读kua,郄勇没办法改变他们。

高三的一次文言文课文中,讲到三国时期一个叫郄正的人,他是刘备手下的一个人物,这让郄勇觉得这个姓非常有历史感。后来,郄勇和姐姐考上了大学,村里人对郄家人的眼光才有所改观。

2001年,郄勇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进入大学后,他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会自信地告诉大家这个字念qie。“基本没有人会读这个字,上课时我很少被提问的,除了英语课,那个老师可能提前查了。”

家族里有人改了别姓

“我基本没碰到过同姓的人,以前在网上加入了一个郄姓家族的QQ群,发现里面有全国各地的郄姓人士,瞬间感觉没那么孤单了。”郄勇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绵阳的郄姓可能都是他们家族的人。

这么罕见的姓氏究竟是如何来的?郄勇也想探个究竟,但是因为老人已过世,家里也没有留下什么史料,根本无从查起。“我一个堂弟在大学时遇到一个同姓的同学,说在他们老家有个村子全部都是姓郄,村里还有一块很有年代感的石碑,但是石碑上写的啥没说。”郄勇的姐姐是学语言学的,她觉得这个姓可能是封姓。

郄勇告诉东时记者,他爷爷的一个兄弟曾经在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生活,当年这个爷爷去世后,这个爷爷的妻子曾写信到郄勇家求助,希望得到生活上的帮助。但是那个年代由于家里人都不识字,加上家里本身是逃难的,温饱都成问题,就没有回信,从此,他们就和这位亲人失联了。“前几年我爸爸找到了他这个婶婶,她们一家已经搬到了四川眉山,她的两个孩子已经不姓郄,改了他姓。”

2005年,郄勇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博罗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一直工作至今。“这里依然有很多人不认识我的姓,大多数人会念郑,我就告诉他们和窃窃私语的窃同音,或者干脆告诉他们和小妾的妾同音。”

在惠州,郄勇已成家立业,现在有了四岁的儿子。“按字派,我儿子这一辈是铭,我特意给他加上了。”郄勇说现在很多人说想要寻根问祖,但是连最基本的取名都不注意了,他希望通过孩子的名字能传承一些祖辈留下的东西。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新闻推荐

金龙大道龙门段拓为双向6车道 已动工 建设期为3年

金龙大道龙门县城至平陵段鸟瞰。《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杨建业摄金龙大道龙门段改建工程效果图。《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