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惠州 □李水仁
这五年,人们说得最多、听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小康”。而我对小康一词,也由过去的憧憬渴望变为奋力追赶、步步紧随。五年的追赶过程,确实是苦并快乐着。
这五年,细看身边风物人情,最大的变化是城市乡村的面貌有了跨越式发展。一段道路一片城区,隔个三年四年再去就认不出来了,路面拓宽亮堂了,城区变绿更美了。惠州就是这样一座天天都在发生惊喜故事的城市。
四十岁那年,我下决心告别中铁某工程局,从山西太原调入惠州工务段。在铁路工程单位经历了20年东奔西跑的流动生活,是得找个地儿稳定下来,安居才能乐业。于是,小康路上再出发,我来到陌生的南粤。
寻梦惠州十九载,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齐备。环顾惠民之州,新老客家和睦相处,我被本地的人文环境所吸引。在追赶小康的征途中,我于2006年圆了安家梦,在惠州铁路小区买下一套二手房,实现了安居的夙愿;2013年,我又资助儿子在江北某小区买了一套新房,儿子有房结婚,我作为父亲也了却一个心愿。这五年下来,虽然每月有几千元的还贷债务,但都在自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压力在,心无忧!
最近这五年,我一家四口人奋力追赶美好生活。在还完房贷后,还利用分期付款方式,提前买了小车,享受到家用小轿车带来的快乐。成了有房有车一族之后,家人都感到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小康路上获益多,劲头更足!如今,我的小孙女快三岁了。每当花前月下,一家子其乐融融——— 这一切要是放在以前,于我还都是异想天开的事。
寻梦南粤,我在铁路岗位上尝尽了打拼的辛苦,尤其懂得了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不易。初到惠州时,我先后在杨村、陈江等地看铁路道口。风雨中,我守望列车南来北往,紧绷安全这根弦,确保列车平安无事;后来又担任车间党支部书记,深夜里、骄阳下,我跟班作业,奔波现场,为设备养护尽心尽力,多次杜绝事故苗头。
追梦路上也有闲暇时光,我的业余爱好一是写作、二是打乒乓球。在长时间笔耕的打磨中得到了生活的馈赠,先后写出 《道口感怀》、《月上东江》、《情系南昆山》等诗歌散文,在《惠州日报》等报刊发表。记得是1999年盛夏,我在道口休班,听到广播里传来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的新闻。我想起早年参军入伍,随铁道兵部队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点点滴滴,心有所感,情不自禁拿出纸笔,趴在道口粗糙的木床上,撰写散文 《青海情思》。稿子写好后,我不顾天气闷热,用心反复修改,认真誊写,这篇散文在当年6月份的《广州铁道报》刊用,年底被报社评为散文征文二等奖。
在追赶小康的过程中,我深知物质待遇之类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一直在业余写作中寻乐趣,找支点,在《惠州日报》副刊发表散文、广铁集团公司《先行》杂志发表小小说多篇。那年12月份,由惠州市文联主办的《惠州文艺》杂志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暮鼓晨钟》,还评上文学类一等奖。
岁月如歌,人生苦短。十九年的风云岁月让我容颜变老了,但一颗追梦小康的执着心却念兹在兹。从铁道兵、工程局,再到工务段,我一直坚守两根钢轨不懈怠,为铁路建设恪尽职守,多次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党员。我的业余爱好健康有益,成为小康路上的正能量。这些年,我用心记录从普速铁路到“高铁”进程中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一批为铁路发展奋力拼搏的“凡人小事”。他们中有省级劳模、创新青年才俊,还有高铁工地的新型“老黄牛”。当我把他们身上坚韧、刻苦、奉献、创新等宝贵的精神特质写出来发给报社,变成媒体版面的亮点,让铁路员工看到之后激情倍增,群策群力投入工作,我就感到自己活出了精气神。我懂得,实现小康梦想靠艰苦打拼,美好的愿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记住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明天。
新闻推荐
强化责任担当给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惠州市企业界科技界人士热议十九大报告
TCL集团坚持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本报记者王建桥摄连日来,十九大报告在惠州市企业界、科技界反响强烈,贯彻新发展理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