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影 惠新生 惠州90后湖南学皮影 创作三剧目回惠首演

东江时报 2017-09-14 20:41

赖梓源、吴菊香(左一)在两平方米多的幕布后面舞皮影,光影变幻,辗转腾挪,演绎百态。

扫码有戏

曹尚云说想把儿童剧和皮影戏结合,希望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皮影戏的道具都是由赖梓源(左一)和同事们一手打造。

赖梓源说他跟随罗树桃师父(左一)学了数个月,才掌握了制作皮影工艺的一点皮毛。 受访者提供

你可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过皮影演出的镜头。灯光亮起,白色幕布后面,有人操纵着皮影,做出各种动作,有人弹拉着传统乐器,用方言唱出缓慢拖曳的曲调,前方幕布上便呈现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剧情。这一幕似乎很遥远,但现在你可以在惠州近距离看到皮影戏。近日,几个90后年轻人湖南拜师名家学艺归来,带着一帮喜欢皮影戏的年轻人,在惠州一个商场上演了三场皮影戏,收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他们学艺回来的首次演出。皮影戏在惠州受到欢迎,让他们看到了这项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首演

两平方米幕布上演绎百态

日前,惠州市区花边岭广场一个大型商场的舞台上,一场叫做 “光与影——— 皮影戏”的节目上演,首场演《武松打虎》。随着背景音乐和旁白响起,三个年轻人站在一块约两平方米、长方形白色幕布后面开始舞皮影。光影变幻,辗转腾挪,演绎百态。

一开始只有七八个观众,后来好奇的观众越来越多,直至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每到剧情紧张处,总有喝彩声。这场皮影戏一共上演了三个剧目,《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狐假虎威》,每个剧目10多分钟。在30多分钟的演出中,观众随着故事剧情体会到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皮影戏的魅力。演出结束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上到舞台,像玩玩具一样拿着皮影人物玩耍一番。

上演皮影戏的这帮年轻人,来自妙妙猫皮影艺术团,隶属惠州市卡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1989年出生的曹尚云看完表演后,也很满意,他想不到皮影戏在惠州首演会受到观众的一致喜欢,“这说明皮影戏这种传统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与传统的皮影戏相比,妙妙猫皮影艺术团已经将它进行了改良。传统的皮影戏有人舞皮影,有人说唱斗打,还有唢呐小鼓铜锣一齐作响,该艺术团将说唱和现场敲打都制作成了背景声音,变成了背景音乐和旁白,只需随着背景声音演活皮影。

在曹尚云看来,这并不影响皮影戏的魅力,反而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

缘起

先被陆丰皮影戏吸引

在旧时,皮影戏风靡大江南北,如今式微了,在广东也只有陆丰皮影戏在传承。对许多惠州人来说,在惠州看皮影戏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

“我们就是想将皮影戏引进惠州,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一种艺术。”曹尚云说,他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演儿童剧目演了4年多,一年演出在500场以上,节目创作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如今,通过皮影戏打开了这个瓶颈。遇到皮影戏,是一种巧合。去年春天,曹尚云和同事赖梓源等人到广州大学生岭南印象园游玩,在该园一个戏场上观看了陆丰皮影戏《鹤与龟》,这是他们第一次观看皮影戏,但深深被皮影戏的魅力所吸引。

现年23岁的赖梓源,是博罗人,去年夏天毕业于惠州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前便在曹尚云的公司实习,毕业后留在公司任节目导演。能不能将皮影戏与美术结合?皮影戏与儿童剧能否融合在一起?赖梓源像着魔一样思索这样的问题。

曹尚云也支持这样的想法。于是,他们像追星一样,到陆丰、湖南常德、长沙等地去观看皮影戏,吸取灵感。

改良

保留传统格局 简化演戏人数

他们还在网上寻找皮影戏老艺人。他们获悉,在湖南株洲,有一名叫做罗树桃的皮影戏老艺人,70多岁了,是株洲为数不多的皮影戏“传人”之一,前几年便在当地报纸上称想寻找接班人、免费传授技艺。

赖梓源决定前往株洲拜师学艺。跟他同去的还有同事、与他同龄的吴菊香。公司在湖南也有剧团,也来了3个年轻人。就这样,在去年9月,赖梓源五个人拜师成功。学艺半年多后,几人学成出师。

回到惠州后,赖梓源迅速开始皮影戏的创作,他急切地想知道惠州观众对皮影戏的接受程度。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赖梓源和同事创作了三个皮影戏剧目,《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狐假虎威》,每个剧目10多分钟。每个剧目有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的皮影制作,均由赖梓源一手操刀。

赖梓源一边创作一边培育公司演员,让他们也参与演皮影戏。对习惯演儿童剧的这帮年轻人来说,皮影戏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每个剧目,他们排练一个月,便告成熟。

他们在2平方米的长方形幕布上演皮影戏,这属于中型皮影戏,预计观众人数在100至200人为佳。他们既保留了传统皮影戏舞台的格局,又简化了演戏的人数。赖梓源说,“我们觉得,我们找到了儿童剧与皮影戏在舞台表演的结合点。”妙妙猫皮影艺术团也由此宣告成立。

日前,妙妙猫皮影艺术团受市区花边岭广场一家大型商家邀请进行表演,这是赖梓源从湖南拜师学艺回到惠州后的首场演出。一开始,他还忐忑不安,怕没人来看,或者看了不喜欢。音乐响起,他和同事在白色布幕后面灵活地舞动着皮影戏人物,他听到越来越多的掌声,他知道,演出成功了。

虽然妙妙猫皮影艺术团刚刚成立,但目前已经接到不少演出邀请,这个月,他们除了在惠州有一场演出,在成都、佛山等地也将演出。

学艺

当传统艺术遇上新青年

罗树桃是湖南株洲当地著名的皮影戏艺人,此前他在当地报纸上称想寻找接班人、免费传授技艺。 机缘巧合之下,赖梓源、吴菊香等人成为他的第一批徒弟。

师父 曾经演遍大半个湖南省

据报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接触皮影戏,到学习、演出,罗树桃与皮影戏结下了50年的缘份。“那时还是人民公社的时候,我们大队里有个师傅会演皮影戏,我没有别的娱乐,一来二去就迷上了。”罗树桃笑着对笔者说。后来,他干脆拜唱皮影戏的人为师,一边学一边演。“我们有200多个剧本,100多个人物,剧本的每句台词都印在脑海里。”时间一长,罗树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以前,每年农历四五月演出很多,几乎每晚一场;下半年,农历七月,农村里祭祖,经常邀请我去表演皮影戏。大半个湖南省,我都去演出过。”

创新 换新材料用新技术

赖梓源记得,从去年9月至今年4月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其他同学每天像上班一样到师父家里报到,然后学习皮影戏的相关技艺。

一般来说,三个人就是一套顶好的皮影戏班子,一个人舞皮影,一个人打钞、打铜锣、敲梆子,一个人拉二胡、吹唢呐、敲小鼓,三个人都要唱。技艺不到家的人可没办法演,一套班子要配合好也得长时间练习。

在师父的指导下,他们是真刀真枪地学,现场唱、现场念对比、现场演、现场敲打吹拉。学了表演,还要学皮影制作。老话说“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讲的就是皮影戏人物,而这些人物,通常需要皮影人包揽所有制作“工程”,差不多等于兽皮雕刻。虽是美术专业出身,画过不少人物画,但赖梓源认为这是最难的。赖梓源说,他经过数个月后才掌握了制作工艺的皮毛。

鉴于传统皮影制作难度高、费时费力和难于保存,赖梓源创造性地将兽皮换成了塑料板。在裁剪、上色等方面,塑料板都比兽皮容易操作,方便赖梓源将美术形象变成皮影人物。为简化演出流程,赖梓源还将现场唱念和配乐,变成了背景声音,演皮影的人只需专心演好皮影戏就可以了。

今年6月,临近出师,赖梓源等人按照上述理念演了一场戏给师父罗树桃看,师父并没有反对。“对我们的改良,师父没有反对,只是说还可以再提升点。”

对话

用皮影戏传播惠州历史文化

东时记者:为什么想到要将皮影戏引进惠州?

曹尚云: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过皮影戏,对这种艺术形式要么好奇,要么喜欢。我们将儿童剧和皮影戏结合,寻找新的剧种,希望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东时记者:目前好像是为商演而创作,对皮影戏这个项目,有什么计划?

曹尚云:我们想着下一步有可能去到学校、幼儿园,教小朋友们玩皮影戏,或者开设兴趣班,让人们了解皮影戏这种传统艺术。在剧目创作方面,我们也希望结合地方特色,创作有惠州特色的皮影戏,比如《苏东坡与王朝云》《西湖神话故事》等,利用皮影戏传播惠州的历史文化。

什么是皮影戏?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多见于北方农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陆丰皮影、陕西皮影等,重点流行的陕西还分西路、东路两大派别,风格各具特色。

而广东的陆丰皮影戏,闽南语系地区亦称皮猴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新闻推荐

全警上路巡防市民出门安心 市民点赞惠州市治安环境良好

民警和志愿者在惠城水口的街道上一起巡逻。《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摄■《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我觉得文明城市首先应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