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当家训 代代来传承 ○良好家风家训 展现文明风采 85岁梅焕裕告诫儿孙以和为贵、待人和颜悦色、工作和衷共济

东江时报 2017-09-13 20:44

梅焕裕专门请人写了“和”字挂在家里的客厅,和字旁边,贴着他与子女、孙子和重孙的照片。《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摄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梅焕裕住在惠城区中山北路的一套旧房子里,前有西湖,后靠东江,又挨着商业步行街和中山公园,梅焕裕说就喜欢这里闹中带静。这也一如他的性格,年轻时颇为急躁,退休后渐渐平和,如今更是把“和”字作为家训,提醒家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对待亲友和蔼可亲,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工作中和衷共济。

妻子患脑瘤 他卖房为她治疗

梅焕裕住在5楼,85岁高龄的他依然矫健,爬楼梯也不觉得很吃力。他性格爽朗,非常健谈,兴趣爱好广泛,吹拉弹唱演、琴棋书画邮都涉猎。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和”字,和字旁边,贴着他与子女、孙子和重孙的照片。“我现在可是四代同堂呢。”梅焕裕说,他经常告诫儿孙辈,以和为贵,把和字家训传承下去。

梅焕裕说,他年轻时性格有些急躁,退休后从曲折的生活经历里,慢慢悟出以和为贵、家庭和睦的重要。梅焕裕出生于1932年,老家在江西南昌。退休前是中学历史老师,还是一名集邮爱好者。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在一所民办大学工作。

2002年,他由供职的学校派到惠州工作,负责推荐毕业生来惠州就业。在一年多的工作过程中,他觉得惠州气候宜人,适合患有遗传性高血压的妻子居住,于是他拿出不多的积蓄买了中山北路一套老房子,在70岁高龄的时候,与妻子告别在南昌工作的子女,定居惠州。

梅焕裕和妻子定居惠州后,每天早上到中山公园锻炼,妻子身体一直挺好的。2005年10月,妻子突然不适,辗转送回南昌的医院治疗,最终被确诊为脑瘤晚期,且已经扩散。“当初医生说她最多能活三个月。”梅焕裕说,他当时非常痛心,唯有精心照料,让妻子在医院过得好些。

因为妻子单位已倒闭,住院无法报销,梅焕裕把在南昌唯一的一套老房子廉价出售,用于解决妻子医疗费。不幸的是,妻子还是于半年后去世。处理完妻子的后事后,梅焕裕不顾子女的劝说,只身一人回到了惠州。“我在南昌已经没有住所,子女各有各的家庭,我也不想打扰他们。”梅焕裕说,当然也是因为他已经非常喜欢惠州了。

经历生死变得豁达平和

回到惠州,梅焕裕还是会经常想起与他经历了50年风雨的妻子,于是他专门为妻子整理了几本旅游门票收藏册。这些旅游门票有1000多张,是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的,其中一部分是他退休后和妻子一起旅游的记忆。

妻子的去世,也让梅焕裕对人生的有了更加豁达看法,他为人处世也更加平和。他渐渐放下思念的包袱,融入惠州的新生活,继续集邮的爱好,并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梅焕裕成为了惠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并先后撰写了一些集邮方面的文章,出版了《广东“旅邮”导游手册》等书。

他和气地对待身边的人,与邻居相处也很好,大家经常串门聊天。节假日,梅焕裕的子女也经常会过来看望他,看到他在惠州生活得很好,子女也放心,每次相聚,一家人其乐融融。也正是因为梅焕裕的和气,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惊喜。梅焕裕在三楼的邻居,有个表姐,是湖南人,离异了,因为当时儿子在东莞上学,她就来到东莞打工。节假日则经常会到惠州的表妹家玩。

邻居觉得梅焕裕性格很好,待人又和蔼可亲,就把这个表姐介绍他了。表姐出生于1965年,比梅焕裕小33岁。梅焕裕起初也担心两人不好相处,但接触之后,两人都觉得对方不错,就于2010年领证结婚了。

珍惜

曲折生活悟出以和为贵

有了老伴后,梅焕裕的生活过得更加滋润了。“我老伴真的很会照顾人,非常体贴,不仅一日三餐、卫生都是她负责,还把我每天要吃的核桃剥好,出门一定给我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梅焕裕说,他这几年编写了7本书,写了几部微电影的剧本,经常一写起来就忘记了吃饭,幸好老伴把饭菜都准备好,按时叫他吃饭。

梅焕裕的子女得知父亲有了新的老伴,也非常支持他。“儿子认为两个人结伴生活,不会寂寞,女儿起初不太同意,但看到我被照顾地那么好,后来也接受了。”梅焕裕说,老伴的儿子也挺开明,觉得我对他妈妈好,也挺支持的。

组成新的家庭后,梅焕裕更加珍惜和睦的家庭生活了,他专门请人写了“和”字挂在家里的客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以和为贵。有时候,老伴觉得他的某些行为不太好,就会抱怨几句。每每这时,梅焕裕就会对老伴说:“好了好了,我都听你的,你不要着急,也不要生气,这对身体不好。”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伴看这样子,也很快消气了。

“我们结婚六七年了,基本上没有吵过架。”梅焕裕说,他和老伴和睦相处,对双方的子女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如今两家人偶尔也会聚在一起,和和睦睦的。

梅焕裕的子女虽然不常在父亲身旁,但只要知道父亲不舒服,他们还是非常关心的。今年春节期间因气温变化,梅焕裕患了咳嗽,从早到晚干咳不停,儿子专门为父亲买了帽子、围巾、棉衣、皮靴和袜子,给他从头到脚进行了“武装”。女儿多次陪老父去医院看病,儿媳也制作了冰糖醋、醋泡生姜并炖盐蒸橙子、冰糖炖梨给父亲喝,在子女的精心照料下,梅焕裕很快便痊愈了。

正是因为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梅焕裕家庭还被市妇联评为2016年度“十大最美家庭”。香金群

新闻推荐

江北将建一所体育特色学校 选址三环北路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旁 计划明年动工

东江时报讯记者香金群通讯员冯雪辉惠州市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方面又有新动作。日前,东时记者从市体育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