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同行 听听读者和惠报的故事
莉舒还留着10年前的《东江时报》。由莉舒提供
自《东江时报》2007年创刊以来,李国平数次获评《东江时报》金牌报料人。《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摄
的哥温桂莲至今仍保存着2014年8月16日的《东江时报》,报纸上有关于他乐于助人的故事。 《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摄
张海生现在回家开了个小店,有空用摩托车帮人拉货。由张海生提供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始终以心为笔、以情为墨,一路相伴,与城同行。而在发展过程中,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和新老读者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有人在这儿寻求帮助,有人在这儿收获温暖,也有人从这里找到乐趣。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和读者间的故事时刻发生并将延续。
莉舒至今留着10年前《东江时报》
“惠报对我来说用改变人生形容并不为过,因为惠报,我才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以及好人荣誉结缘。”癫痫患者莉舒谈及和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之间的故事,感慨不已,她说,10年来惠报一直陪伴着她成长。
莉舒告诉记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东江时报》是惠州最早报道她的媒体,第一次报道是2007年的 《癫痫女孩开博勉励病友》一文,“这份报纸过了10年我还保留着。”莉舒笑着说。随后《东江时报》对莉舒的几次报道引起了各大媒体对莉舒的关注,去年安徽卫视也关注到莉舒并邀请她到北京接受专访。
2016年4月25日,《东江时报》用3个整版的规模,较全面地报道了莉舒近30年与癫痫疾病抗争,并在家人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写下《爱在癫痫的日子》一书鼓励病友的故事,引起了较大反响。乡镇妇联看到该报道后推荐莉舒参加县级的最美家庭评选,此后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莉舒与家人最终获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
“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改变。”莉舒说,因为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她在惠东县委组织部和惠东县妇联的支持下做了十多场分享演讲,“以前我站上讲台会有心跳紧张的感觉,但现在不会了,惠报让我在磨练中成长。这些演讲虽然主题是最美家庭分享会,同时向大家科普了癫痫知识,传播了公益理念。”
“后来,《爱在癫痫的日子》一书的出版也得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支持,该集团旗下广东人民出版社惠州出版有限公司,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帮我印发质量好设计佳的书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莉舒说,惠报还推荐她参与好人评选,使她获得惠东好人荣誉。莉舒现在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她把公益理念带到工作中,从而助力推动社会文明和人们精神上的进步。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李国平经常报料报料笔记攒了4本
“最高峰是有一个月至少报了20条料,而且基本都见报了。”作为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忠实粉丝的李国平说,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成立之前,他就开始与《惠州日报》、《东江时报》记者接触,经常打电话报料。在李国平家里的书桌上,有4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着他给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两张报纸———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报料的记录。
李国平说,当时他从事反扒的工作,曾在抓住扒手后给《东江时报》报过料,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甚至把《东江时报》报料电话设为手机的快捷键,并开始与《东江时报》长达10年之缘。
前些年,《东江时报》每一个跑热线和社会新闻的记者,几乎都采访过李国平报的料。与记者接触多了,李国平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地增强,报料的范围不断地拓宽。李国平说,他最高峰时有一个月至少报了20条料,而且基本都见报了。他总结说,“正如你们记者常说"生活并不缺乏新闻,缺乏的是发现的眼睛"”,他经常做一个有心人,例如与朋友聊天时,听到有趣的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东江时报》报料。
作为一个用心的报料人李国平出门携带的挎包,内装有笔记本、笔、相机和录音机等记者采访必备工具,在发现新闻时,第一时间协助记者拍摄图片等新闻素材。如今,有做笔记习惯的他,已有积累4本报料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报料内容等情况。
“虽然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但我家里仍会订阅报纸每年都会订阅《东江时报》。”李国平衷心希望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能够融合旗下报纸、网站等媒体,创造更辉煌的10年。他对《东江时报》更是寄予厚望,“民生无小事”,深耕本土民生新闻,能打造出民生新闻品牌,赢得更多的读者和粉丝。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温桂莲新闻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对我个人事迹的报道,传递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这让我感到很快乐,也更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当谈及对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的认识,不善言辞的惠州市新明晖运输有限公司的哥温桂莲却滔滔不绝。
温桂莲是广东梅州兴宁人,已经开了11年的出租车。2014年8月9日9时许,温桂莲驾驶出租车途经惠城区上马庄市场时,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病倒在地上,立即驾车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并垫付了100多元的医药费。事后,病人家属找到公司归还医药费,大家才知道他做了好事。
正是这次做好事的经历,让温桂莲与《东江时报》结缘。不久,一篇题目为《老人摔倒路边 的哥出钱出力》的人物报道便刊发在2014年8月16日《东江时报》A04版头条位置,这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这个乐于助人的善良的哥温桂莲。至今,这份报纸温桂莲还有保留。“我之前也有去做一些帮助他人事,但真正被挖掘出来,作为一种正能量宣传,还是多亏了《东江时报》。”温桂莲介绍,第一篇报道出来后,《惠州日报》、电视台、电台陆续都有报道,短短3年时间,有关他的新闻报道就有10多篇。
温桂莲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事迹深深感染了身边不少人。而温桂莲本人也先后荣获2014年度第四季度 “惠州好人”、2014年度 “惠州市十大安全文明驾驶人”,以及2016年3月被国家交通运输部、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张海生这份温暖一直在心里存着
“现在一想起我儿子,就会想起《东江时报》对我们一家的帮助,非常感谢。”9月24日,事隔2年多,当记者拨通张海生的电话时,他说的最多的还是感谢《东江时报》的话语。
张海生是惠阳区新圩镇产径村人,他与《东江时报》结缘,是因为他患白血病的儿子。为了给儿子凑医疗费,从2011年至2015年,张海生前后四次找到《东江时报》求助,几乎每年一次。每一次,《东江时报》都尽心竭力帮忙,利用媒体平台,呼吁各界人士伸出援手。《东江时报》的呼吁,得到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以及热心市民等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前后为张海生的儿子募得善款约40万元。
有了这些善款,加上张海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的钱,4年的时间里,张海生给儿子进行了多次化疗,并找到匹配骨髓进行了骨髓移植。遗憾的是,2015年3月,张海生的儿子白血病再次复发,并于一个月后去世。
“儿子离开前,还特意对我们说,要好好过日子。”张海生说,他也听儿子的话,回到家里开了个小店,有空用摩托车帮人拉货,每月赚两三千元,日常生活没有问题。“还是会经常想起儿子,感觉他还没有离开,只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张海生说,现在想起儿子,已不再是悲伤,更多的是感动和温暖。为儿子与病魔作斗争的那份坚强而感动,被无数伸出援手的陌生人的善心所温暖。也正是这些感动和温暖,帮助他慢慢走出了丧子之痛。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新闻推荐
九龙峰的登山道是麻石筑成的。南国圃者提供惠东九龙峰,圃者心向往之,早就想去走走,可惜一直找不到团,终究等不及了,在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