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入选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 ○文明惠城文明风 主要为科技文体经管教育医疗等5大类

东江时报 2017-09-26 20:21

惠城区召开第八批拔尖人才命名颁证暨人才工作座谈会现场。

东江时报讯 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名单出炉。22日,惠城区召开第八批拔尖人才命名颁证暨人才工作座谈会。东时记者获悉,共有20人入选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

入选的20位拔尖人才主要为5大类,其中科技类5人、文体类3人、经管及实用人才类3人、教育类4人、医疗类5人。东时记者留意到,此次入选的拔尖人才,从学历上看,10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占50%;从年龄上看,“60”后和“70”后为主,有4位“80”后,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86年,今年31岁。

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

东时记者了解到,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选拔范围主要是惠城区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以及教育、卫生、农林、文化艺术等领域中具有市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优先考虑在基层从事科研、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经各基层党(工)委、惠城区直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惠城区委组织部组织资格审查、深入考察、专家评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惠城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共有20人入选惠城区第八批拔尖人才,管理期从今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

还有“国字号”专家

东时记者留意到,此次入选的拔尖人才,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有6位是女性。卢慧莉是“国字号”专家,是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擅长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综合服务;出生于1986年的蒋耀智是20位拔尖人才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是惠州市“天鹅计划”创新团队核心人员,现在担任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擅长优质水稻种植和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科研和推广。

根据 《惠城区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暂行)》,入选区管拔尖人才的,纳入惠城区高级人才库,享受区有关高级人才待遇。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每人每月可享受津贴费,并享受有关健康体检和度假疗养待遇。在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等活动,以及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时给予优先支持,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等。

本版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通讯员冯雪辉

分享

在惠城平台上可跟省里人才一样成长

座谈会上,数位拔尖人才踊跃发言,或提出建议,或分享成长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拿到人才方面的荣誉,也让我感受到惠城区委、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惠州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惠州市酷尾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艳萍说。她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也非常重视人才,“就像服务客户一样服务人才。”

罗艳萍还提到,惠城有不少好的人才政策,但感觉没有吆喝好,建议对人才政策加大宣传,占据搜索关键词。

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陈小凯分享了他在医学事业上的成长故事。陈小凯1992年被分配到惠城区的基层医院。“当时也曾想过离开,后来在领导的关怀下,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小凯说,当时该院的康复科只有一个理疗室,两个人,年收入18万元。

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陈小凯和他所在的科室不断成长。陈小凯从一个医生,到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市名中医,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他带领的康复医学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广东省康复医学重点建设学科、惠州市康复医学临床重点专科,现在中心有床位120张,人员八九十人,今年年收入估计接近4000万元。

“在惠城区的平台上,我也可以跟市里的医生,省城的医生一样成长,他们成长能得到的东西,我也都实现了。”陈小凯说,“现在我在惠城区工作生活很安心,很自豪。”

政策

区登记在册的各类人才有45561人

东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城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一套人才工作机制,全区人才总量大幅增长,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区登记在册有各类人才45561人,其中博士25人,高级人才1124人,入选惠州市“天鹅计划”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创业人才1名,被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创业先进城市”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全省8个获此殊荣的县(区)之一。

在座谈会上,惠城区委书记林利育对拔尖人才提出4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希望大家在推动创新驱动中发挥好 “领军”作用,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关键的技术和配套技术问题,推进对惠城经济有重要发展意义的技术研究;二是希望大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好“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把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希望大家在培育梯次人才中发挥好“导师”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头为惠城培养大批业务骨干和本土人才;四是希望大家在党委政府决策中发挥好 “智囊”作用。

“党委政府在做每一项决策时,要充分吸纳社会的意见,拔尖人才这个群体就是我们吸纳意见最好的平台。”林利育说,“拔尖人才平时有什么意见建议,也可以跟我们交流,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互动、反馈和落实的机制,发挥拔尖人才的智囊作用。”

探讨

人才发展需要宽松宽容环境

在座谈会的最后,林利育专门和拔尖人才分享并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人才的作用。林利育认为政府、个人乃至全社会应该共同为人才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创业环境,而人才也“不应该为声名所累,不必为得到的荣誉感到负担和压力。”

“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压力会变成动力。但如果压力太大了,反而会制约人才的创造力。”林利育说,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努力,即使努力了不成功,我觉得也不紧要。只要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我们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对社会进步对公众是有益的,在努力的过程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就行。“给人才创造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人才在这里生活得更自然和自如,那他发挥创新能力的可能是不可估量的。越给他压力,可能他过得越难受,越辛苦,越压抑他的创新能力。”林利育说,“这在中国社会,有时可能很难操作。希望我的这个观点这能改变大家的观念。”

第八批拔尖人才简介

科技类(5人)

卢慧莉(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擅长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综合服务)

苏耀辉(广东金种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擅长“胡须鸡”和“金种麻黄鸡”的养殖和科技研发)

陈建荣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擅长城轨风源系统研发和管理创新)

朱昌亚(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总经理、研究院院长,擅长电能转换设备及系统领域的研究)

李文良(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院院长,擅长锂电池研发及应用)

文体类(3人)

李体育(惠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威太极馆馆长,擅长武术、太极拳和太极剑)

陈木弟(惠城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擅长绘画和书法)

肖建国(惠城区作协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擅长公文写作、文学创作)

经管及实用人才类(3人)

罗艳萍(惠州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惠州市酷尾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擅长在线协同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发)

龚玲(惠城区菜工办菜篮子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擅长特色蔬菜研发和种植技术推广)

蒋耀智(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擅长优质水稻种植和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科研和推广)

教育类(4人)

林炳豪(惠城区龙湖学校校长,擅长教育管理和教育投资)

李伟(惠州市南坛小学科技创新总辅导员兼科技创新科组长,擅长科普教育)

姚冬梅 (惠州市光彩小学副校长,擅长教育教学管理)

刘建(惠州市惠城区创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擅长机电一体教学)

医疗类(5人)

肖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擅长各种心血管疑难危重症的处置、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快速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首批获得准入资格的心脏介入专家)

陈小凯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脊柱、四肢关节疾病及各种痛症)

武明鑫(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大科主任,擅长骨科疾病诊疗)

杨海涛(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遗传咨询专家,名誉院长,擅长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和妇科肿瘤检测)

王臻(惠州口腔医院副院长,擅长口腔正畸)

新闻推荐

惠城人大代表首次约见机关负责人 对象:区教育局局长 内容:就汝湖镇长湖小学跑道建设进行协商

长湖小学没有正规跑道,只能把球场空地作为临时跑道。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如何为民请命、依法履职?9月21日上午,惠城区人大代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