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塑造教育新生态 惠城多校“掌门人”介绍新学期办学思路

惠州日报 2017-09-04 00:25

开学典礼现场。

开学当天,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善水志愿队队员维持出行秩序。

法制安全教育大会现场。

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学子。

上周五,惠城区的中小学生昂首阔步迈入了新学期。在新学期,按照惠城区教育局的部署,以新面貌迎接新学年、以新要求创造文明城市测评新成绩、以新思维提升依法治校新高度、以新举措打造教学新高地、以新视野拓宽水平新路子、以新方法塑造教育新生态等六项工作,将成为全体教职工努力的重要方向。

记者在深入各校采访时发现,对这六项重点工作内容,各校“掌舵人”早已胸有丘壑,并已大处布局,小处细化,仔细分解,严格落实。如市五中针对第十六小与原五中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现实,在开学当天,首次举办了中学、小学集体开学典礼,力求以崭新姿态迎接新的发展阶段。惠南学校早在开学前几天,就悄然修剪了花草绿植,并增添了迎新标识等,希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主阵地,对提升整个家庭的文明素养有重要作用。为创造文明城市测评新成绩,惠城区各中小学结合教育局的要求,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纷纷制定了提升师生、家长文明程度的 “计划书”。如水口中心小学充分考虑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将提升家长、学生的文明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举办善水父母学堂,打造善水校园等,普遍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文明素养。家长自发成立的善水志愿服务总队,不仅成为学生安全过马路的“保护伞”,更走出校门,为美化城市环境,关爱孤寡老人贡献力量。

据校长张月铭介绍,新学期将继续发挥善水教育的作用,并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善水之星”评选、“礼仪之星”评选、“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活动,以及继续打造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以实践深化思想,提升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文明程度。

聚焦:多校“易帅”如何开创新辉煌?

今年是惠城区区属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之年”。秉承“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原则,目前各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已顺利完成。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他们将正式接过惠城教育未来发展的“接力棒”,以蓬勃之势,开拓创新,为打造“优质教育高地”注入新动能。

针对多所中小学校长的“易帅”这一客观现实,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在部署新学年六项工作时,重点强调了抓好新校长、新班子、新中层干部、新教师团队“四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新校长、新班子的新工作寄予厚望。

正所谓,新活力孕育新希望,新思维铸就新辉煌。站在新的起跑线,肩负重任,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如何迅速转变角色,跑好教育发展的这场“接力赛”?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他们又如何克服压力与挑战,带领学校开创新辉煌?日前,借由了解各校开学工作部署情况的契机,记者对话多位新任校长和中层干部,从现实出发,谈师资,论教学;筹谋发展大计,树品牌,养内涵。虽是质朴心声,务实之言,却是踌躇满志,运筹帷幄。一番探究,惠城教育生态发展的印象,愈加清晰。

第三十九学校校长蔡小锐

期望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8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小金口乌石村的第三十九学校。作为区域重要的教育配套工程,三十九学校从开工建设到开门迎新,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在这样高度的关注中,原铁路学校副校长蔡小锐成为三十九学校的“开荒校长”。担任新学校的新校长,蔡小锐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一所新校,有它特殊的校情。外有社会关注度高,家长期望值大;内有教师队伍理念各异、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外有压力,内有挑战,这个"家长"不好当。”蔡小锐笑言。

但不好当,不等于不会当。走马上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蔡小锐天天泡在学校里,反复锤炼可行方案,最终定下了清晰的实施计划。对教师,实施理念到行动的“大练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己学、传帮带,转变教学思想,增强团队凝聚力、责任感;对学生,抓日常行为规范、抓传统文化教育、抓主题实践活动,重细节,强实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筑牢做人基础;对家长,坚信家庭教育做好了,学校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实施“家风教育”,开展家长课堂,提升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发展特色,也已同步“出炉”。如以“竹韵”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提倡学习竹子的高节、内敛、团结的品质;发挥标准学校高配建设的优势,打造足球特色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等。

谈及对学校发展的期许,务实内敛的蔡小锐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希望能将学校办成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不负重托,不忘初心!”

惠南学校校长胡少龙

优化管理 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从惠南学校走出去,又回到惠南学校,胡少龙笑言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就像回家一样,非常亲切、温暖。

虽是“回家”,但面对新的学校班子、新的学生队伍,新的教育任务,胡少龙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从接到任命的那一刻起,就围绕学校的现状、未来,深入探究,科学筹谋。为此,在召开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提出了六点具体工作要求。

如针对新的学校班子,为优化、锻造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教师团队,他提出实施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同时对教师办公室、宿舍内务也做了明确要求。

对教师做培训还好理解,但对教师内务也作要求,是不是管得有点宽?对记者的这个提问,胡少龙一语道破: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师如果能在日常中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也必然会对自己不放松,进而提高责任心。

这种用心良苦,也体现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在全力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他还要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节化、常态化。如对学生的礼貌用语、着装礼仪等都做了明确要求。

此外,他还重新整合优化了一些校园活动,将部分活动下放给各年级,减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做到现有资源的有效化、最大化。

除了在内部管理上更优化外,胡少龙还充分发挥自身曾主管艺体教育的优势和特长,着力加大第二课堂的实效,提升大课间的整体效果。如计划借鉴成功模式,挖掘现有教师的“第二才艺”,拓宽第二课堂范畴,做到生生有兴趣,人人有特长,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为擦亮学校文化品牌,他还计划以“京剧文化”为特色,大力推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在前任校长的带领下,教学质量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我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优化和拓展。”向来谦虚低调的胡少龙说。

第五中学校长黄友发

两校合并更要拆除“心理围墙”

有着8年九年一贯制“掌校”经验的黄友发,今年调任第五中学校长,可以说是重任在肩。原因就在于,今年是十六小和五中合并的元年,社会关注度高自不必说,更掺杂着家长的担忧和疑虑。

“很多家长担心两校合并,孩子学习会受到影响,所以首先家长的工作要做好。”黄友发坦言,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学校新的班子成员都配备很强的力量,教学质量方面,无需担心。若就九年一贯制体制而言,仅以惠城区来说就有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情况都很不错,“说明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方式,是适应孩子成长规律的,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教育理念的统一。”

黄友发到任后的重点工作,就是打消家长的疑虑。通过他与教师团队的反复说明、解释,渐渐得到家长的理解。但两校合并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如如何打破两校之间的“厚障壁”,实现资源对流?如何在尊重两校历史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反复思考之后,黄友发渐渐有了清晰思路。

为解决小学部课室有限的问题,小学部五、六年级迁至初中部,与初中部统一作息,并考虑小学生的承受能力,提早放学。考虑到学生们的安全,两个学校的学生工作仍旧实行分开管理。但为营造“一校”思想,学校在拆除了中小学中间围墙的同时,还注重拆除师生们的“心理围墙”。对教师,通过组织教学交流活动,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对学生,通过举办开学典礼、德育活动等,让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增强校友感情。

厘清了两校合并的现实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破解这一重要命题了。黄友发坦承,在前任校长的不遗余力下,两所学校都有比较好的发展根基,新的学校班子将会着眼于两校发展的宏观大局,继续保持原有的教学优势,加大“一校一品”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在“艺体2+2”方面,将会创新更多的举措。如充分调用社会和家长资源,组建奥数、英语社团,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设施,组建体育俱乐部等。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提出新的办学目标是"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希望学校能平稳走过两校合并的关键阶段,和谐共进,再创新辉煌。”黄友发笃定表示。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陈玮

新闻推荐

糖业大亨成历史清代古宅仍留存 惠城区芦洲镇岚派村曾有一个许氏家族以糖业发家

▲文林第。▲二房大屋。惠城区芦洲镇位于东江中游,三面环绕东江,沿岸风景秀丽。东江两岸土质松软肥沃,适合栽种甘蔗,一直以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