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新动能打造宽松营商环境 市政协调研组支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地”是市政协2017年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今年以来,市政协调研二组围绕 “如何推进惠州市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一方面,调研组立足本市,深入各县(区)及相关企业作大量走访和座谈;另一方面,前往重庆、成都、中山、东莞等地调研,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经验。调研组在形成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给科技创新带来“深刺激”,才能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赢得先机,为惠州市创新发展聚集新动能。
构建“1+6+N”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平台
报告指出,近年来,惠州市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发展的态势,取得了良好成绩。
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66家,同比增长82.75%,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引进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多位高端人才。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近年来,惠州市颁布《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构建“1+6+N”政策体系,在产学研转化合作、孵化器建设、人才引培、金融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
积极搭建国际创新平台,为惠州市创新发展聚集新动能。惠州市主动对标深圳,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搭建起通往国际的创新平台,聚集创新发展新动能。提出五大对策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调研组结合惠州市实际,提出5方面对策建议。
一是从政府层面,建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政府多部门可联合推进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从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是从教育层面,建议兴办理工科大学,大力发展科技应用教育。结合惠州市产业发展实际和构建“2+10+N”高等教育战略,建议新办综合性理工科大学,构建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一体化协调创新平台;大力支持惠州学院理工专业建设;构建畅顺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三是从人才层面,建议“引育留用”创新型科技人才,拿出引才之策、留才之本和发挥人才之策。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建议从培养创新人才、用好创新人才、保护创新人才3方面下功夫。
四是从支持方式层面,建议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改变科技金融补助模式。建议建立政府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企业投资补助和风险制度;建立“科技创新券”平台,出台“科技创新券”政策,促进科技资源市内有效配置。
五是从企业层面,建议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入手,促使企业专注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建议促进知识产权增量提质;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建立健全服务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机制,推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或授权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全覆盖。本报记者刘炜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琳)9月16—26日,气正心远———莫肇生、黎柱成、叶其嘉、潘小明中国画巡回展(惠州站)将展出。此次参展的4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