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骑自行车已成出行习惯 “世界无车日”十周年,看看他们如何践行绿色出行
出行时坚持步行成了一些市民的习惯。
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我国于2007年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今年是第十个年头。在惠州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以步行、骑车的方式出行,在避开及缓解拥堵、获得出行便利的同时,他们倡导的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
●零碳交通受推崇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是天然零碳交通
据了解,“无车日”1998年起源于法国。最初发起的活动叫“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没想到活动推出后,得到众多城市的响应,并逐渐走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于2007年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每年9月22日,许多城市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无车日”活动,比如限制机动车进入城区,减少公车使用量,设立步行区、自行车专用区等,以此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大“元凶”,城市大气中90%~95%的铅和一氧化碳、60%~70%的氮氧化物和氮氢化物及污染颗粒,均来自汽车尾气。使用小汽车相较于一些交通工具来说,消耗能源的程度更大。据统计,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约是5%。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是天然的零碳交通,适于短距离出行。这两种出行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市民推崇。
●全民践行低碳行
骑车出行近8年,已成为习惯
因为上班地点离家不远,市民任宇宁基本每天都花10多分钟时间走路上下班。喜爱运动的她,在市区内活动时,更青睐骑自行车出行。外出办事、出去理个发、给朋友送东西……她常用自行车来解决出行问题,这种做法至今已有近8年了。任宇宁认为,骑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并且十分便利,能节约不少时间。任宇宁和朋友曾做过测试,在上下班高峰期,从市区南坛一处分别同时开汽车、骑自行车前往江北,结果两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相同。然而,到达后,开汽车的人还要兜兜转转花费不少时间找停车位;而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把车子停好了,非常省心。“在市区10公里范围内,短途出行很方便,骑车出行已经变成我的一种习惯了。”任宇宁说。
任宇宁是惠州市马拉松协会会长,她告诉记者,许多跑步爱好者出行时,也常骑自行车,有的跑友会专程从小金、水口等地骑自行车前往市区西湖,然后在西湖边进行跑步训练。另外,还有部分跑友平时搭乘公交车上班,下班后就跑步回家。
一路步行上学,低碳出行从娃娃抓起
温暖和煦的阳光,绿道边蓬勃生长的树木,阳光穿过树木洒在路上,晨起路边锻炼、上班的人……为了让5岁的女儿感受早晨美好一天的开始,市民小扬特意带女儿步行去上学。要让孩子步行上学,得先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为了能让女儿早起,晚上小扬不到9点钟就带女儿睡觉。小扬家到幼儿园的路上,要经过两端绿道,小扬特意将这段路程在女儿心目中描绘得非常有趣。“一边走,我就一边跟她聊天,告诉她路边的小树开花了,树上落下黄色、绿色的叶子了,听听还有鸟叫声。”在这样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女儿也喜欢上了步行上学,也很享受这半小时的路程。有时候时间比较匆忙,小扬则会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小扬认为,从小让孩子接受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3岁,上早教已有半年时间。因为早教机构距离李女士家不远,李女士就每天让儿子自己骑小自行车上学,她在一旁紧跟着,确保安全。“低碳出行,从娃娃抓起。还能让他锻炼身体呢!”李女士高兴地说道。
花一个多小时步行上班,精神好心情好
市民张女士前些年不管去哪儿,都喜欢开车去,哪怕是到离家只有几百米远的超市,她都要开车去。不过这两年,她感觉自己对小汽车的依赖性太强,走路运动少了,整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下降了。于是,她开始使用步行的方式出行。张女士家住市区麦地,上班地点在江北。“开车去上班,还要赶早,怕遇到堵车,一些车流量大的地方,驾驶时稍不注意,容易发生剐蹭事故。另外,还要担心去到单位太晚了,不好找停车位。”于是,张女士坚持每天走路去上班,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高峰期开车上班比走路上班花的时间少不了多少。有时候堵在路上还会心情烦躁。走走路,吹吹风,倒是精神不少,心情自然也好。”下班回家时,张女士有时会选择坐公交车,或是蹭同事车。
●措施保障绿色行
惠民自行车“吸粉”不少,便利出行
在惠州市,作为公益便民服务项目的惠民自行车,给市民的绿色低碳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家住市区东平的刘阿姨,是惠民自行车的铁杆粉。因为惠民自行车租借点距离刘阿姨家不远,天气好的时候,刘阿姨去市场买菜、去附近办事、找朋友唠嗑,都会骑车去。“坐公交车有时要等很长时间,骑自行车就不同了,想走就走,随心所欲。”
惠州市惠民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广东惠民运营股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惠民自行车的租借点在惠城区有100个,仲恺高新区有80个,惠阳区有36个。今年以来,公司投入了2000辆新车,逐步替换原来的旧车。目前,市区大部分惠民自行车站点已更换为橙色、绿色的新车,外观更靓丽。坐垫、刹车等配件也得到优化,安全性和舒适性均有较大提升。据介绍,无论是惠州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凭有效身份证明,交320元(其中200元为押金、100元为预缴资费、20元为工本费)便可办理惠民卡。市民在自行车租赁点刷卡即可取车,然后在方便的站点还车,每次可免费使用4小时,超出时间额外计费,租车费用全天最高不超过30元。
如今,租借惠民自行车已成了很多市民每天出行的习惯。工作人员表示,惠民自行车已拥有一批固定的忠实用户。为了保障市民的绿色安全出行,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惠民自行车进行调度、维修等。市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电话或联系官网微信进行解决。
市区范围内增设电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格
如今,惠州市的慢行交通设施正逐步完善。在我们的城市道路中,建设有绿道、自行车道,为市民的日常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提供了便利。出行时,车辆的停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记者从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目前惠州市在市区范围内增设了一些电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格,对这些车辆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压盲道、占用人行道的情况,保障了市民的绿色出行。
对于许多骑行爱好者来说,虽然骑车出行方便、舒适,但他们的自行车一般价格不菲,因此,出行时的停放、安全问题是他们常考虑的重要因素。任宇宁表示:“大型商场等多划分自行车停放区域,这样市民的绿色出行就能更顺畅。希望一些街道、公共场所也能配备一些自行车停车位,参照外地城市的做法,通过扫码、刷卡、付费等,就可以锁车,安全性更高。”
市民林女士则表示,如今城市里的车辆越来越多,在一些狭窄的街道特别是老城区,自己骑行时都特别小心,希望车主能更礼让行人。
本组文/图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区青联有348名优秀青年 将实施青年创业导师团、农村致富领头雁培训计划等项目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秦婷)9月25日,惠城区青年联合会第三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记者了解到,惠城青联成立已有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