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家 □邓仕勇
我与惠州报业结缘于20多年前。1996年9月,惠州市委机关报《惠州日报》准备自建一个大面积、高覆盖率的自办发行网络。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我,得知惠州日报社要招聘发行员,就来应聘,并顺利地成为惠州日报社的第一批发行人员。我刚进报社之初,对发行工作一无所知,以为做发行员就是简简单单地送送报纸。当我第一天满怀喜悦走上发行岗位去上门征订报纸时,跑了一个上午,一份报纸都没有订到。人们都说只有自己去邮局订报,却从来没有发行员主动上门来订报,以为我是骗子,几次被人毫不客气地赶了出来。那时,我心里真是委屈极了,没想到发行工作不仅要天天风雨无阻地送报,而且还要挨家挨户地敲开市民的家门去订报,还要受人讥讽,遭人白眼,就不想干了。就在我打退堂鼓之际,忽然看到前面一个报刊亭有几个人在买《惠州日报》,我心头一亮:这份报纸这么多人喜欢看,就证明办得不错,那肯定会有很多人订阅。既然来了,就该好好干!我马上又振作起来,一鼓作气又跑了十几个客户,终于在市区中山东路1号当时的“惠阳法院”订到了第一份《惠州日报》。在开票收款那一刻,我兴奋不已,信心大增,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凭着这个信念,我坚持了下来,一直伴随《惠州日报》走过了近20年风风火火的自办发行之路,并连续多年被报社评为 “先进发行个人”、“十佳发行员”,还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广东省报业协会评为“全省报业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报业自办发行协会评为“先进个人”。
在惠州日报社,我不仅事业有所成,还收获了爱情。我与妻子同一天进入报社,因工作相识相知而相爱。缘分啊,正如我参加工作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发行员一样,怎么也想不到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仔竟会娶一个千里之外的安徽姑娘做妻子。2000年千禧年,在全世界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也准备跨进神圣的婚姻殿堂。我的父母亲听说我要结婚了,喜出望外,立刻紧急动员起来,想要为我这个邓家的长子在老家备办一个比较像样的婚礼:婚礼要请什么客人?得准备几台饭?要借多少张桌子凳子?要请多少人来帮忙?要买多少瓶酒?要买多少条烟?老两口兴奋地盘算着。最疼爱我的奶奶更是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许多糖果,在村子里逢人就派,生怕人家不知道她的孙子要结婚似的。我婉拒了父母亲的一番心意。报纸天天出版,我们发行的工作职责就是天天都要确保将报纸及时无误地投送到千家万户的读者手中。为了不影响《惠州日报》的发行工作,我结婚的当天上午仍坚守岗位,直到下午下班后才匆匆忙忙地穿上新衣,请了10来个亲朋好友在一个酒店里简单地摆了两台宴席聚一聚,就算是完婚了。虽然我这缺点多多的人经常挨妻子的批评,但她从未拿婚礼太简单这事儿来责怪我。同在报社工作的她给予我充分的理解:让读者每天都能及时准确地收到一份飘着墨香的精神食粮,一切都是值得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15年,我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离开了惠州日报社。在刚离开的第一个月里,我的心情特别沉重、难过,充满着眷恋与不舍,无数次从睡梦中惊醒,像生了一场大病。我此时才发现,“惠州日报”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地刻进我的骨子里,融入我的血液中。现在,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工作经历时,我总是这样回答:“我原来在惠州日报社工作,现在……”是的,我虽然离开了惠州日报社,但无论身在何方,惠州日报社永远是我的“娘家”!在我“离家”的日子里,报社的领导和同事,每当在我有需要的时候,总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时刻都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恰逢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记之、谢之!(本文获得一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尉宏通讯员钟其准)从今年12月起,对需政府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工业项目及其他需要区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