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吧!“妈妈” “马家军”首任队长常秀俊在惠执教十年,与孩子同吃同住培养大批优秀运动员
常秀俊为运动员们安排营养运动餐。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常秀俊教练仔细纠正运动员的动作。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训练结束后常秀俊是运动员的大姐姐。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人物名片
常秀俊,女,1972年出生于辽宁省,市体育运动学校中长跑项目主教练。曾师从中国著名长跑教练马俊仁,并担任马俊仁的助理教练,是“马家军”的首任队长,王军霞、曲云霞等人的师姐,1990年北京亚运会女子1500米金牌获得者。2007年从厦门来到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执教10年,为惠州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的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包括1名全国冠军和10多名全省冠军。2016年,常秀俊荣获省“三八红旗手”。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让人们直击了专业竞技运动员的艰辛和教练员的抉择。常秀俊和她的弟子,每天都在上演着《跑步吧!妈妈》的真实版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常秀俊不仅训练着孩子们,更照顾着他们的饮食起居。在这些她一手带大的青少年运动员眼中,常秀俊就是“妈妈”一般的存在——训练场上严厉苛刻的“虎妈”,生活里无微不至的“慈母”。
训练场上的“虎妈”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朝踏露水,夕迎晚霞。这是每一位运动员生活训练的如实写照。作为诸多体育项目中被公认为最辛苦项目之一的中长跑,日常训练的艰辛更加让人望而生畏。
清晨5点30分,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太阳还未从地平线上升起。在市体校的田径场上,常秀俊和20多名弟子的身影就准时出现了。
“孩儿们,天气慢慢凉了,咱们的早训也慢慢提前了,大家这几天加点运动量!”常秀俊一边带领弟子们做准备运动,一边给这些孩子加油鼓劲。
太阳渐渐从地平线升起,5公里体能训练的号令也随即发起。
第三圈,孩子们脸上挂起了汗珠。
第五圈,孩子们早已汗流浃背。
第十圈,每一个孩子都好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
“早上、下午两次训练,每个孩子每天都要练习四到五个体能项目。之后,在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进行专项训练。”常秀俊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监督几名年龄稍大的孩子练起了1500米专项。
起跑令发起,16岁的小姑娘陆嘉颖飞奔而出。她是常秀俊的得意弟子,在上届省运会上以“黑马”身份夺得一枚银牌。现在,常秀俊正在对她进行“魔鬼式”的训练,以求最大限度激发其潜能,向下届省运会金牌发起冲击。
“快,快,加快,再快!这不是你的最好成绩,挑战自己的极限!”常秀俊全神贯注地盯着弟子,眼看小姑娘有些体力不支,速度降了下来,常秀俊剑眉一挑,厉声喝道,“不准降速,不然重跑。”陆嘉怡身体一哆嗦,赶紧加快了脚步。
“别看专项只有800米、1500米,可比5公里体能累多了。按照我的要求,专项训练就是要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去跑,把训练当做比赛,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常秀俊说。
有时候,为了最大限度激发潜能,常秀俊还选择了一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方法:让男运动员在前面跑,女运动员追;让大孩子在前面跑,小孩子追。追不上,不准吃饭睡觉——— 当然,这只是常秀俊“吓唬”他们的。
“有时候娃儿们是边跑边哭,我看着心里也不是滋味,眼泪也止不住往外流,但必须咬紧牙关,把眼泪憋到肚子里,绷着脸逼着他们跑。突破不了极限,就出不了成绩。练中长跑的,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你看,我都奔五的人了,脸上还没什么皱纹吧,都是天天故意绷着脸绷出来的。”说起孩子们的辛苦,常秀俊有些眼圈发红,为了掩盖尴尬,她故意自我解嘲道。
言谈间,陆嘉欣已经完成了专项,整个人如同虚脱一般倒在地上,又被几位同学慢慢扶起,沿着跑道来回慢走,等待体力恢复后的下一个专项......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十点钟睡觉。这样的生活,常秀俊过了十几二十年。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这话用在中长跑项目上,再合适不过。你看,小陆这姑娘,本来成绩挺好的,就是因为歇了大半个月,我得花半年时间才能让她恢复到之前的状态。”除了过年那几天,常秀俊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场上。前不久,她一位深得真传的弟子回到了市体校,成为她的助理教练,她这才稍微松口气。随带“抽了点时间”,去医院动了个小手术。卧床一个多星期,她的身影就又回到了训练场上。面容有些憔悴,身形依然矫健。
训练不光在赛场,更在饭桌上
训练场上严厉苛刻的“虎妈”,生活中却是个无微不至的“慈母”。
早上7点半,就在很多人刚刚起床的时候,常秀俊和弟子们就已经完成艰辛的早训。孩子们吃完早餐陆续前往教室,开始文化科目的学习。常秀俊则挎起菜篮子,来到离学校不远的菜市场,开始一天的大采购。
“常教练,又来买菜了!今天的牛腩不错,新鲜着呢!来点?”菜市场的小商贩们几乎都认识这个干练的中年女人,打着寒暄推销。常秀俊轻车熟路地挑选起来:牛腩、青菜、乌鸡......不多会,菜篮子和一个大环保袋就塞得满满的。
相比起其他体育项目,中长跑更加耗费体力。为了让发育期的孩子们营养跟得上,常秀俊向来都是亲自操办20多名弟子的中晚餐。用常秀俊的话来说,训练不光在田径场上,更在厨房里、饭桌上。
“米饭不能多吃,要吃我蒸的大馒头。猪肉能不吃就不吃,要多吃鸡肉、鸭肉,时不时吃点牛肉。乌鸡汤是每天必喝的,加上红枣、党参、枸杞等十几味药材一起熬,补气补血,这可是马俊仁马教练传给我的秘方!”常秀俊边买菜边跟记者唠起了嗑。
中午十一点,常秀俊回到市体校的厨房。风风火火、叮叮咣咣一顿忙活,一荤一素一汤,外加几十个大馒头出锅了。“甭管味道咋样,营养那是杠杠的。”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嘿嘿一笑,“当初我来惠州,跟市体校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开小灶"。中长跑项目对运动员的营养搭配要求太苛刻,吃食堂的大锅饭根本不能满足要求。领导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
中午十二点,放学铃声响起,中长跑项目的孩子们陆续涌入常秀俊的“小饭堂”,打了菜,拿起馒头就往嘴里送。常秀俊也没闲着,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盯梢”。
“谁让你把馒头偷偷藏起来的?拿出来,吃完才能走!”看到弟子 “耍滑头”,常秀俊一声呵斥。挨批的弟子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刚参加训练一年,她调皮地吐了吐舌头,把藏在兜里的馒头掏了出来,“她真的好像我们的妈妈。”
“天气热,训练强度大,流汗太多,有时候真的是反胃吃不下饭,这些情况我当年练中长跑时都经历过。但不吃不行,营养跟不上,身体就废了。拿不拿奖牌是小事,弄坏了身体可是大事!所以每顿饭,我都得盯着,逼着他们吃下去。”常秀俊无奈一笑。
我就想让孩子们以跑为乐从中受益
2010年,常秀俊来到市体校的第三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常秀俊为惠州培养出来的首批中长跑运动员大放异彩,斩获两金两银。从此,她在惠州的执教生涯 “一发不可收拾”。10年间,常秀俊为惠州培养了五批次上百名优秀的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不少运动员还被输送到广东省队,在国家级赛事上摘金夺银。其中包括1个全国冠军、10多个全省冠军。但这些并不是最让常秀俊骄傲的成绩。
“这帮孩儿们,不管最后有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有没有吃体育这碗饭,都能在短短几年的中长跑训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找准自己的方向,这才是最让我欣慰和得意的事情。”她说。
1992年出生的叶娜莹,是常秀俊在惠州招收和训练的首批弟子之一,也是她的得意门生。这个来自惠阳淡水的姑娘,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夺金后,被输送到省队训练,并在不久之后夺得全国冠军。但叶娜莹没有在专业竞技体育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而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厦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正式退出体坛。
而今,谈起叶娜莹,常秀俊依然一脸 “傲娇”——— 不是因为叶娜莹是她培养出来的全国冠军,而是,如今已经嫁为人妇的叶娜莹与人合作运营一个跑步俱乐部,依然得益于昔日中长跑运动员生涯的所获,事业家庭双丰收。
在常秀俊的弟子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她的一名弟子,在惠州组建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跑团”,每天带着一群跑步爱好者,科学长跑、健康运动,收获了大群大群的粉丝,还把她请去“撑场子”。她还有一些弟子,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被大型健身机构聘作教练,为成功人士定制跑步和健身计划,在顶级商圈中混得风生水起......每每说起这些,常秀俊就一脸幸福。
“咱们搞体育的,讲究的不光是刻苦,更要有天赋。能拿全省冠军、全国冠军的,毕竟是个中翘楚,大多数人还都是默默无闻。如果只奔着拿奖牌,会耽误一大帮子人的前途。”常秀俊感叹道,昔日有媒体报道全国冠军流落街头卖艺的新闻,“马家军”的几位师妹也混得不尽如人意,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也正因为如此,常秀俊才暗暗发誓,她一手带大的弟子,能不能拿奖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几年训练生涯不能白白度过,要让他们从训练中真正获得乐趣与爱好,受益终身。她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选才的诀窍,每年去全市各中小学挑选苗子时,她不光要看身体比例、身高腿长这些传统的因素,更要一一攀谈,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他们的家庭情况,以此综合判断是否适合练习中长跑。有时候,孩子的心理条件不适合,就算身体素质再好,常秀俊也会“忍痛割爱”。用她的话说,很多孩子,并不适合走竞技体育这条路。
13岁的梁芳萍,就是常秀俊在三栋镇中心小学一眼相中的苗子。训练半年后,事实印证了常秀俊的慧眼。这个小姑娘不仅跑起来脚下生风,更越发“痴迷”于跑步,“痴迷”于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以后不管能不能成为专业运动员,都想跑下去。”艰苦的训练在梁芳萍看来如同好玩的游戏,累得小脸通红,眼中却洋溢着幸福。“她就是那种能吃体育饭的人,不管是不是冠军。”常秀俊说。
包容美丽活力惠州让她“住上了瘾”
从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另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抱着暂住念头的常秀俊,最终被惠州这座包容四海的城市深深吸引,成为一名“新惠州人”。
跟随马俊仁十多年,常秀俊深得真传。早在十几年前,她就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中长跑教练。2007年底,在厦门执教的常秀俊结识了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几位教练。那时,惠州刚刚获得第十三届省运会的承办权,力求以东道主身份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惠州,正在面向全国招贤纳士,引进优秀的体育人才。
市体校的一位资深教练告诉记者,在2008年之前,惠州的中长跑运动几乎为空白。惠州想要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取得预期成绩,就必须在中长跑项目这块“处女地”上取得突破。常秀俊也就经由朋友介绍,与惠州和市体校结缘。
“刚来惠州时,没想过在这里久居。当时的计划,在惠州住到2010年,带起一支能在省运会上斩金夺银的中长跑队伍。然后,我就回厦门。”常秀俊坦言,她也没想到,在惠州一住,就“住上了瘾”。
让常秀俊“上瘾”的,是惠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惠州的很多政策措施都是保障外来人口权益的,让我们初来乍到之时,也不会觉得陌生。这座城市的外地人很多,而且与本地人相处融洽。各种口音杂糅,形成了惠州独特的魅力。从语言风俗到饮食起居,这座城市都非常包容,生活的氛围相当宽松,各种机会也很公平,让人很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常秀俊感叹道。
让常秀俊“上瘾”的,还有惠州这座城市的宜居宜业宜游、青山绿水蓝天。“我不喜欢生活节奏太快的城市,但也不想在事业的黄金期就步入"养老"阶段。惠州这座"新二线"城市,恰好能满足我的要求,既有东南沿海城市那种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氛围,又十分休闲惬意,适合安居乐业。”常秀俊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很少有机会外出游玩。在惠州,一两天的闲暇,就能够去逛逛西湖走走海边,泡泡温泉爬爬山,“城在山水间,家在花园里”的体验,让她的幸福感爆棚。
让常秀俊“上瘾”的,更有这座城市让人欣喜的发展潜力。她说,但凡创意无限的经济强市,必然是活力无限的体育强市。惠州以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事业,兴建和改造体育场馆,市体校也由老校址迁入了新校区,硬件条件在全国同级体校中首屈一指。“软件方面,市体校校风严谨、校纪严明,不光我们教练的工资待遇让人满意,更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训练。也正是这个原因,坚定了我要留下来,培养一批优秀运动员的念头。”常秀俊表示。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龚国豪
新闻推荐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惠阳区庆祝广东省第二十四个环卫工人节大会上了解到,惠阳区将加快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行市场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