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烤”之下他们为您送美食 东时记者走访高温作业厨师和送餐员
送餐员在城市间穿梭大街小巷、各大写字楼为人们送美食。炎热天气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烤”验。
钟晓彬说,每个厨师都是经历长年累月的“高烤”成长起来的。
最近,惠州出现持续高温。许多市民恨不得时刻呆在空调房内,有些人却不得不在酷暑下工作,厨师在高温的厨房内烹制美食、送餐员顶着烈日穿梭大街小巷,只为能及时给您奉上美味。东时记者采访了在高温下作业的厨师、送餐员,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并向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致敬。
厨师:火炉旁的“舞者”
厨房内温度近50℃忙碌时一待数小时
他们穿白色的制服,连帽子也是白色的,他们不是“白衣天使”——— 护士,而他们是“美食天使”——— 厨师,可以将各种食材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近日来,惠州天气持续高温,虽然厨师不需要户外作业,但厨房内的温度与户外差不多甚至更高,有时厨房内的温度近50℃,而厨师们只能在“蒸笼”里默默坚守,为你我烹制出一道道美食。
近50℃厨房内忙碌三四个小时
7月31日下午2时许,虽然没有阳光直照,但天气仍很闷热,天气预报称最高气温有33℃。下午2时至3时的天气,是一天当中比较炎热的时段。下午2时许,当许多人正在室内叹空调的时候,80后的厨师钟晓彬仍在像“蒸笼”一样的厨房忙碌着,他是惠城区小金口潮汕良记酒楼一名厨师。
洗锅、点火、放油、下菜……钟晓彬挥舞着手中的大勺子一气呵成就炒好了一道菜。钟晓彬说,户外温度已高达33℃,而厨房内在锅炉等“加热”下,温度可以达到46℃至48℃,进厨房不一会就满头大汗。钟晓彬说,忙碌的时候,要在温度接近50℃的厨房内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
“在近50℃的室内,怎么能熬这么长的时间?”面对记者的疑问,钟晓彬淡淡地说“习惯了”。钟晓彬在如此高温的环境持续炒菜、烹饪美食,他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身上的制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钟晓彬身边常备一大罐解暑的茶水、一条擦汗的毛巾等。
高温坚守为食客提供美味佳肴
虽然在厨房内挥汗如雨,但与钟晓彬一样的厨师们仍在“蒸笼”里默默地坚守,只为食客们烹饪舌尖上的美食。
“厨师是"高温职业"。”钟晓彬笑称,厨师常年要在高温环境下上班,夏天这段时间确实比较难熬些,但每个厨师都是经历过长年累月“高烤”而成长起来的。钟晓彬说,每个厨师都是从打杂开始的,许多厨师身上都会留下刀伤、烫伤等伤痕。据了解,今年32岁、揭阳籍的钟晓彬已有14年的厨龄,18岁就在酒店里打杂,两年后顺利出师掌厨。
“小酒楼、大排档的厨房比不上高档酒店,厨房没有完善的空调设备,也不能开风扇(怕影响室内排烟系统)。”潮汕良记酒楼老板林先生说,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厨房内的温度如此之高,大排档厨师的工作更辛苦。
钟晓彬说,厨师不仅是谋生的职业,而且能为食客提供美味佳肴是厨师的最大快乐,这种难以言表的快乐,让持续待在高温的厨房工作数小时是值得的。
“
厨师不仅是谋生的职业,而且能为食客提供美味佳肴是厨师的最大快乐,这种难以言表的快乐,让持续待在高温的厨房工作数小时是值得的。”
——— 厨师钟晓彬
送餐员:烈日下的“骑士”
防晒装备全副武装一天不知喝多少水
天气太热,许多人不愿走出空调房外出就餐,因此送餐员顺时而生。近年来,送餐员在城市间穿梭大街小巷、各大写字楼为人们送美食。送餐员们上班绝大多数的时间集中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一天喝了多少水,手套、头套、防晒霜全副武装,但偶尔仍会有送餐员中暑的情况。
全副武装但还是有人中暑
“在惠州,估计有2000人左右在从事送餐的工作。”惠州江北一送餐网点的负责人介绍,该网点主要负责的是江北片区的送餐服务,而该网点的送餐员就有40余个,行内称他们为“骑手”。目前,送餐员主要以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子为主,年长一点的也有40多岁的。
该负责人说,这个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工作强度也大,因此,基本上都处于缺工的状态。送餐员跟业务员的薪资构成基本一致,以送餐量为主要指标,“勤奋的,一个月六七千也没问题,不过一般都是4000块左右”。
据该负责人粗略统计,江北整个片区每天外卖量1200余个。按照市民的用餐习惯,送餐员被分成4个班,分别是早班、午餐、下午茶和晚班。
该负责人说,送餐员都是户外工作者,气温实际上对他们的影响挺大的,主要是身体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送餐员本身都会做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说,手套、头套等,暴晒时也会涂一些防晒霜。然而,在这样的高温之下,有部分送餐员仍然会出现中暑的现象。
随身带水瓶随时补充水分
“天气热还好吧,也得送餐啊,但是一天就不知道喝多少瓶水了。”刚送餐回来的送餐员小袁(化名)说。小袁是该网点的主力送餐员,送餐量、服务态度等在该网点都是名列前茅。他是潮汕人,今年28岁,出生、生活都在惠州。“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喜欢咯,自由,工资也可观。”小袁说,他在该网点送餐已经一年多,对于送餐员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情,他都能轻松应对。
小袁介绍,高温其实对他们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除了身体上的感受外,还有额外的支出,就是买水喝,“基本上出去一趟也要喝一瓶水啊”。
天气太热,小袁认为开车的时候并不觉得很热,但只要一停下来等红绿灯皮肤会晒得辣辣的。为此,小袁也有自己的办法,“一般我开车的话,尽量在非机动车道,那里基本都有阴凉的”。
另外,小袁也会随身携带水瓶,随时补充水分。小袁每天送餐量大约在50至60个之间,主要是午餐和下午茶,基本是最热的时候。每次,他到商家拿餐时,都会买点水喝喝,降降温。
对于渴望自由的小袁来说,高温只是他的其中一个体验,耳边响起的风声和穿梭城市的畅快,高温对他而言已经并不痛苦。
“
天气热还好吧,也得送餐啊,但是一天就不知道喝多少瓶水了。”
——— 送餐员小袁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蔡伟健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摄
新闻推荐
8月13日,上湖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御景花园业委会,为社区居民开展消防安全与提升自防自救的宣传活动。活动特邀惠城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