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官”进企业点对点解难题 惠州市大力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以往“企业跑部门”现在“部门联合跑企业”

惠州日报 2017-08-02 01:22

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期自动化生产线。 本报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乔 晋 摄

“二期用地调规按以往的程序走下来,要花1~2年时间。但在首席服务官的推动下,我们6月份提出后,目前调规方案已上报省里面,有望在今年底完成调规。”聊起首席服务官制度,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尹庆玲不住地点赞。

发轫于仲恺高新区的首席服务官制度,今年6月在全市推广。按照《惠州市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的要求,首席服务官的职责,即聚焦服务项目建设。惠州市在全市重点项目、亿元项目和招商项目中,选取100个有较大影响的投资项目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实施

干部有了新职责,企业有了新帮手

首席服务官即CSO,本来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概念。惠州市推行的首席服务官制度,正是沿袭企业习惯的叫法。党员干部进企业贴身服务,相当于CSO,采用这个名称也是希望引起企业的共鸣。

6月初,伴随着2017年“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首席服务官制度在全市全面实施。

惠州市选取100个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投资项目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首席服务官由市四套班子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和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每人服务1个项目。

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工地上,工程车来回穿梭;刚建成的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在安静地运作。一动一静,让这片土地充满活力。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占地约1100亩,总投资约60亿元,是一家大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第一期10栋厂房已经完工,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也于日前建成投产。

随着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系列难题也摆在企业面前。

“由于项目属于大型能源基地项目,用地、用电需求大,如按现时规定的各项审批流程,难免出现审批繁琐、时间过长、程序反复等问题,往往造成审批结果跟不上实际建设需要。”刚刚于4月底走马上任的尹庆玲,顿时感觉到肩上的压力。

企业发展的需求,就是政府服务的指南;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政府攻坚的课题。了解到欣旺达面临的实际困难,担任该项目首席服务官的市领导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

“我一口气提了8个问题。”即便过去了1个多月,尹庆玲依然记得6月20日当天现场协调会的各个细节。

从关乎企业发展的用地、用电、消防验收、输油管道防护等实际问题,到公交等民生话题,现场办公会一个个讨论,一个个敲定办结的具体时间。

“目前,项目二期508亩用地已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予以安排,调规方案已上报省政府;专用变电站也将于11月底动工,妥善解决二期用电缺口。”尹庆玲掰着手指头一件件向记者介绍。

作为首席服务官、欣旺达项目联系人,博罗县园洲镇镇长陈沛林是这里的常客。“担任该项目首席服务官的市领导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每周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每天通过微信会议督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陈沛林介绍,“三个定期”不仅妥善解决了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让投资方更加信赖政府。

“此前欣旺达总部在布局动力电池项目过程中,曾考虑在邻近的市投资。”陈沛林表示,正是由于首席服务官制度的成功推行,让投资者在“二选一”过程中不再犹豫,将该项目布局园洲。

首席服务官制度的实施,一改以往“企业跑部门”,变为如今的“部门联合跑企业”,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记者了解到,首席服务官制度实施以来,惠州市百名首席服务官深入一线对接项目,提供“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服务。初步统计,实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的第一个月,已有87名首席服务官开展服务工作,收集整理项目建设问题206个。目前,已有35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42个问题已有具体解决方案正抓紧落实。

改革

三轮改革实现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提效

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辉球最近有点烦恼。

原来,扎根惠城区30年的九惠制药,是一家园林式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为响应“退城进园”号召,九惠制药计划从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搬进位于三栋的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

九惠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拟建综合楼、厂房、仓库及

宿舍等。但由于园区用地紧张,原本18万平方米的用地,一期只能提供5.95万平方米,而且还涉及土地调规的问题。按照流程,由一类工业用地调整为二类工业用地,至少需要1年多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了解九惠制药遇到的难题后,6月7日,担任该项目首席服务官的市领导当即召集市、惠城区发改、国土资源、住建、水务、环保、供电、督办等部门,到企业召开现场协调会。

“部门联动,审批流程大幅缩短,土地调规2个月就可以完成。通过缩短流程,节约了时间,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赢得了先机。”黄辉球说,首席服务官制度大大加快项目落地步伐,提升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众所周知,吸引企业投资落地,除了市场、成本、发展空间等因素外,政府的效率往往是企业家必须考虑的。

正是基于此,我们的一系列改革也从提升政府效率入手。前不久出台的惠州市第三轮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眼于集成审批改革,将土地挂牌审批系统和规划建设审批系统提前衔接,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时间,推动社会投资项目更快落地开工建设。

梳理惠州市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记者发现,启动于2012年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于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通过对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的梳理和提炼,惠州市提出改革循序渐进的“两步走”思路。

在随后的2013年3月,《惠州市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 (试行)》印发实施。通过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窗口”,惠州市初步建立“并联办理、联合审查”的审批服务平台,投资项目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均可在该窗口统一受理。

改革逐步深入。2014年,《惠州市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标志着第二轮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该轮改革以减少审批事项和缩减审批范围为重点,实现投资项目审批进一步提速提效。

本轮改革在土地挂牌审批阶段,惠州市合并了办理测绘用地和编制红线图、并联了办理现场公示和方案审批、取消了出让后编制建设用地红线图环节、下放了供地方案审批权限等。同时,压缩土地挂牌出让办理时限,最终实现压缩约46%的审批时间。

成效

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成本加快项目建设

实施“列表作战”、成立项目推进微信工作群……首席服务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着眼于为项目及企业提供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促进政企良性互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对这一制度无疑是欢迎的。”九联科技负责人说,在首席服务官制度实施以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根据问题的性质,可能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耗费时间;一些惠企利企政策通过层层下发,往往到达企业手中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企业不能及时地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首席服务官制实施以后,企业只要将困难反馈给首席服务官,由首席服务官去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这就减轻了企业的成本,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部门千条线,对企业就是一根针。我们每一个首席服务官、每一个联系人都代表政府,面对企业的诉求,不能推来推去。”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惠州市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一个多月来,切实解决了一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接下来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能并联不串联,能先办不拖沓,能简单不复杂,畅通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减轻项目建设主体负担,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本报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乔 晋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温暖

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的流动风景线,如今,惠州市志愿者有了一个又一个自己的“家”。活动的阵地化,有力推动了服务的常态化。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