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发展主动仗 惠州市先行先试不断推出新政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发展
在首届科交会上,华南理工大学的工作人员在展示新装备。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句名言一语道破了创新的重要性。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市不断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出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政策,下好创新“先手棋”,并不断通过优化服务,打好创新驱动发展“主动仗”。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惠州不少中小企业“换挡升级”,成长为骨干型企业。过去惠州创新发展由大企业、大项目撑起半边天,中小企业力量薄弱的局面已悄然改变,“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渐渐取而代之。
“过去惠州企业被评价为"月明星稀",而现在已逐渐变为"众星拱月"、"星汉灿烂"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出新政
先行先试推出“1+6+N”系列创新政策
创新驱动不是一项“单打”运动,它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组合拳。自2015年以来,惠州市不断先行先试,不遗余力支持创新,密集出台系列鼓励创新政策,推出“1+6+N”系列创新政策大礼包,既从宏观层面为创新驱动发展绘出路线图,也从创新链、产业链制定了“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文件。其中“1”为《惠州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能力跃升、创新企业培育、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成果燎原、创新环境优化“六大行动”实施方案,“N”为其他配套文件。
“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一直都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出台政策,目的就是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作贡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优服务
两年8000多家次企业参加创新创业政策培训
政策再好,关键在于落实;制度再优,重点要看执行。为抓好政策落实工作,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惠州市通过加强宣传、优化服务和做好辅导,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据悉,近两年来,惠州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培训30余场,参与企业达8000多家次,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业务培训、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复审认定工作培训、创新型企业股权融资高峰论坛等。通过举办各种宣讲和培训,使企业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技政策和申报业务操作流程,受到广泛好评。
此外,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惠州市组建了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库专家为首的专家指导团,对参评企业进行预评审。此外,惠州市还组建13支专业服务队,深入企业调研,开展“一对一”服务。
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方面,近年来,惠州市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全市已使用创业专项资金991.9万元,4536人次受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65.5万元,贴息746万元,3726人次受益。
促发展
借助世界顶级“外脑”助力转型升级
诺贝尔奖得主、惠州民营企业,看似互不搭界的两者却通过 “科技联姻”走到一起。今年6月,借着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 “东风”,被誉为“宇宙胚胎学之父”的乔治·斯穆特,在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全省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这意味着,惠州乃至广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借助世界顶级“外脑”、加快“智造业”转型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
硕贝德是惠州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年来惠州市不断引导民营企业做好“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工作,下大力气支持民营经济快速成长。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惠州市不少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少传统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据统计,2016年,惠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59.3%和42.4%,在全省位居前列,呈现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惠州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2015年初,市委常委会议强调,“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2015年8月,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在目标定位上,坚持走有惠州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在空间布局上,坚持点面结合、核心聚集、分层布局,着力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圈层。
◆2016年1月,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
◆2016年1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一基地、双平台”建设,突出抓好创新驱动重点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8月,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狠抓创新驱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6年11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创新要素“三高聚集”,着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7年2月,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深入实施“海绵行动”,突出抓好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建设,狠抓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机构落地建设,落实“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孵化器倍增计划”,承办好 “科交会”,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加快提高惠州创新发展水平。
新闻推荐
胸痛千万别忍 及时就医勿大意 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及时协作从死亡线上抢救下一心梗患者
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心梗患者。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心梗年轻化趋势明显。近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40岁的急性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