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打赢“创新能力提升战” 仲恺区投1亿元升级“恺旋人才计划”为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仲恺高新区建平台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这是今年上半年仲恺区科技工作周首场活动——— 科技工作者代表交流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李松权 特约通讯员刘柏奎 摄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支持仲恺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重点推动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2020年,R&D占GDP比重达到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2015年为5.6%)。
仲恺高新区是惠州市创新发展重大引擎和“发动机”。记者了解到,2010年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以来,仲恺高新区以实施 “恺炬创新行动”“恺旋人才计划”和“互联网+仲恺智造”行动计划为总抓手,连续多年开展“创新驱动年”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大跨越。
恺旋人才四大工程进入评审期
记者获悉,今年仲恺高新区将投入1亿元,将“恺旋人才计划”升级到2.0版,在全球招才引智,为仲恺下一个五年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恺旋人才四大工程已进入评审期。”仲恺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恺旋人才计划”,加大人才激励扶持力度,全力助推高新区“三次创业”,仲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工程、领军人物(团队)扶持培养工程、技能人才百千万工程、大学生苗圃工程等四大工程,评审认定1个人才工作特别贡献奖,奖励200万元;评审认定1个杰出贡献团队,给予100万元工作资助经费;评审认定8个左右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每个给予50万元工作资助经费;评审认定1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每名给予30万元工作资助经费;评审认定20名左右创新创业后备人才,每名给予10万元工作资助经费;评审认定20名左右优秀研发工程师,每名给予3万元工作资助经费。
仲恺高新区作为创业的热土,要成为高精尖企业聚集地,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记者发现,为了吸引人才,仲恺高新区下了“血本”。以“恺旋人才计划”为例,从2013年起设立人才专项基金,金额从最初的每年2000万元增至现在的每年5000万元,奖励从产业技能人才到创业领军人物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同时,向企业引进的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发放津贴,并提供人才公寓等。
据悉,仲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达10%,仲恺R&D(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比重达4.9%。记者了解到,深圳 “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R&D占GDP比重将达4.25%。
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
今年5月30日是首个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仲恺区举办科技工作周系列活动。在科技工作周首场活动——— 科技工作者代表交流座谈会上,来自TCL集团、华阳通用、亿纬锂能、中京电子、恺信国际检测等企业的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据统计,仲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82家,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上市公司9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万人,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人,引进创新团队105个、领军人物84人,专利申请分别以8383件和3596件的总量和申请授权总量稳居全市各县(区)第一。
“接下来,仲恺将以全力打好打赢"创新能力提升战役"为主线,聚焦357创新产业带建设,为加快"四区一带"联动建设、提速"三次创业"前进步伐、打造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创新组团提供有力支持。”仲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仲恺将重点开展“规上企业高企申请全覆盖”“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深入开展专利激励活动,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专利申请总量破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增至8家。
据介绍,仲恺高新区正在认真筹办第三届创客汇和粤港澳湾区创客联展,全力推进惠州创业大街建设进程;大力推行“加速器联盟”计划,加快“民营孵化器”“众创空间”“大企业孵化”等新型孵化载体建设,力争今年全区加速器联盟面积达70万平方米,孵化器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700家。
同时,仲恺高新区依托科易网、科技服务大厅等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区内技术转移、成果推广、检验检测、人才引进和投融资服务等创新要素,积极申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字招牌,加强仲恺高新区产业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多维度聚焦服务体系再完善。本报记者魏怡兰 通讯员易桂斌
新闻推荐
学员:两天一夜视听盛宴受益匪浅 邵俊杰首次在惠开讲“晋唐笔法班”获好评
学员在看邵老师(左排前三)示范。朱金赞摄学员在相互切磋。朱金赞摄群龙墨海翻飞浪,羡煞雏鸭翼欲张……7月29日与30日,一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