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历史文脉再现如画美景 荔浦风清重建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还原建筑风格风貌

惠州日报 2017-08-23 00:41

荔浦风清重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约90%。图为建设中的荔浦风清鸟瞰图。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每每经过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荔浦风清”这个诗意浪漫的名字总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对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自然景观,总有一份特别的情怀。

为将万种风情的荔浦风清景点重现,惠州市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把为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把荔浦风清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景点,让群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充分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还原建筑风貌,种植大量荔枝梅花

荔浦风清景点位于西湖畔圆通桥旁,目前,在莞惠城轨西湖东站入口周边已经悄悄展露了荔浦风清景点北入口美丽的面纱。

相信不少市民还记得今年春天西湖东站周边,繁花似锦,很多游客、市民前来拍照留念。这正是荔浦风清重建工程的一部分,为配合莞惠城轨开通而抢先完工。

那么,荔浦风清景点的主体工程是怎样的呢?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荔浦风清重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景区入口、三曲桥、“仲元亭”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规模初显。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约90%。地下停车场和一标段工程已完工;二标段工程已完成建筑主体及部分装修、驳岸修筑、塑石山、排水排污管线,以及部分绿化、园路、栏杆、置石、监控和给水管线,完成工程量的约78%。

本着既留住乡愁,又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原则,2015年,惠州市开始对荔浦风清景点进行恢复原貌的重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文史专家探讨,最大限度地保护建筑原貌,还原建筑,勾勒出荔浦风清的历史风貌。

北宋绍圣元年(1094),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惠州。次年3月,苏轼赋《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中第4首写道:“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可以想象,在东江北岸,有着长势甚好、300株“合抱”之粗的荔枝树,在林中纳凉,微风拂面,足以驱散夏日炎炎的酷热。荔浦风清,呼之欲出。

民国时期,惠州名人张友仁在荔浦风清修建“荔晴园”,建有晴光阁、荔轩、菜香馆、梅径、菱台、月榭渚等“以引名人卜宅之趣”。园内种植荔枝、梅树,既有丹荔飘香,又有梅花的暗香浮动。

为恢复昔日容颜,在荔浦风清景点建设过程中,除了保留的许多古树和乔木外,还大量种植荔枝、梅花。2018年元旦前,荔浦风清美丽景色将如芙蓉般出水,涅槃再现。

荔浦风清依然延续了绵长的历史文脉。在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的基础上,如今的荔浦风清也建设有晴光轩、荔风轩、月榭等景观。整体以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额枋为传统彩画,灰筒瓦坡顶屋面,外墙贴青砖片饰面,门窗为栗色,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形成特有的自然肌理与清新朴素的风格。

走在重建的荔浦风清景点,湖水清澈,凉亭古朴别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共同构成一幅美景图画。或是在岸边散步,或是在亭台上歇脚聊天,游客、市民很快可在青砖灰瓦的亭廊里体验惠州之美。

“仲元亭”原汁原味重现

荔浦风清地形呈南北带状走向,东高西低。根据规划方案,公园划分为两个主题,除了再现“荔浦风清”历史古迹外,还有以“纪念邓仲元先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原貌恢复“仲元亭”,建设“纪邓山庄”。

“仲元亭”是荔浦风清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物。当时为纪念邓仲元为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和英勇献身的精神,1930年,邑人梁葆真捐地,请师长李务滋募万金,在惠州荔浦建“纪邓山庄”。1937年,军长李扬敬特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建筑师刘既源设计,筑“仲元亭”于“纪邓山庄”南面。

“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物,市民现在看到的"仲元亭"还是那座原汁原味的亭子。由于历史悠久,亭内部分遭到破坏,为修缮文物,特别在全国寻觅了当时建筑所用的材料来恢复。”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陶亢说。

记者看到,亭前筑有三曲小桥与荔浦风清湖边小道相接。“仲元亭”的底座为六角形,内中空,每边有六个半圆形洞门,半没于银波涟漪的西湖水中。亭面覆以绿色的玻璃瓦,六角宝珠顶,飞檐微翘。内外各有六条红色的圆柱,亭四周灰白色的护栏饰以回纹图案,素雅简朴。肃穆的气氛令谒亭者顿生缅怀情思。

据悉,在“纪邓山庄”诗词广场旁边还将建设“仲元颂”爱国主义题材浮雕景墙。

荔浦风清建有地下停车场方便游客市民

看着荔浦风清景点初见雏形,不少了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感慨万分:“从有意复建,到如今初步建成,中间历经数不胜数的困难。”

2012年5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网站上公示了《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环城西路以南部分全部拆除,恢复为西湖八景之一的荔浦风清景点。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争议。不少居民不解,甚至当时在荔浦风清办公的机关单位也有不舍。最终,经过层层动员,2015年,项目正式动工。

荔浦风清景点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备受市民、网友的关注。当初在修复“仲元亭”时,需辅以填土围堰等施工措施,不少网友认为在填湖修建,担心湖面缩小,失去往日魅力。惠州市一边通过报纸、网络向市民、网友解释,一边加快施工进度,用实际行动证明,施工完毕后将予以清除。

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不影响惠州西湖的水生态,不破坏惠州西湖的美妙景观。“说实话,当时我也担心以重建之名填湖,还觉得痛心。但是现在看到荔浦风清修缮基本完成,湖面大小并没有改变,景色比之前更美了,期待荔浦风清的开放!”家住西湖边的市民林伟笑道。

在老城区重建景观,原本难度就不小。为缓解惠州西湖景区停车难问题,方便市民、游客前来游览,荔浦风清还在设计上另辟蹊径,建设地下停车场,设置了82个停车位。“这个停车场太珍贵了,太不容易了。不仅是在湖下,还紧挨着莞惠城际轨道,技术难度大,时间也十分紧迫,必须在城际轨道施工前完成。”陶亢回想起当时的艰难,依然十分激动,为保证安全稳妥,地下停车场项目的设计直接委托莞惠城际轨道项目设计单位实施,施工也直接委托莞惠城际轨道项目施工单位实施。

为真正给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荔浦风清景点将实行免费开放;设置规范标准的门球场,为市民提供健身活动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特殊人群进入公园游览。

本报记者谭 琳 通讯员周丽献

新闻推荐

惠河高速公路白石互通开建

本报讯(记者戴建)昨日上午,惠河高速公路白石互通和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惠阳段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市委常委、市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