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才子李寿田诗稿流芳 清末民初时被称“学界之巨子”留下记录当时龙门历史文化《拙园诗稿》
李寿田遗像。
塘唇围李氏宗祠。 本版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龙城东门路塘唇围。
民国壬戌年(1922),李寿田为龙门县城郊村水口村谭氏祠堂题写“麟冈祖祠”。
李寿田为龙门县城黄竹坑石井围太平楼题匾手迹,时间为丙辰年(1916)孟秋,该图载于《拙园诗稿》1988年重印本。
李寿田《拙园诗稿》书影。
龙门县城内路、龙城街道办事处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城中村,村门像农家小院的大门,入内能见一池塘在左,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一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姿态,池塘另一边的房屋,清代民居、民国建筑和现代楼房错杂,天际线起伏不平,村子中央是李氏祠堂,略显破败。
这个不起眼的古村,名塘唇李屋,今日看来有些落魄,但鲜为人知的是,它是龙门县城发展史上著名的围村,该村的能人,曾为龙门古城的建设以及文教事业,贡献良多。李元厚、李士珍、李寿田等龙门名人,均是该村人。其中,李寿田是清末民初期间龙门最负盛名的才子之一,时人称他为“学界之巨子”,他留下的《拙园诗稿》记录着当时龙门的历史文化,今人宝之。
1
龙门建县李氏让地建城池
塘唇李屋古称塘唇围,位于龙门城内七星冈之一的?阳冈南麓。查现存史料,塘唇围最早进入龙门公共记忆的时间是明弘治九年(1496),也即是龙门建县之年。当年,龙门设县治于七星冈,随后建设城池,涉及土地问题。七星冈下的税田,都是塘唇围李元厚的地产,还有李氏先人的坟茔。获悉龙门建县,李元厚迁坟让地,还捐资助工。当时,官府在龙门县城东南测绘民居住房,要占用李元厚的耕地100多亩,李元厚“恬然不以为意,官酬其直,不受。”后来,官府给贴永远免役,以优奖之。
李元厚平日就慷慨好义、望重乡闾,每逢荒乱之年,无论识与不识,皆不遗余力地资助。经建县一事,李云厚深得龙门官民敬重,其宽怀大量的品德,传诵不断。
清康熙年间,李元厚裔孙李士珍,是国子监贡生,以孝友闻名邻里,他与先祖李元厚一样,“恒好周人急,尤勇于任事”。龙门知县萧大成修建县内的祠堂庙宇,依靠李士珍如左右手,曾手书“慈孝芳徽”匾以旌表,成为龙门历史上受到百姓敬重的乡绅。
此外,李士珍的族人李聚千,“真挚慷慨,出自性生”,女儿遭遇未婚夫离世而奔守贞,李聚千给钱资助,称“此真吾女也”,不拘泥于俗,闻名乡里。
总的说来,在明清两代,塘唇围李氏是龙门县城有名的家族。
2
“神童”李寿田膺选拔贡
清代中晚期,塘唇围迎来家族最耀眼的士子。清同治四年(1865)农历八月廿一日,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是塘唇李氏第二十代,亲人为之取名李寿田,号境仁。李寿田年幼时,由其祖父李汝霖教读,赋性聪慧,迥异于凡庸,虽在髫龄,已能吟咏。
但李寿田贪玩,懒于读书,祖父于是屡有苛责,打算让他辍学,做其他事情。李寿田14岁那年,偶然间作出《隐者》一诗,其中有“太公渭水垂纶钓,诸葛南阳抱膝吟”之句,让祖父大为赞赏。祖父感慨地说:“言为心声,少年能作此恬淡高朗之词,他日绝非庸俗子也!”李寿田于是继续学业。此后,李寿田又跟着族中一名资深教师学习,从游三载,于是学制艺、习辞章,学业突飞猛进。
清光绪九年(1883),19岁的李寿田应童试,顺利进入县学宫,此后多次科考和岁考,均独占鳌头。光绪二十三年(1897),李寿田又以第一名膺选拔贡生,当年秋,以拔元的身份赴京师会试,不久擢授直隶州州判。
在李寿田选为拔贡前三年,即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加快了晚清政府的灭亡速度。州判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为从七品,这是晚清臃肿的官僚机构中极不起眼的一名小吏,在风雨飘摇的清朝做官,俸禄也并不是很香。李寿田天性恬淡,淡泊名利,浑身全是热心桑梓的文化基因,在擢授直隶州州判不久后便选择弃官回乡,透露出一代文人在晚清大变局中开始与旧时代决裂的历史信息。
3
舌耕督课20多年育才无数
放弃仕途的李寿田,让他的故乡龙门重新收纳了一位文化巨子。李寿田设帐授徒,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门知县史允端以李寿田品端学粹,堪为后学楷模,聘李寿田为龙门星冈书院山长。
清光绪三十年(1904),科举制度废除前夕,龙门创立官立高等小学堂,李寿田与刘士骥、林钺、谭锡光等邑绅合力创办此校,并成为该校的首任校长。李寿田任校长期间,学校的课程设置仍以国学为主,此外还有“格致”“修身”两门,前者有如现在的数学、物理等初等常识,后者则是传统的儒家道德教育。李寿田在职3年,严于管教,学校风纪肃然。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李寿田被交流到广州西关南强两等小学任国文教员,讲解明晰,尤善改文,就学生徒顿增数倍,深受师生爱戴。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龙门官绅不断写信吁请他回籍任教,肩负家乡父老的嘱托,李寿田复任龙门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校长。彼时,民国肇造,李寿田重新整理,益加砥砺,教学成绩斐然。这一次,李寿田在校长任上,一干就是15年。
民国十五年(1926),年过花甲的李寿田以年老辞职,但龙门县县长却认为他德望素孚、办学成绩斐然,不打算让他引退。于是,李寿田虽辞去校长一职,但被返聘回校教书,还兼师范讲习所所长一职。过于繁重的教学工作让李寿田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民国十六年(1927)农历十二月驾鹤而去,享年63岁。
李寿田几乎毕生都从事他喜爱的教育事业,舌耕督课20多年,育才无数。在平日生活中,李寿田也是一位德高望重者,其居室题联为“其人如光风霁月,我志在为善读书”。李寿田“事母甚孝,治家尤严,友于兄弟,型于妻子,居常乐善好施,能周人急,乡邻交颂,足以见其为人”。
4
《拙园诗稿》录诗歌110首
自小才华横溢、一生都在文教圈中打滚的李寿田,是清末民初期间龙门最负盛名的才子之一,时人甚至称他为“学界之巨子”“龙门之大儒”,写就不少佳作。李寿田自称:“声韵之文,余所酷嗜,童年读经之暇,恒取唐宋人诗集篝灯玩味,口诵而心维之。嗣后,兴之所到,率口成咏,聊以自娱,不计工拙也。”不过,“自任学务,此事遂废,辛亥反正,行箧被胠,诗稿散失”。
民国六年(1917),李寿田追忆旧作,笔录成册,“然按之原稿,只有十之四五耳”。这份珍贵的诗稿,直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李寿田去世17年后,才由他的儿子李卓珍整理付印出版,取名《拙园诗稿》,别名《李镜仁先生遗诗》。李卓珍时任龙门地方法院检察处书记官,邀请他的上司朱维瀚为书作序。朱维瀚与李寿田有同门之谊,对李寿田的诗大为赞赏,说:“先生之诗,无非至情至性所流露,亦心声也。至于锻炼精纯,无一字无来历,其得力则在于读书。”
《拙园诗稿》编印出版之际,是抗日战争时期,之后该诗稿几乎全部被毁,所幸李寿田的族兄李金章保存一份油印本。李金章后将这个孤本交还给李卓珍,李卓珍为保存先父遗诗,将诗稿藏在墙壁里。改革开放后,李卓珍以年迈之躯抱病精心整理 《拙园诗稿》。李卓珍有着有条不紊的性格,记忆力惊人。由于孤本并不完整,李寿田一些散佚的诗歌,都是李卓珍凭借记忆写出来。
1988年,李卓珍病逝后不久,李卓珍的儿子李邓基将父亲整理出来的诗稿再次出版,收录110首李寿田的诗作。这本仅30多页的小册子,见证三代人的文化传承。李邓基至今还保存着 《拙园诗稿》1988年重印时的手稿,蝇头小楷,书法清秀。
在《拙园诗稿》里,有风光的咏怀,有里俗的歌谣,有祝寿的唱词,有赠挽的哀曲,还有其他生活杂咏。李寿田在世时,曾携友畅游平陵龙岩等地,留下珍贵的记游诗句,为后人提供第一手的文史资料,比如,《戏惩麻雀牌五十韵》,真实反映龙城人打麻将的旧俗;《龙门竹枝词十首》,更描述了龙门家乡风情的通俗佳作;又如《龙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校歌》,则是难得一见的龙门教育史料。
延伸阅读
李寿田的竹枝词
在岭南,描写岭南风物的竹枝词,流传下来较早的是唐末皇甫松的《竹枝词》。此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广东文人和入粤文人,就岭南别具一格的风土民情吟咏了大量竹枝词。
众所周知,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亦雅亦俗,雅俗共享。
李寿田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也是写竹枝词的能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李寿田在广州西关南强两等小学任国文教员,对当时流行广府的竹枝词就再熟悉不过了。在千百首广州竹枝词或羊城竹枝词中,他自己也有两首《羊城竹枝词》:“春来花埭足勾留,士女如云逐队游。偶向亭亭亭畔过,花间拾得玉搔头。”“尚武精神到女儿,城西风气最为奇。短衣窄袖联群去,打桨中流习水嬉。”他以一个偏远山区的文人姿态,在省城展示不甘落后的面貌,他想说明,在创作了千百年的竹枝词版图中,也有龙门的声音。
李寿田最著名的竹枝词,为 《龙门竹枝词》(十首):
浴佛良辰饮佛汤,群趋梵宇礼空王。个侬别有心中事,默祷虔烧一炷香。
习俗由来最信神,广修祠庙塑金身。于今偶像都销毁,仍向天空拜跪频。
几多艳服炫风骚,短袖兼撩裤脚高。毕竟龙门风近古,尚无装束效时髦。
礼防自守倍??,男女婚姻界限明。任尔自由风鼓荡,也应流不到星城。
眉描螺黛髻堆鸦,妆饰居然异小家。略惜未能全免俗,鬓边犹插纸通花。
春日娱游总不知,女风淳朴最堪思。踏青斗草浑抛却,只解清明插柳枝。
为首邻家姊妹陪,通宵看竹晓归来。还妨阿母叨叨问,笑说刚才听戏回。
满头都戴菜花香,黄犊徐牵返夕阳。堪叹闲人村里少,女郎翻使作牛郎。
合竹滩连赌妇潭,自由婚配播佳谈。因缘毕竟由天定,人事无须爱恋参。
梳得梁家堕马妆,绣襦罗带系明?。惊看艳质向人问,道是前村新嫁娘。
在这篇作品中,李寿田将龙门的风俗风物、人情世故,信手拈来,雅俗一体。在竹枝词这种体裁上,李寿田吸收了广府地区竹枝词深厚的营养,然后将龙门风物艺术化处理,以通俗语言甚至方言入诗,使得《龙门竹枝词》成为文学精品,在龙门至今无人能及。更为难能可贵的,李寿田竹枝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笃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应有的文化姿态。
李寿田的其他诗歌,虽然没有以竹枝词冠名,但也写得颇具韵味并接地气。
他题诗西林河:
“青山绿水两悠悠,一个渔翁一叶舟;地僻并无人唤渡,底忙飞棹过中流。”
“料想山头日已斜,水亭人散鸟声哗。归来例向西岩宿,拣个芦丛下钓槎。”
写钓鱼:
“方塘半亩恣游观,万绿摇空镜影寒。小立钓矶无个事,一泓春水试渔竿。”
写蟹:
“橙黄稻熟菊花天,满壳含黄味倍鲜。羡煞醉眠狂吏部,左螯右酒乐陶然。”
记即事:
“指点山头日欲斜,春游向晚始还家。唐诗三百才停讲,又课奚童种菊花。”
新闻推荐
龙门供电局工作人员在检修供电设施。本组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通讯员庄楚瑜摄执行保供电任务时,要检查供电设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