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项目优先布局在大亚湾 惠州比亚迪项目产值约占集团1/4
比亚迪智能化生产车间。
智造大亚湾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 近年来,肩负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对标深圳“桥头堡”重任的大亚湾提出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战略,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项目产业优化发展。
大亚湾发力,企业给力,全区涌现出了一批把现实优势转化为发展活力的鲜活例子。本报《大亚湾新闻》今起推出《智造大亚湾 发展新动能》栏目,记录大亚湾在升级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项目。
“今年1~4月,惠州比亚迪的产值(同比,下同)增长了1.6%,税收增长了49%,应该说我们现在把一些产值高、税收高、占地少和用人少的优质项目优先布局在大亚湾。”日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在接见大亚湾区考察团一行时由衷地感叹,如今通过不断的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创新,现有的厂房和设备不断优化升级,惠州比亚迪项目呈现一派新景象。
项目名片
惠州比亚迪项目
惠州比亚迪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比亚迪公司全球重要的基地之一,经营业务涉及IT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三大产业领域,投资总额超过140亿元。其IT产业产值为169亿元,位居大亚湾信息产业第一位,其中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去年产值140亿元,公司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达25%以上;比亚迪铁电池年产能为2Gwh,可满足约6000台纯电动大巴或2.5万台电动出租车动力电池需求;汽车关键零部件有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各类五金金属件等,满足年产15万台2.0L自然吸气、15万台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规模。
转型
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效率翻倍工人减半
位于大亚湾西部综合产业园的比亚迪产业园十四车间,是比亚迪IT事业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宽敞宏大、整洁有序的全自动化车间里,成千台机器手在上下翻飞,精准地将一个个零部件整合、组装,有条不紊地送到下一个工序。
“像这样的全自动生产设备,我们一个技术工人可以管理4~6组设备。”该车间负责人介绍,和以前的设备相比,智能化改造后产线的管理和设备服务人员减少了一半,效率却成倍增加,良品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随着人力和管理成本的不断降低,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预计到2017年底,CNC将全面实现自动化。”该负责人介绍,当前比亚迪已拥有25000多台高精度CNC、1500多台机械手,可实现产品的自动上下料、方向防呆纠正、水洗装盘、治具的吹气清洁等多项功能。其中比亚迪大亚湾自动化的比重,成了集团“戏份足”的“重头戏”。
“从最高峰的7.2万产业工人,到如今不足5万人,产线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效应显而易见。”该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起,该公司启动了智能制造与技术改造计划,每年投资金额达4亿元以上,截至当前,已建成近10个自动化的生产车间,投入使用的各类机器人超过1000台,70%以上的生产线均已实现机械手代替人工的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极大减少了人力成本,良品率由改造前的91.2%提升到98.5%,在整体经营数据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新增税收3.1亿元。
升级
3D玻璃产线进入试产阶段
在惠州比亚迪项目一期的一间工厂,全新的3D玻璃产线已经搭建起来,并进入试产阶段。“结合市场需求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将投资6亿元在惠州比亚迪建设3D玻璃项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3D玻璃将运用在电子产品配件及手机上、下面盖玻璃部件。与其他玻璃制品相比,3D玻璃具备的优点是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等,又可增加弧形边缘触控功能带来的出色触控手感,还有更好的握感体验。
“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现有的厂房进行升级,落后的产能进行更新。”王传福介绍,传统的手机玻璃产业已跟不上未来应用趋势,中端手机也会开始大量使用3D玻璃,惠州比亚迪现已建成了一站式的3D玻璃制造工艺及研发团队,并将原有2.5D玻璃生产线升级改造。
锐意创新,智造未来。当前,比亚迪正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品质保障体系为基础,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体验、高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按照预测,该公司2017年3D玻璃用在手机上的出货量将达1亿片的规模,行业市场份额达5.7%;2018年继续增长63.8%至1.63亿片规模,份额达7.9%。
共赢
去年产值比增9.7%,税收比增68%
“大亚湾给惠州比亚迪项目提供了17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使公司一、二及三期顺利建成投产,满足了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大亚湾投资近10年来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惠州市委、市政府和大亚湾区委、区管委会的支持,他们在用地、人才引进以及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该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都会积极协调解决,主动服务。
“惠州政府办事效率高,领导关心帮扶企业,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公司在惠州增资扩产,双方实现了共赢。
惠州比亚迪项目与比亚迪公司总部仅半小时车程,是该公司在全球最主要的基地之一,年销售额约占集团的四分之一(2016年统计数据)。近年来,该公司不仅把生产放在惠州,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为了满足当地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该公司在当地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现在,惠州比亚迪项目走的是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模式。
“随着转型升级,现在我们的土地不增加但是税增加了,土地不增加销售额增加了,土地不增加人减少了,实际上就是想把各种资源充分挖掘。”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如今该公司通过集约化用地、利用人力资源和当地的各种生态资源、空间资源,对原有的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尽量让规模化、自动化的程度和税收的力度、产值的力度变大。据统计,2016年,惠州比亚迪项目产值为246.5亿元,同比增长9.7%,纳税7.86亿元,比增68%。今年1~4月,实现产值80.7亿元,纳税3.72亿元,比增49%。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通讯员张 渊
新闻推荐
车库不是我家的,为啥要分摊维修资金? 部门回应: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原则是谁受益谁负担
小区地下车库消防设施被主管部门下令整改,要动用维修资金进行修护,租用车位的业主为何要承担分摊费用?日前,市区江北宏益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