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与新开发小区应同步规划

惠州日报 2017-07-06 02:34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城市环境卫生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多,所带来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垃圾中转站建设及管理问题也广受关注。昨日,市环卫局局长朱燕含做客《行风热线》,就上述话题与市民进行交流。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保证城市干净整洁的重要公共服务市政设施,是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洁净环境的有力保障。使用垃圾中转站转运垃圾,可以避免暴露性临时垃圾放置点产生的污水、臭气和蚊蝇等二次污染,减少社区内垃圾桶点污染源,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目前,惠州市还存在部分垃圾中转站历史规划配套建设不足、建设标准不高、设备陈旧老化落后以及作业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问题。从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将垃圾中转站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近几年,惠州市改造和新建垃圾中转站近50座。朱燕含表示,虽然垃圾中转是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国家和省对中转站建设有明确要求,但中转站建设普遍存在规划落地难、建设难、启用难“三难”问题。

如何破解垃圾中转站建设和管理难题?朱燕含回应称,按照有关规定,新的开发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建住宅小区时都要求同步规划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一是要科学规划布局、依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二是要强化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开发建设过程的信息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对老旧的中转站设施设备实施升级改造,提高运行和管理标准;四是加强规范化运行管理,严格监管,减少作业影响;五是加强宣传沟通引导,争取市民的理解支持。

还有市民反映,市区不少宵夜档在经营后会产生大量垃圾,提出能否设置集中垃圾堆放点,并规范大排档以解决上述问题。

“摆卖摊档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难点。”朱燕含认为,城市的文明和清洁,不能单靠政府的投入和服务保障,更需要全民的参与、监督、自觉,靠大家“共建、共管、共治、共护”。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联动监管和地方环境卫生方面立法,每位市民、每位经营者共同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共同参与维护城市洁净的环境。 本报记者姚亚超

新闻推荐

车辆不用喷涂标识 司机驾龄须超3年 惠州市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规范网约车经营管理,有助市民更方便出行。本报记者王建桥摄本报讯(记者戴建实习生张漫莉通讯员万涛)排气量不小于1750毫升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