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钱氏宗祠900岁 当地政府计划围绕宗祠修建公园,发展乡村旅游

惠州日报 2017-07-08 02:27

钱氏宗祠后面有一片老荔枝树林。

钱氏宗祠。

惠城区桥东街道水东街,很多人都知道这条老街,最早在水东筑路的是宋朝惠州太守钱酥。钱酥在惠州任期满后,就落基在当时的归善县,钱氏族人也在惠州繁衍至今。在仲恺高新区泮沥村钱屋村民小组,有一座钱氏宗祠,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惠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据悉,当地政府计划围绕着钱氏宗祠修建一座村级小公园,很快就要动工。

钱酥修筑的泥路,日后成为商贾云集的水东街

钱氏宗祠门前一汪池水,还有一棵百余年树龄的大榕树。据镶嵌在宗祠的石刻记载,钱氏宗祠始建于宋朝神宗年间,在清朝光绪丙午年间(1906年)重修。后又重修了两次,2014年,钱氏族人筹资100多万元,在原址按照原尺寸进行了重修。

重修后的钱氏宗祠,硬山顶,辘筒绿色琉璃瓦;龙船脊,脊上有鱼跃龙门灰塑和鳌鱼。墙基为花岗岩条石,青砖到顶。宗祠内,彩色木雕和彩色壁画、楹联随处可见,整座宗祠显得庄重典雅。

钱酥原名钱明紉,是浙江钱塘县人。他在宋神宗时位居士大夫,后因直言进谏,受到朝中大臣排挤,被派遣至惠州,到了惠州后才改名钱酥。钱酥任期满后,留在了归善县居住。搬迁了几个地方,最后来到钱屋村民小组这个地方。

据了解,钱酥让惠州人称颂的政绩是为原本地势低洼的水东筑路,方便府县两地(今桥西、桥东)群众行走。明代惠州进士吴高在《惠州修路记》有记载:“耆老善士告予曰,昔水东地势低洼,宋守钱酥筑作平直,郡人便之,为立思德坊。”也就是说,北宋时的水东(今水东街一带)一片低洼,行人不便,太守钱酥则将这些洼地填平拉直,方便行人。没想到钱酥当年所筑的一条泥路,日后成为了商贾云集的水东街。钱酥除了筑路,还发动老百姓修筑河堤,防止洪水侵袭农田。

宗祠后面有个小果园,里面有30棵百年荔枝树

据悉,钱酥的后人分散广东各地,至今钱酥血脉相传已有47代,后裔遍布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乃至海外,约有人口近30万人。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来自全国各地的钱氏族人,到泮沥村钱屋村民小组钱氏宗祠和钱酥墓地祭祖。

钱氏宗祠后面是一个有30棵百年以上树龄荔枝树的小果园,生态环境很好。当地政府规划在钱氏宗祠周边修建一个村级小公园,把钱氏宗祠、祠堂和古荔枝树都纳入其中。钱氏后人钱新发介绍,重建钱氏宗祠时拆下不少老物件,如钱酥墓地的残缺碑石、旗杆石等。将来这个村级小公园建起来后,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点,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老物件等,了解钱酥及钱氏家族的历史。

新闻推荐

60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接受培训

惠城区小金口文化中心李清华站长向学习人员介绍“扫黄打非”工作经验。文/图本报记者张晨本报讯大亚湾区宣教局联合惠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