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骑行道串起6围屋 多座清代围屋深藏惠阳良井霞角村

惠州日报 2017-07-10 02:24

图①:大福地客家围屋。

图②:乡间骑行道。

图③:杨氏和铃公祖祠围屋外墙修葺一新。

节假日,有的人喜欢到乡村骑行。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是广东省古村落,也是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这里有多座客家古围屋,目前正在进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其中6座较大的古围屋都有骑行道连接起来,游客可在村里骑行,看看乡村风景,感受古屋韵味,享受乡村慢生活。

杨氏后人读书室将改建为民宿

霞角村的城内十三家祠堂是一座客家围屋,这座清代建筑物由该村杨氏开基叔侄二人于乾隆二十至三十年所建。按照规划,祠堂门前的半月形水塘要安装围栏,水塘边的一块空地将填平作为休闲娱乐之地。该祠堂还将重修方便游客参观。

该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造型宏伟,气势壮丽。其属堂屋、围屋兼而有之的“坐栏式”建筑,前半部分是三进二横,后半部分是围龙屋格局。整座围屋占地约409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92平方米,依山而建,从高处俯视,就像一把座椅。祠堂内有一半月形花园,面积约1200平方米。祠堂正面没有门,北面设两层高望楼式斗门进出,斗门匾额阳刻“紫气东来”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踏入斗门对应有一圆拱门,这两扇门被村民称为“日(方门)月(拱门)门”。祠堂四角建有角楼,目前祠堂内的横屋还有村民在使用。由于城内十三家祠堂地势较低,斗门高处还挂着一艘木船。每当洪水汹涌而至,村民就划着木船往高处逃生。

霞角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村里的一些老宅已被租下进行改造。离城内十三家祠堂不远处,有一座两进、带有马头墙的古建筑正在维修。村民说,这座建筑是以前杨氏后人读书的书室。一些房屋维修后被安上木梯上阁楼,屋顶还换成了玻璃瓦面。村干部表示,这座古书院将来要改建成民宿。

围屋一般有4座角楼,大福地客家围屋只有3座

霞角村生态环境好,一些骑行道上绿树成荫。沿着骑行道,记者来到了有着“九厅十八井”之称的大福地客家围屋。

大福地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年间(1785年至1795年),是一座气势恢宏、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客家古建筑。该围屋属四进堂屋类型,坐北朝南,两层结构,楼角3层,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共有4进2横9厅18个天井150多间房。

大福地客家围屋的正面设有3个门,中门为正门。一进的门厅上,有霞角村名人堂展览,介绍了多位在霞角村出生的历史名人。围屋内的祠堂保存较完好,里面的木构件部位有不少精美木雕,还有蝙蝠、花瓶、寿字图案的石雕。村民说,该围屋有一个谜,围屋应该建4座角楼,但目前只有3座角楼,不知为何会少建一座,盼有关专家能给出答案。

水尾仔客家围屋,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建筑面积1326平方米,坐北朝南,属于三进两横屋的方形客家围屋。想一探该围屋只能从东面的侧门进入,因为南面正门被密封住了。村民说,正门要60年才能开一次。传说若平时一开门,村里就会发生火灾。

一条新修骑行道经过杨氏和铃公祖祠门前

杨氏和铃公祖祠外墙修缮一新,门前是一条新修好的骑行道。门前的半月形水塘安装好了花岗岩围栏,水塘两侧还有鹅卵石铺设的亲水台。祖祠内进行了维修,木梁木柱都刷上了新漆,墙楣有重描的彩色壁画。里面的木雕保存较完好,有不少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霞角村还有两座较大的客家围屋——— 乌洋福客家围屋和中心屋客家围屋。

乌洋福客家围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落于霞角村西部中心区,属三进两横堂屋。整个建筑依地势由低到高分为池塘、天坪、堂屋、后山4个部分,总面积4600多平方米。

中心屋客家围屋原名叫 “九福堂”,因该屋祖先杨潜公排行第九而得名,后更名为“中心屋”。祖屋建于清乾隆末期,建筑面积5658平方米,占地面积2829平方米。该围屋建筑形式为三堂组合,属三进两横客家民居。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大风起兮军魂壮 追寻叶挺独立团的精神血脉 李 舫 张 健

参加南昌起义部分同志合影:叶挺(右六)、李一氓(右五)、粟裕(右四)、宋裕和(右三)、陈毅(右一)。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采集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