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基本民生安全网 惠州市5年来累计实施542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惠城区龙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手工小组,老人们踊跃参加活动,丰富晚年生活。(资料图片)
看亮点
■2012年4月开展试点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40亿元,实施542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2017年1月,《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面世,这是“十三五”时期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规划
■从2013年起,坚持将市级新增财力的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
低保户住进了市区中心区崭新的公租房,每月租金不到11元;惠城区已有300多位空巢老人常年享受由专业机构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二次补偿和慈善医疗救助形成三级医疗保障,解除了市民看病住院的后顾之忧……
作为省内首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的试点市,自2012年4月开展试点以来,惠州市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40亿元,实施542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并通过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为惠州数百万群众编织了一张基本民生安全网。
有限财力优先保障底线民生
2012年是改革的启动开局之年,惠州市确定了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生活保障等12个领域208个服务项目。
2013年是改革的完善提升之年,惠州市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领域,设立14个领域219个服务项目。
2014年是改革的冲刺收官之年,
领域优化调整为 “四个公共”“四个保障”和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10个,并一直沿用至今,初步构筑了符合市情财力和群众需求的民生安全网。
惠州市聚焦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底线民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惠州市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据统计,2014年,全市实施的10个领域115个基本服务标准中,按可比口径,有99个城乡间标准一致,65个项目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常住人口标准一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专项规划为市民送上民生大礼
在综合改革试点实践中,惠州市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步增长。
2012~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共完成669.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66%;其中,全市公共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达340.6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34.94%。
在2014年底圆满完成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后,惠州市继续巩固和提升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和成果,统筹谋划、深入挖掘、多措并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发展。
2015年底,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部署、新要求,惠州市启动了《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编制工作。2017年1月,作为惠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正式面世,这是“十三五”时期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规划,也是惠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献给市民的一份民生大礼。
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惠州市积极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把推广PPP模式的领域重点放在公共服务领域,不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是着眼于医疗、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有现金收入的项目。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模式的改变,惠州市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同时,惠州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保障机制。从2013年起,坚持将市级新增财力的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安全网的编织。
为稳定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统筹资金来源,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统筹资金制度不断完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2015~2016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统筹资金规模共计19.94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能力。本报记者黄晓娜
新闻推荐
“幸福家庭成长空间”教授外来女工提升幸福感 项目实施时间为6~10月,将为女工们提供系列服务
本报讯(记者魏怡兰通讯员黄群杰)日前,第四届惠州市红紫荆妇女儿童公益创投项目在惠环街道三坳岭文化站正式启动,外来女工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