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销冠破百亿前十强均破10亿 惠州上半年一手住宅网签650万平方米,大亚湾惠城卖得火

惠州日报 2017-07-14 02:11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利好下,惠州区域价值凸显。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61206套,650.77万平方米”,2017年上半年惠州一手住宅的成交量最终出炉。而这一数据与2016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约26%、23%,在严厉的“限字令”下,惠州楼市终于放慢了脚步,从高位回落趋于平稳。据了解,惠州一手住宅2016年上半年网签83129套,网签面积为843.02万平方米。

征战半年,房企战绩如何?那个楼盘最火?伴随着半年数据的出炉,答案也终于揭晓。而细细分析各种榜单,惠州楼市上半场的变化也暗藏其中。房企销售前十强门槛提高,其中不乏“黑马”;市场需求在变,中大户型的成交比例明显提升;市场格局也在变,品牌房企的实力越发凸显;同时“限字令”下,供应放缓,需求旺盛,市场去化周期大幅收窄。

数说楼市

2017年上半年大幕落下,“限字令”下惠州楼市收获几

何?哪个房企是最大的赢家?哪个楼盘最受置业者青睐?回答这些问题,用数据说话最有力量。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组数据述说惠州楼市的半年战果,坐观群雄逐鹿的丰功。

房企销售业绩

惠州市TOP10门槛升至10亿元

上半年大幕落下,各种榜单出炉,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房企销售排行榜,无论是全市榜单,还是惠城含仲恺榜单,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首先来看惠州市房企销售业绩榜单。碧桂园荣登榜首,这并不意外,自去年以来,碧桂园就通过合作、并购、收购等形式在惠州攻城略地,13个在售项目齐发,118.22亿元的销售业绩,令其成为惠州首家半程销售突破百亿元的房企,堪称最大的赢家。纵览榜单TOP10,均为10亿元俱乐部成员,去年同期这一门槛为8亿元,经过一年发展入惠房企实力越发显现。星河地产得益于深耕惠州,凭借单盘实力夺得亚军。而其后的富力地产、海伦堡地产、中海地产,均是以多盘联动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就惠城仲恺榜单而言,2017年上半年,登上前十房企的门槛更高,超5亿元销售金额起步,其累积金额比2016年上半年高出近10亿元。其中,中海地产、方直集团、隆生地产、中洲控股等4家房企突破10亿元,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而保利达集团、富辰实业、泰丰地产、世纪置业、怡浩房地产等五家房企都是新跻身榜单中,后起之秀更不可小觑。

论及单盘销售榜单,同样是品牌房企的天下。全市榜单中,TOP10榜单前三甲均为碧桂园开发项目,并且冠军成绩遥遥领先;在惠城区,中信水岸城是按套数、面积统计的双料销冠。业内人士分析,在外来品牌房企的冲击下,并购、合作将成为楼市的主流,在新一轮洗牌中,品牌房企在惠州楼市的势力越来越大,后市将是大品牌房企的天下。

成交户型比例

二孩时代来临中大户型受青睐

2017年上半年,惠州楼市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面积段90~120平方米的产品成交占比最大,占据37%,而在2012年这一数据仅为29%,2016年攀升至33%,这一面积段产品的市场青睐度明显逐年上升。另外,120~144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为18%,初步显露上升迹象,然而面积段在60~90平方米的产品则有小幅下降趋势。

“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随着家庭多子化的趋势,家庭住房需求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分析起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惠州中原地产策略研究中心叶玉定如是表示。此外,之前购买刚需型住房的市民,在经济能力提升后换房需求旺盛,同样也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买大面积段户型的置业者多了,三四房的成交比例同样有明显提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三房产品在成交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2%,而回顾过去两年,三房产品的份额是逐年上升的,由2015年的35%到2016年的37%,再到今年的42%。“目前来看,两房三房仍然是最主流的户型,但由数据展示的市场趋势来看,未来三房或四房将成为市场需求主流。”惠州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两房产品的成交占比已由去年的38%,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1%。

当然,供应端的变化也不可忽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房企主动适应市场的新需求,着力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户型选择。例如,双璧湾就曾推出115平方米的小四房,其赠送面积超过10平方米,产品虽然称不上日光,但销售也极为紧俏。事实上,赠送面积大的小四房在市场上走俏,是因为这种户型更适合换房需求,也受“一步到位”者的欢迎。加上楼盘在教育、生活配套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就更加符合家庭居住需求。

去化周期缩短

房价趋于合理置业者入市热情高

“也不知道是真的品质好还是广告打得溜,上个星期去看说有新品要推,结果一到现场说是买完了,就是因为错过了开盘……”有网友如是吐槽惠州星河丹提的房子“难抢”。

事实上,自惠州实施限价政策以来,房价攀升空间受阻,开发商就在主动延缓工程进度,控制推货节奏,入市的房源相对不足。置业者方面却因粤港澳大湾区、对标深圳、高铁地铁等交通规划利好,对惠州楼市预期看好,入市热情不减。各因素叠加之下,市场已经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在这样的“短缺”环境下,不少楼盘出现了备受追捧的局面。有现场销售称,楼盘紧急加推,每批客户只有三分钟时间决定买与不买;有些楼盘开盘前几小时便大排长龙,开盘仅两小时,现场销控表一片飘红……“在限价政策的指引下,房企定价趋于合理,有性价比高的项目推售,自然会刺激购房者扎堆式选房,引来开盘热销的局面。”叶玉定分析,例如碧桂园深荟城、中信水岸城、隆生皇冠花园等楼盘,均出现了开盘当天排队抢房的广受置业者追捧的场景。

供应短缺,需求旺盛,反映到数据上就是去化周期持续低位徘徊。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惠州楼市去化周期达到最高峰,在28~30个月,进入2016年5月后,去化周期大幅收窄,如今一直保持在9个月左右的低位徘徊。

事实上,今年年初,由于房企捂盘惜售,市场成交一度价滞量缩,库存压力增加。如此形势之下,“惠六条”来了:严禁捂盘保证供应!新政明确规定,达到预售条件的项目,必须在45天内完成价格备案和预售申请,否则锁盘1年。市场成交由此才走出困局。

本版文字/图表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张培 实习生林佳纯

新闻推荐

126家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合格 惠城区教育局提醒:要选择合法正规,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

老师在辅导学生。本报记者郭亮平摄老师在纠正学生动作。本报记者郭亮平摄随着暑假的到来,暑期教育培训节节升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