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惠州露锋芒 □周后运

惠州日报 2017-07-15 02:08

袁也烈是谁?在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有疑问,但是作为同是雪峰山下走出的少年,我对这位家乡的先贤,充满了无比敬慕。他曾是东征参与者、北伐急先锋、参加过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也烈,1899年农历九月十五日生于湖南洞口县(原属武冈县)袁家垅。他出生于一个世代耕读传家的中国传统家庭。1921年至1924年,袁也烈离开老家,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他与毛泽东成为亦师亦友的至交,并深受新文化运动和革命运动的熏陶,开始懂得只有革命,才有出路。1924年7月,他离开湖南,到达广东,考入桂军军官学校。

1925年6月,共产党参加和支持的第一次东征正在潮汕作战,留在广州的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趁机发动叛乱,占领广州。这时,青年军人联合会发动滇、桂两军的军官学校学生起义。这个青年军人联合会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和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领导下,以该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为核心,并遍及全国各地军队中的革命团体。袁也烈虽然当时在桂军军官学校,但他已是青年军人联合会重要成员,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

最终,袁也烈在桂军军官学校以“火星社”社员为核心,组织一支精干队伍,率领同学200多人,星夜冲出营房,分途急行军。等叛军发现时,他们已顺利渡过珠江,并同滇军军官学校的一部分学生汇合在一起,共同投奔黄埔军官学校。

一到黄埔军校,袁也烈便组织桂、滇两个军校的学生,发出声讨杨希闵,刘震寰叛军的通电。东征军回师讨伐叛军部队时,他又积极参加讨伐杨、刘叛逆的战勤工作,他和“火星社”社员为核心组成的这支队伍,在政治层面上对杨希闵和刘震寰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的致命一击,极大地鼓励了广州革命队伍的斗志,也促进了一大批被杨希闵和刘震寰蛊惑煽动者的觉醒,为保卫广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平定杨、刘叛乱之后,袁也烈留在黄埔军校,起义的普通学生分别编入第二期、第三期学生队,袁也烈作为领头人,因为在斗争中的优秀表现,以及处于平乱后的政治考虑和关系需要,他最终被分配在政治部工作,先后担任秘书股干事、宣传科科员。1925年7月,由聂荣臻、杨期纲同志介绍,袁也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袁也烈入党后,表现出积极高昂的革命热情。1925年9月,原已被打败的广东军阀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主力回师广州,平叛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之机,再次叛乱,重占潮州、汕头;盘踞广东东南部的军阀邓本殷也与其配合,企图向广州进攻。广州国民政府为彻底消灭广东省的军阀势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遂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东征军辖第1、第2、第3纵队,向东江地区陈炯明残部发动进攻。两次东征,队伍的主体都是黄埔军校学生,看着大批黄埔军校学生和军官走向前线,袁也烈一再请缨参战,最终于1925年10月被调任第四期入伍生第二团第二营第七连和第八连的指导员。而二团就在惠州飞鹅岭前线,虽然袁也烈到达惠州时,战役基本上打完,但是他还是从中深切体验到东征的惨烈和战争的残酷性。

这是袁也烈入党之后的首战,也是他一生中真正参加的首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袁也烈虽然主要负责的是清剿散兵游勇和战后防务,但是他却表现出很高的指导水平和政治工作风采,为今后戎马半生的战斗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久后,他跃马扬鞭追随惠州骄子邓演达、叶挺投身震惊中外的北伐战争。

新闻推荐

140支代表队近1200选手参赛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实习生柯承男通讯员乔凤杰袁蕴华)第22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总决赛(以下简称“"华杯赛"总决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