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座城门3戏台 年年开唱多台戏 惠东县黄埠镇“四门城”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依旧生机勃勃
城内建筑中,这座3层青砖楼最引人瞩目。
南城门。
东城门。
西城门。
这两天,在惠东县黄埠镇四门社区的南门广场戏台上正在上演白字剧,这台戏要连续唱上五六天。四门社区所在地,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东、南、西、北4个城门,被当地人称为“四门城”,城内小巷纵横如迷宫。4个城门中,有两个城门的古瓮城基本保留完好。3个城门旁边设有戏台,这3座戏台每年最少要唱4台戏。
西城门南城门保留有瓮城,城墙有?望孔
这座古城,相传当年为了抵御盗寇的骚扰,由一个叫李云溪(音)的人牵头,由居住地多个姓氏的族人,齐心合力修建起来的。
古城内虽然很大部分的古城墙遭到破坏,但东南西北4个城门还是保存完好。每个城门各供奉一位神明,供当地居民和游客参拜。保存最完好的是西城门。西城门外墙是粗大的花岗岩条石,门框和台阶也使用了花岗岩。在西城门墙外立有一块石碑。当地村民说,这块石碑是当年建城时立下的,据说刻有建城纪事。但由于岁月久远,石碑上的字已看不清,只能依稀看到石碑上雕刻有字。
西城门有两个门,第一道门外围有完整的瓮城。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似瓮,故称瓮城。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城门和瓮城门关闭,里面的人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西城门的瓮城花岗岩条石间还留有内大外小的?望孔。在第一道城门旁设有台阶,通过台阶上到瓮城的平台上,可居高临下观察瓮城内的情况。西城门供奉着“德福公”,这座庙在清道光年间进行了重修。
4个城门中,保留有瓮城的除了西城门还有南城门。南城门残留有一截弧形的城墙,还有登城墙的花岗岩台阶。外围的瓮城基本保存完好,都是粗大的花岗岩条石构建,城墙上有?望孔。瓮城城门的门额上雕刻有“肇兴门”3个字,南城门旁边是一座清代修建的观音庙。
除了西城门,其他3座城门均设有戏台
东城门原来也有瓮城,但在1984年重修时改建成房屋。城门前的花岗岩地面,已被踩踏凹进一截,不知多少人曾从这里走过。旁边有几棵古榕树,枝叶婆娑的榕树下修建了一个休闲区,还有一个纪念亭,亭内镶嵌了一块清雍正年间立的解元进士石碑。
北城门也进行了重建。如今北城门上的建筑是玉虚宫,这是一座屋顶有众多彩瓷装饰、围栏布满镂空立体石雕、木构件上都是精致木雕的两层建筑物。当地村民说,原来村民进出北城门都是走这个门。后来为了方便车行走,才在旁边开了一条便道。
东、南、北城门都设有戏台,北城门每年最少要做两台戏,每台戏唱上好几天。
城内小巷纵横如迷宫,3层青砖楼鹤立鸡群
“四门城”里保留有不少老民居。城内建筑中,有一座3层青砖楼最引人瞩目。这座青砖楼是当地林氏族人在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建的。据林氏后人说,林氏族人是明万历年间从福建迁徙到此地,至今已繁衍了27代。林氏族人迁徙到此地时,城墙已修建好,城内住有李、朱、郑、梁等姓氏人家。
林氏族人开始住在城外,后来搬迁进城内。林氏族人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逐渐从其他姓氏人手中购买了不少地,修建了房屋和祠堂。这座3层青砖楼是四世祖林本盛牵头修建的,当时作为林氏家族议事的地方。屋顶有高高的镬耳墙,第一层的外墙都是用粗大花岗岩条石修砌,墙体有80厘米厚,外墙还留有?望孔和枪眼。该建筑唯一出入口是一道用粗大花岗岩条石砌的拱门,设有两道门。大门一关,可谓是固若金汤。由于年久失修,原来的木板楼面已损坏,现被改造成3层钢筋水泥楼,但外墙还是保留原样。
城内随处可见花岗岩条石巷道。在一座“外翰第”屋外,还有两对旗杆石。多座不同姓氏的宗祠,重修后飞檐翘角、斗拱高悬,镂空雕刻、墙楣彩色壁画,古香古色,美不胜收。
“四门城”内还住着众多居民,在花岗岩石板巷,还能看到居民在石板上搓洗衣服,孩子们在小巷中玩耍嘻闹,400多年的古城依旧生机勃勃。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中洞诞生历史上多个“最早” 其集党政军于一地,建立了我军历史上最早的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医院等
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红二军使用过的枪支。红军的识别带。红军井旧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