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优先发展 教育之州亮点频现

惠州日报 2017-07-16 02:07

遨游在知识海洋的孩子们。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2011年至2016年,惠州市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2万个;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7.2万个;市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比例达87.5%,高考成绩连年获佳绩,重本和本科上线增幅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牢记“惠民之州首先是教育之州”的责任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工作要求,先后实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全覆盖、“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全覆盖,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各县(区)和乡镇的农村学校、教学点面貌一新,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全市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1 关键词学前教育

惠州市实施了第一期(2011-2013)和第二期(2014-2016)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五年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2万个,规范化幼儿园占比提高到96%;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覆盖率100%。

2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惠州市2010年承担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了基础教育学校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如期推进,扩充学位,完善办学设施。五年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7.2万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公办学校2012年已达100%,民办学校2016年超过90%。

3 关键词高中阶段教育

普职比为52:48。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自主选择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建成了特色品牌高中。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成为影响全省的美术教育特色学校。批准建设了1所综合高级中学,进行普教职教融通试验。全市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比例达87.5%,高考成绩连年获佳绩,重本和本科上线增幅远超全省平均水平。惠州市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积极探索基于“企业校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同时鼓励中职学生升学深造,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再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1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4 关键词高等教育

惠州市2012年和2014年分别建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城市职业学院,2015年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惠州博罗并顺利招生;2016年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分别签订了落户惠州的协议,成为全省五年来新增高职院校最多的地级市。2017年5月,惠州工程职业学院设立获教育部备案通过,惠州市再增1所公办高职院校。博罗县“大学小镇”建设正扎实推进。

5 关键词民办教育

全市民办教育规模占比约28%。积极引进优质名校资源在惠州市设立民办学校,扎实推进本市优质公办高中学校辐射县区民办学校。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新建民办学校,以无偿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银行三方共同监管民办学校资金,防止民办学校资金链出现危机。实施了民办学校教师免费体检和长期从教津贴制度,稳定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民办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高考、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6 关键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全市28所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建立惠港两地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办国际研究院、国际班,开设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设了华澳国际学院和中新创新创业国际学院等,实施“2+2”专本一体培养模式,建立了集教育、研究、国内外培训、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及海外教育咨询为一体的高端国际教育机构。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水平。惠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 “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实现了教师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基本持平并与公务员同步增长,“两持平”即教师与公务员持平,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持平;“一鼓励”即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广东省根据惠州市经验于2009年在全省推出教师待遇“两相当”政策。惠州市2012年开始实施边远农村山区教师特殊津贴政策,广东省2013年参照惠州市做法在全省发放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2016年全市有17637名农村教师享受月人均800元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待遇普遍高于当地城镇教师,出现了城市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任教的现象,对稳定农村师资,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效果显著。2011年开始奖励教师提升高层次学历,2016年有33人完成硕士学业获得财政1-2万元奖励资金。惠州市公办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还分别于2011年起和2014年起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免费体检待遇。

教育服务大厅全覆盖

教育服务大厅(或者服务室)全覆盖,为师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服务。我局于2005年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设立教育服务大厅,全市各县(区)教育局机关以及1500人以上学校全部设立了教育服务大厅 (或者服务室),并依托“12345市长热线”,构建起一个遍布城乡学校,能够24小时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咨询和诉求的惠州教育系统优质服务工作网络,保证群众无论线上线下,随时都能够反映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得到及时回应。我局教育服务大厅2009年获得省教育厅、省政府纠风办、省文明办联合颁发的“窗口之星”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曾经第一版专题报道了惠州市教育服务大厅工作经验。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划分政府与学校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切实扩大学校自主权,特别是扩大和尊重学校在用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多样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班主任职级制度,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抓手,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市和各县(区)100%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校外心理辅导站,由部分学校派出心理健康教师轮流值班,服务广大家长学生,并运用网络、电话、授课、会议、校讯通等多种形式,为惠州市未成年人提供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设立心理咨询室,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形成了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实施教师巡教制度

实施教师巡教制度,保障农村学校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惠州市现有农村学校443所,农村教学点372个。在中心小学的统筹调配下,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巡回教学,每天到不同的村小和教学点授课,适当给予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村小和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2014年,惠州市还把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列为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全市投入专项资金1650万元,为100%教学点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组织城镇优质学校100%结对帮扶教学点,安排教学点100%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培训学习,提升了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中国教育报》刊发《惠州市“3个100%”振兴农村教学点》,专题报道了惠州市全面提升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的系列措施及经验成效。

推进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服务企业工厂和经济转型。惠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开通惠州职业教育网,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全市现有职教实习就业基地、劳动德育基地等基地600多个,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共同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在尊重学校自主权的前提下,政府有关部门从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的角度,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落地价值的建议,并为学校间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支持。在惠州的各类企业与职业教育进行了更为有力地对接,建立了更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资源互补,促进了产业升级。

公共教育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优质高中学位直分初中学校

优质高中学位直分初中学校。全市20所省一级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五年来共将5万多个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 (含民办初中),直分比例达到50%,高出省规定比例20个百分点。

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

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招收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全市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有32万多人,其中55%入读了公办学校;对入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随迁子女,每生每年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和电子教育券补助,用于抵扣学费,减轻了随迁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享受与户籍考生同等的待遇,高中直分指标、志愿填报、高中录取分数等一视同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政策,做好外省户籍生在惠州市高考的服务工作。

保障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构建“全覆盖、零拒绝”服务体系,保障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2016年达到98.5%,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出省的目标值8.5个百分点。2014年起,惠州市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包括非本市户籍学生)每月补贴伙食交通费400—600元,鼓励残障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

实施免费营养午餐

实施免费营养午餐。惠州市2012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为义务教育农村上学路程3公里以上和城乡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免费营养餐,极大的改善了这些学生的营养状况。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食堂100%收归学校管理,其中已安装“阳光厨房”视频监控系统的学校食堂有101家,师生和家长可通过监控视频对厨房操作过程“零距离”全程监管。教育部于2016年12月28日在哈尔滨举办了 “绿色发展·绿色校园·绿色后勤”全国中小学后勤经验交流会及后勤装备成果展,惠州市智慧阳光厨房代表广东省参展,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帮扶困难学生

帮扶困难学生。惠州市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校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全市每年有近6000人受益。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儿童和补助在普惠性幼儿园入读儿童近5万人。给予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3000元。通过落实以上资助政策,彻底消除了贫困家庭子女因贫辍学现象。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全市农村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了关爱档案和联系卡,建立了学生去向“台帐”和防辍劝学制度。学校教师每人负责联系数名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并及时填报关爱档案。2012年实现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全市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198所,留守儿童放学后和周末、假日可以在学校少年宫参加书法、绘画、体育、游戏等活动,免去了在外务工家长的一些后顾之忧。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践行 “惠民之州首先是教育之州”的理念,按照省教育厅“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安全、服务、质量、品牌”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惠州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争创全省教育现代化标兵市,为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新闻推荐

城市管理,政府不再唱独角戏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报道博罗县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为城市美颜的做法成效

博罗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本报采集编者按:昨日,《人民日报》在要闻版刊发题为《广东博罗县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