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和谐文明 邻里和睦友好 身边好人点赞惠州“三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惠城区水口湖滨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文明和谐氛围。 记者香金群 摄
【编者按】身边好人是汇聚道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的榜样,也是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即日起,本报开设《每日一个赞 满满正能量》栏目,走近各个领域的身边好人,听他们讲述对文明创建的切身感受,为惠州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 “四连冠”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市民知晓率、满意度和支持率。
近年来,惠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和建设,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社区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社会组织和社工专业人才的强有力支持。因此,"三社联动"运行机制为三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供了条件。”“惠州好人”、惠城区桥西街道南坛社区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杨燕楠告诉记者,惠州市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各社区变得更加干净有序,社区居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邻里关系也愈加和谐,“最让我们开心的是,现在我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树立起了牢固的服务意识,工作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居民都十分配合,对我们也礼貌有加。”
社区环境变好,市民友好相处
据介绍,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运行机制秉持“社区事社区办、专业事专业办”原则,在社区层面上政府不再“包打天下”,从“唱主角”到“微指导”,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借助社工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性强、服务面广的服务,逐渐成为社区主要服务平台。
杨燕楠举例说,曾经有一位来自云南的年轻人到惠州工作并落户惠州,几经辗转他又回到老家工作。后来,这位年轻人联系到桥西街道南坛社区,说想为家人开具残疾证明争取补助。“了解情况后,我们热心帮忙,但由于社区事务繁多,人手有限没法一一兼顾,因此我们就请来社工帮忙。”杨燕楠说,专业社工“一对一”服务这位年轻人,并充分考虑到他住在云南的实际,帮他准备所需材料。
杨燕楠告诉记者,如今惠州不少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开设了“430课堂”,向社区有需要的家庭免费提供托管服务,为小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娱乐场所。“这种方式特别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点赞。”杨燕楠说,正是得益于文明城市创建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如今社区环境大变样,社区邻里和睦,市民友好相处。
崇德向善成为社区新风尚
“中国好人”、市曙光公益协会会长欧海燕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中级社工,她深深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比如社区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文明礼让已内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欧海燕说,专业社工已经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10年多来,她组织开展了助学、关爱残障儿童等多项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市曙光公益协会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健康成长辅导,资助100多名贫困生上学,向30多所学校赠送图书,为20多所学校建立 “曙光爱心图书馆”,向地震灾区募捐累计100多万元。
“我想给惠州文明创建点个赞!”“中国好人”、惠城区麦迪新村小区居民陈小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开展文明创建以来,她所居住的社区发生了明显变化。“社区创文氛围浓厚,社工经常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亲密,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如今,社区居民更加讲卫生、守秩序。”陈小利告诉记者,如今,崇德向善已成为社区新风尚。本报记者游璇钰
新闻推荐
仲恺区成均馆大学下月召开对接会 杨鹏飞率队赴韩考察LG伊诺特、三星电子总部和成均馆大学
杨鹏飞一行参观三星公司展厅,并留下美好祝愿。本报讯日前,区委书记杨鹏飞率队访韩,考察了LG伊诺特总部、三星电子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