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指导扶上马送一程 惠州市科技部门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提供精准服务

惠州日报 2017-07-24 01:45

惠企加紧提交材料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科宣 摄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在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推荐208家企业的基础上,惠州市正紧锣密鼓开展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工作,拟再推荐300家以上企业。今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将突破800家。

7月22日,记者在市科技局会议室看到,十余位来自省里的专家、教授正埋头仔细审阅企业申报材料,为惠州市今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进行预评审。据了解,这是市科技局服务和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措施之一。事实上,近年来,惠州市科技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再只看数量的“成绩单”,而是更加注重对申报企业的服务和辅导,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精准服务

针对不同企业分类建立专家指导团

近年来,惠州市不断探索新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辅导。去年底,市科技局对需要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有意愿申报但条件不够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群体,分类建立专家指导团,“一对一”进行精确“把脉”。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李伟光教授告诉记者,他已连续多次参与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评审工作。“组织专家评审,说明惠州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工作。”李伟光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认定工作从2008年开始,2016年对申报标准进行修订。通过评审能让企业明白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要求,同时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李伟光告诉记者,惠州的申报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从数量上来说,这批参评企业有300多家;从质量上来说,绝大多数企业不会在"易错项"上摔跟头了。”李伟光说,过去惠州申报企业面临的瓶颈和短板主要是科技人才和专利两方面,通过这次预评审他看到惠州企业比以往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产权,短板渐渐被“补长”。

李伟光建议,惠州的申报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持续推动技术改造,注重提升内在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高更远。

专业服务

组织科技服务机构辅导申报企业

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管理也是惠州市服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措施。据悉,惠州市现有具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辅导服务能力的服务机构35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辅导服务从业人员400多人,今年以来已组织8轮800多人次参加专业化培训,企业对本土服务机构的业务认可度不断提升。惠州市还探索推出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服务机构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

据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经理罗志宏介绍,今年来已有四五十家企业主动向该公司提出科技服务需求。“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现在企业不再单纯为了拿牌子而拿牌子,而是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罗志宏告诉记者,科技服务公司能在研发、管理等方面指导企业,使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提高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

据了解,市科技局还联合科技服务机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邀请省专家进行技术水平初评“双把关”,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得到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17家惠企入围省树标提质重点联系高企

今年3月,惠州市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工程,指导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今年5月,惠州市17家企业入围“广东省树标提质重点联系高新技术企业”,排名全省第5;12家入选“税收贡献100强”、18家入选 “创新综合实力100强”、12家入选“经营成长性100强”。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引导上述三类百强企业争取省市金融、人才、用地、税收等更多优质创新资源的支持和倾斜,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市科技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说。

针对综合指标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惠州市将进行重点培育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和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科学归集研发投入、建立研发辅助明细账、挖掘获得知识产权、组织成果转化。此外,市科技局还探索校政联合育人模式,联合惠州学院打造协同育人“双创管理实验班”,采用“课程+实训+实习”教学模式,探索“校—政—行—企”四方协同育人模式,第一批55名毕业生进入“双创”服务行业,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注入一批专业人才,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科宣

新闻推荐

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落幕 惠州市57篇作品46名老师获奖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周瑞彬李世杰)日前,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