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患者满意度高 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被评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
黄主任和同事们讨论患者病情。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黄主任在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黄主任在和同事们做工作总结。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市中医医院黄献华主任。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内二科团队合影。
多功能艾灸仪。
患者在使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扫微信订阅号:获取最新资讯、养生保健知识。
扫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支付、看报告。
专家简介
黄献华
惠州市中医医院内二科(消化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岭南名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委员,惠州市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他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广州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胃肠镜和病理。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病或并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肠息肉、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结石、急慢性胰腺炎等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肝衰竭方面有丰富成熟经验。其自拟祛湿和胃方治疗湿困脾胃型胃痛、痞满,益气润肠方治疗气血亏虚型便秘均获得满意疗效。
“记者,麻烦您等一下,我先帮这位患者看完再过来。”在惠州市中医医院内二科(消化内科),专程来找该科室带头人黄献华看病的患者可不少,临到采访约定时间,还有一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敲响了办公室的门。在记者旁观并感叹黄献华对患者的耐心和细心时,一旁的医生护士也忍不住点赞道:“是啊,平时黄主任常说,先辩证才能对症下药,所以他问诊都特别细致,而且在治疗的同时还不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呢!”
据悉,这正是黄献华倡导的“三位一体”治疗理念——对症治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三者缺一不可。在他的带领下,内二科组建了一支仁心仁术的医护团队,在治疗脾胃病、肝病和老年病等方面经验丰富、颇受认可,占据科室“半壁江山”的崭新锦旗便是患者满意度的生动诠释。目前,该科室也被评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
应运而生
功能性胃肠病易反复,中医治疗有优势
“在我科门诊中,60%~70%的患者都因功能性胃肠病而来。”市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黄献华介绍说,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
黄献华提到,功能性胃肠病有一定共性,比如其主要临床表现多为食欲不振、早饱、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排便困难等,最重要的是,尽管该病种治疗方案多样,但依然存在病情经常出现反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棘手现状。“在此背景下,以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就有了更明显的优势,所以消化内科也被视为中医优势科室。”黄献华解释说,一方面,作为常见病的功能性胃肠病自古就存在,所以历代中医医者对该病种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另一方面,中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兼顾调理巩固,能够降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复发概率。
值得一提的是,功能性胃肠病之所以越来越高发,与其多样化的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据黄献华介绍,功能性胃肠病的常见诱发因素有以下五大类:
饮食因素。功能性胃肠病和器质性胃肠病同样都受饮食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器质性应多注重避忌,即少吃或不吃某种事物。而功能性的则应注重适应,即对不适应的或不耐受的食物如寒凉、辛辣、甜腻之品不宜完全、长期禁忌,反而应适当少量、逐渐加食使之适应会更好。
气候因素。时令更替,气温骤变,会影响胃肠功能。对于“季节性致病因素”预防虽然很重要,但又防不胜防,实际上预防性用药价值不大。平素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减少气候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
情志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与功能性胃肠病的犯病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形体和神志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健康状态,当身心失和时,会引起形神失调,产生疾病,因而保持清净的心境和寡欲的精神,使身心和谐、形神平衡、胃肠安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知识的滥播,有些患者从不同渠道获得医疗信息,往往会与自己的疾病症状对号入座,增加患者的忧虑,从而加重病情。
职业因素。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不同。其中,军人、警察、销售员、公务员、记者、医护人员等职业其发病率较高,高中学生也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高发群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群体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或应酬较多等打乱了胃肠的生物钟,另一方面上述群体时常处于紧张、思考、焦虑等应激状态下,易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因素。如酒、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五味偏嗜、饥饱无度、饮食作息不规律都会影响胃肠功能。
心系患者
坚持“三位一体”治疗理念贴心接诊
“基于功能性胃肠病的多诱因性和多反复性,贯彻"未病先防"的思想十分重要。”据了解,多年来,黄献华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三位一体”治疗理念:即对症治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三管齐下,这样的“一条龙”服务也落实在了黄献华的每一位患者身上、每一次看病过程中。
如何对症治疗?辩证自是首要。“辩证不能照本宣科,而要依据患者实际和临床经验临证准确判断。”黄献华自1992年以来便从事消化内科的诊治工作,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广州南方医院进修相关领域,并在市中医医院跟随夏永国、陈奖文等老中医学习,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对脾胃病独到的见解,常常在首次诊治当中就能较为准确地找出病因,辨证施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大概也得益于我在诊治时"两条腿"走路,即在望闻问切的同时辅以西医体格检查,从而能够在患者就诊时迅速找准方向,避免其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黄献华非常重视患者的就诊体验,他提到,功能性胃肠病存在反复发作和长期不愈的特点,患者很容易因不能正确认识疾病而感到焦虑,这对病情是极其不利的。这就需要医生具备足够的耐心,用通俗易懂且合适的语言去解释病情,疏导其不良情绪,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旁的护士则补充道,黄献华的问诊时间通常都超过6分钟,哪怕门诊患者多,他也从不马虎,而在收治住院患者时,遇上复杂的病情,黄主任便花上半个小时时间去听、去问、去解释。因此,常常有患者满面愁容进去,带着欣慰的笑容出来,还不忘点赞黄主任:“这么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医生真是难得!”
从紫金慕名而来求医的王阿姨(化名)就对此深有感触。40岁的王阿姨家里是务农的,3年前,她反复出现脘腹痛、腹泻,发作时还伴有胸闷、头昏、咽喉痰样感,两年多来她奔波于紫金、惠州、广州多家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就医,但总是治标不治本,很快病情又反复了。为此,她深感困扰,家庭关系又出现不和,短短两年就消瘦了近10斤。
黄献华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对其诊断为胃脘痛、脾胃虚弱挟肝郁挟痰湿。对症下药自然难不倒黄献华,但他深知,患者的病情反复与其生活习惯和情绪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不仅耐心地听患者自述病痛,还将其带来的厚厚一叠外院检查结果一一查看,并耐心解释给患者听,消除她久病不愈的忧虑和恐惧感。随后,他又对患者进行了详尽的饮食指导,并换位思考地宽慰她:“你的病情没有想象中严重,要放宽心、开朗些。平时吃饭要有规律,不要为了赶着干完手头那一点农活就耽误吃饭,你按时吃饭不生病了,不就能更好更快地干活了吗?”王阿姨这才露出笑容,边点头边说“有道理,还是黄主任懂我”。连陪同她的家属都表示,经过黄主任这一番通俗易懂又详尽的病情解释,自己也懂得这个病的来龙去脉了。
难怪有患者在感谢信中点赞称:消化内科虽然并不像危急重病科室般时刻上演着生死时速的抢救大片,但在这一问一答的望闻问切中,却更流露出医患间健康所系的脉脉真情。
团队发力
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减轻患者痛苦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黄献华看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有技术的开展都依赖于团队发力。在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团队这样一支给力的团队的推动下,该科也开展了一系列颇具中医特色的疗法与技术项目。
该科室副主任凌家生举例说,他们目前常用的中医硬膏就是一大特色。据介绍,针对消化内科患者常见的腹痛、腹胀,他们开具个性化处方,并将其制成中药硬膏直接外敷,主要治疗寒症、热症、瘀症、气滞症所致的腹痛、腹胀。该疗法无痛无创,简单便捷,备受患者青睐。
该科室护士长张丽霞则提到,多功能艾灸仪和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也是内二科的特色技术。其中,多功能艾灸仪用于寒症所致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记者看到,患者腹上敷着一个类似小枕头的设备,里面以专用艾绒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及磁化装置的艾腔中,通过加热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温经止痛的目的。该科3年来使用达9000多人次。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则以红外光照射肝部,操作十分便捷,是应用脉动生物信息技术,从连接在患者手中的接收器自动提取患者的心率信号,发出与患者心率节律相同并和人体蛋白质震动频率基本一致的电磁波,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脏的免疫诱导因子的产生,促进肝病患者的康复。该科室从2015年开始应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2年多时间应用300多例。
此外,由该科内镜中心主任宋斌主持完成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也是一大亮点。据悉,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能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该科2015年开展至今已成功切除20多例食管、胃、大肠的粘膜下肿物,有平滑肌瘤、类癌、早期癌症。
患者信赖
对棘手肝病不言弃,收获一批“铁粉”
值得一提的是,市中医医院内二科还特别开设了肝病专科,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等的主任中医师王海燕便是肝病专科的骨干力量之一。
肝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漏诊,而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非常棘手,此时,医生的准确判断与消除诱因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64岁的叶伯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年来反复腹胀、乏力,还合并有肝源性糖尿病,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胆囊多发结石。“当时,叶伯因为右小腿红肿伴发热来我们科室住院,而且出现间断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王海燕回忆说,他们立即为叶伯做了详细检查,诊断其为肝功能衰竭C级、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并左心功能不全、急性重症肺炎、急性糖尿病性皮肤感染,因而立即对症治疗,当天叶伯就有所好转。
然而,两周后,叶伯的咳嗽却加重了,而且嗜睡,精神萎靡,一检查发现双下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科室进行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是肝性脑病昏迷前期!于是,他们再一次凭借经验,以药物为武器,与病魔抗争,同时争分夺秒进行痰培养查找病菌,再精准治疗,3天后,叶伯的神志、定位定向能力恢复正常,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一个月后,叶伯顺利出院了。
这样一例以准确判断为前提,消除诱因为根本,根据肝昏迷发病机制应对处理综合治疗的成功救治的病例并非个案,在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几乎每天都上演着让人胆战心惊却又化险为夷的情景。更让患者和家属感动的是,只要有一线希望,该科的医护团队都全力以赴、绝不放弃,坚持门诊出诊的马淑智副主任医师也同样如此,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如今,该科已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无论在外地还是在本地,都坚持回来复诊,只因“在你们这里看病有效、心里踏实”……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马丽昕 李连君
新闻推荐
惠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冰激凌机清洁状况。本报记者张斐通讯员许魁摄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许魁)日前,美国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