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社会化普法教育新格局

惠州日报 2017-07-31 01: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普法工作而言,这个“利器”便是社会化普法教育新格局。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精心谋划、大胆创新,致力打造社会化普法新平台,努力构建 “全市一张网”普法新格局,真正实现了报纸有专刊、电台有专栏、电视有专题、乡村有讲堂,新媒体有“两微”“两网”、又有移动客户端“惠州e普法”平台,全媒体、全覆盖、全天候普法教育“全市一张网”。

这是惠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和“七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省司法厅有关领导在惠调研指示的具体举措。

普法手段由单一转向多元,赋予普法工作时代性。长期以来,普法宣传主要依靠摆摊设点发资料、流动广播宣传车,宣传手段不但单一,而且多局限于一些特定节日。只有克服传统宣传方式单一、低效的弊端,实现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新媒体和移动自媒体以及乡村讲堂的全媒介多渠道、全覆盖多手段宣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交给群众,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个性化、多元化普法需求,由此大大提高普法工作效率、强化普法宣传氛围。

普法内容由“漫灌”转向“滴灌”,增强普法工作精准性。传统普法宣传,面对不特定受众采取“大水漫灌”,往往只是“自弹自唱”“自说自话”,不考虑也无法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只有细分普法目标受众,充分利用不同传播方式,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对接不同受众需求,推送相关普法内容,才能推动普法工作精细化、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比如报纸有读者群体,以具有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为主;电视和讲堂有观众群体,以广大农村居民和基层群众为主。此外,网络新媒体,特别是移动自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针对以青少年和年轻人为主的网友群体,全天候24小时进行“精准滴灌”。

从“要我普法”转向“我要普法”,奏响普法工作“大合唱”。普法工作绝非一家一部门的事,必须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形成各级各部门戮力同心、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普法教育新格局。全媒体、全覆盖、全天候普法,已成为惠州法治宣传工作的新阵地,也为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夯实普法责任制开展部门和行业普法,为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普法搭建了重要平台。

立足新起点,同心同向,努力构建社会化普法教育新格局,必将开创惠州普法工作新局面、实现全市普法工作新跨越。 (白 璐)

新闻推荐

惠州市直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本报讯(记者黄晓娜实习生张中彦)市直机关代表团党代表第一调研组日前来到惠城区,开展主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城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