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申报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文广新局致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市文广新局局长朱伟思接受《东江时报》记者采访。《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魏军 摄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通讯员魏军
“经过多年的坚持,文明创建已成为文化系统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任务,融入到文化建设日常工作当中。”日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伟思接受《东江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该局从硬件设施提升及软性内容供给两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在文物保护方面,该局正积极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新增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费开放1249个村(街道)文化室
文明与文化属于共融共通关系,文化繁荣的程度决定了城市文明的高度,市民文明素养水平的高低反过来对文化发展具有巨大的促动和影响作用。
朱伟思说,在过去的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创建过程中,全市文化系统积极推进文化惠州建设,特别是通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的国家和省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为惠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文化系统也通过“三连冠”的争创解决了文化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谋求了更多文化福利,文化惠民成果更加丰富,形成了文明创建与文化发展“双赢互动”的良好局面。
“今年来,市文广新局从硬件设施提升及软性内容供给两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朱伟思说,该局大力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基础,做好全市3个市级文化场馆、16个县(区)级文化场馆、73个乡镇(街道办)文化站、1249个村(街道)文化室免费开放工作,同时,加大力度进一步巩固文化设施达标升级工作成果,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朱伟思说,该局还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同时落实公共文化改革试点任务,此外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全市文化部门继续扎实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工作。今年1至4月共完成公益放场次为4243场,面向农民工放映119场,惠及观众达58万多人次;完成送戏下乡20场。
修缮不可移动文物
惠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4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截至今年3月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10条,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省级项目21项,市级项目54项,县区级项目95项。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明城市创建增光添彩。”朱伟思说,该局全力开展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的申报升级工作。自2016年9月开始,惠州市部署开展了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公布工作,在各县(区)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现正对20个拟公布项目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完意见后将报市政府审定公布,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工作部署,惠州市积极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我们计划提交12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材料申报国保,力争新增一批国保单位。”
市文广新局还积极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朱伟思介绍,近年来,一批复原惠州历史风貌,展现城市文脉的文化、文物项目启动建设,各项目进展顺利。目前,重修东坡祠和抢救维修宾兴馆项目正有序推进,同时,正指导相关县区推进陈百万家族建筑群、鹤湖围等一批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此外,还按照市委关于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配合有关单位做好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布展工作。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惠州地区文化资源,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日常保护与管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6月7日,2017年高考将开考。昨日是高三学子在教室上的最后一天课,惠州学子以各种方式减压迎接高考。这是市实验中学学生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