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惠州小伙曾到印度工作 惠州人在国外 编者按
林洛申年龄:27岁出生地:中国深圳工作:在惠城区水口经营农庄
林洛申(右)在印度工作时,与印度同事合影。
林洛申(左二)在阿根廷留学时与同学合影。
林洛申(左二)在印度工作时,与印度同事一起就餐。
林洛申在现在经营的农庄里教员工炒菜。
AbhaiKumar最爱的惠州美食是“阿嬷叫”。
Abhai喜欢在手腕上戴串珠。
Abhai到惠州才半个月,朋友还不多。
Abhai在惠州享受中式传统的艾灸养生和按摩。
Abhai目前在惠州一家瑜伽俱乐部当瑜伽老师。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惠州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惠州年轻人“走出去”,而这座城市也吸引许多国外年轻人“走进来”。中国与印度,亚洲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自古至今交流不息,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这两位青年,同样是27岁,一个是惠州新客家,曾经到印度工作;一个是印度人,如今到惠州工作。惠州这座城市,就是他们的交集。
林洛申虽然长着一副娃娃脸,却很稳重,浅色的衬衫很贴身,头发剪得很短,给白净的脸庞添上一丝成熟的味道。他身上惟一的装饰,是手腕上的串珠,当需要思考的时候,喜欢摸着串珠。
这位27岁的年轻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大学留学南美阿根廷,在南半球的阳光下呆了4年;回国后设计服装,在淘宝上经营自己的牌子;进入亚马逊中国公司,被派遣到印度工作,培训当地员工;辞职后到惠州帮助母亲,成为新惠州人,重新学餐饮管理,在水口负责经营农庄“红灶坊”。对于自己的经历,林洛申笑着说很值得,如果可以“倒带”,还愿意再来一次。
留学阿根廷4年
林洛申的母亲是个温柔的女强人,年轻时离异,带着一对儿女打拼,闯出自己的事业。也许是母亲的坚强,让林洛申性格有着很强的独立性。2008年在深圳读高三时,他没有参加高考,而是选择到阿根廷留学。
“选择留学阿根廷的就我一个,因为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欧美和澳洲。”当时,他对这个南美国家的认识,只有足球和探戈。“我不想去主流的国家,想去一个没人去的国家,学一门小语种,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阿根廷说的是西班牙语,林洛申很坚定自己的选择,那一年他18岁。转机南非,飞了48小时,林洛申一个人到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入大学,成为一名留学生。“当时觉得西班牙语很难,尤其我选择和阿根廷学生住在一起,闹出不少笑话。”一年语言预科后,他觉得西班牙语真不难学,反倒是同学觉得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即便西班牙语的语速再快,也比不上中文,“我打电话给妈妈时,舍友说,你们中国人怎么说话这么快,要说这么多。哈哈,当时觉得很有成就感。”
南美人留给林洛申印象最深刻的,是热情却又懒散。“一见面就贴面打招呼,教授带的课,学生彼此都要贴面打招呼。每一轮招呼下来,我觉得脸都贴热了,还沾上女生浓浓的化妆品,刚到的时候真是受不了。”阿根廷人的懒散与不守时也是出了名的,“即便约好5点见面,6点能来齐人已经不错了,他们还觉得迟到一个小时是理所当然的,你准时是太不可思议了”。
林洛申在阿根廷学的是服装设计,为了省钱,4年里他一次都没回国,也没出国旅行。“回国一趟机票就要一万多元,即便妈妈愿意出,我也不愿意。”留学4年,林洛申熟练掌握英语、西班牙语,足球比赛也看了不少,只是依旧没被当地人同化而疯狂爱上足球。
到印度遭遇“下马威”
4年后,林洛申毕业回国,到深圳创业。他在淘宝开了服装店,专卖自己设计的服装,坚持了两年。
因为外语流利,林洛申关掉了淘宝店,进入亚马逊中国公司做电子商务品牌,负责加拿大、西班牙市场。2015年5月,公司派遣他到印度开拓市场,培训当地员工。就这样,林洛申与印度有了交集。
“在印度机场,感觉还挺好的,很有特色。但是,一出机场,看着外面所有人用一种过度关注的眼光盯着你,我同事差点退回机场。印度人的眼光,和南美人完全不一样,南美人很坦荡,印度人很渴望,那一瞬间,我都紧张。”幸好经验丰富,林洛申顺利坐上车,到了公司。
当时到印度是为了培训当地员工,林洛申主要在新德里和古德刚这两个城市,公司的印度员工有10多位,几乎都是年轻人。“印度人的英语很好,随着互联网普及,他们的年轻人更容易熟悉欧美情况。”在林洛申印象中,印度的年轻人热情、好学、有信仰,“只是,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南美人有得拼,也是极不守时的”。
即便做了充分的准备,林洛申依旧觉得新德里的空气实在糟糕,交通混乱,他把印度的交通工具都乘了个遍,最后对印度的“开挂”式交通已经“无力吐槽”。“公交车从来不关门,到了站点你自己跳下去,我第一次搭公交,因为没有报站名,车子到站点几乎不停的,我都不知道怎么下车。”当他向印度同事说起这事时,对方告诉他,动作要快,下车要一下子跳下去,上车要找准时机蹦上去。
学着与印度人相处
林洛申在印度工作一个多月,饮食成了他和中国同事遇到的最大难题。“我到了印度才知道,咖喱是五颜六色的,天知道他们用什么染了这么多颜色。但是,印度咖喱真不符合我们中国人口味,很难吃。”他和同事带去的老干妈、榨菜,不到一个星期就吃完了,没了祖国的调料,他开始了印度试吃。
令林洛申最难以接受的是,印度肉类很少,因为宗教信仰,牛在印度备受尊重不能宰杀,所以牛肉是见不到的,印度有许多穆斯林,猪肉也几乎没有,肉类只有鸡肉,做法简单。“印度普遍吃素,我到了那里,吃馕吃到怕。还有印度酸奶,简直酸得你受不了,到那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国内的酸奶简直是美味。”说起饮食,林洛申觉得,出了国才真正体会到为何中国被称为美食大国。
“印度人也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民族,有些个人习惯他们彼此都不敢提。”林洛申仍记得,公司有位印度人体味特别重,不知是否常常不洗澡,令中国人受不了,他悄悄跟印度同事说这事,印度同事全部点头,说他们都受不了;林洛申希望他们能委婉提醒对方,结果印度同事睁大眼睛全部拒绝,认为他们不能提这个要求,最好通过他这位外国人当面跟对方说。“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和一位印度主管委婉地向这位同事表达意见,他好了几天,后来依旧如此,我也只能继续忍了。”
至今,林洛申依旧和曾经的印度同事保持着联系,他常常向他们介绍中国,邀请他们到中国来看看。
对话惠州有家的感觉
东时记者:在深圳工作很好,辞职来惠州,会遗憾么?
林洛申:不会。几年前妈妈到惠州,身体变得很好,她很喜欢这座城市,在这里重新创业,我过来帮她经营,重新学习,等于在惠州开创自己的另一番事业。
东时记者:是否觉得以前的经验用不上?
林洛申:人生在不同阶段,经历总是不同的,也就给你积累不同的经验。之前留学阿根廷、当设计师、到印度工作,给我带来丰富的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知识。去年我来到惠州经营农庄,从内部设计到经营之道,很多都是之前的经验给了很大的帮助。
东时记者:有在惠州常住的打算吗?
林洛申:我们在惠州落脚了。这座城市真的很舒服,我们不仅在这里投资经营,开个3000多平方米的农庄,也在惠州南部新城买了房子,差不多可以住进去了。
东时记者:在国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林洛申:保持独立,多交流,多学习,尝试去理解他们。例如阿根廷的马黛茶,他们国家喝茶的方法是用一个很精致的茶壶,上面一根吸管,泡一壶茶,每个人轮着吸。我们会认为很不卫生,但是到了那里,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你应该要尝试这样的生活习惯。
本组文字《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李向英本组图片《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翻拍
对话想找个中国的女朋友
东时记者:你有许多兄弟姐妹吗?
Abhai:事实上,我只有一个弟弟……
东时记者:不是吧。一般的印度家庭,不都是有许多孩子的吗?
Abhai:是的,但是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只是,我的家族也很大,我有许多叔叔。家族聚会的时候,有五十多人。
东时记者:到这里,有和家人联系吗?
Abhai:我常常和妈妈联系,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妈妈。
东时记者:有打算在这里找女朋友或者结婚吗?
Abhai:我不想找外国的女朋友……
东时记者:包括中国的?
Abhai:不是的,这里不包括中国的女孩。因为中国的女孩和印度女孩很像,都比较传统,我比较喜欢传统一点的女孩。
本组文字《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李向英本组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周楠摄
外国人在惠州
一个印度小伙来惠州教瑜伽
AbhaiKumar,一个很典型的印度小伙,皮肤黝黑,一头浓密的黑色卷发剪得很短,穿着蓝黑色的印度传统长衫kurta,灰色花纹披肩端正地披在肩上,手腕上戴着串珠。他有着南亚人种特有的修长身材,眼眶深邃,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这是一身“非正式”的印度打扮,他与东时记者见面时没穿印度传统的紧身长裤和皮凉鞋,而是穿着黑色运动裤和运动鞋。因为,他是一位瑜伽老师。
今年5月,经过严格的申请和证明,27岁的AbhaiKumar领取了中国大使馆发放的工作签证,取得在中国工作的资格。惠州,就是他的工作地。
来中国学好普通话
AbhaiKumar并非第一次踏上中国。事实上,4年前,他到澳门教学瑜伽3年,然后到厦门进行短暂的停留。即便如此,AbhaiKumar的中文只停留在会说几个简单的词语上,“谢谢”“你好”“一点点”“是的”,说得最多的是“中文,很难”。所以,我们的对话,是用英语+翻译进行。
我们第一个疑问,是Abhai为何来惠州?他告诉我们,因为之前在澳门与厦门都是进行瑜伽教学,随着中国的开放,有不少印度人在中国教学瑜伽,大家彼此都认识,组建了一个群体交流,也与中国各地的瑜伽老师互动。Abhai与一位香港瑜伽老师认识,经她的推荐,听说“惠州”这个城市很美,缺乏专业出身的瑜伽老师,所以接受了惠州瑜伽俱乐部“VYOGA”的工作邀请,在他们的帮助下申请工作签证,到惠州工作。
“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和美食,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学习不同的知识,所以我来到中国,我想学好普通话。”说到来中国,这位印度小伙在读大学的时候,就认为印度与中国历史有许多渊源,“大学时就听说中国历史、中国故事,虽然我在大学时没有接触过中国人,但是那时就想着要到中国看看。”
2013年,Abhai实现读书时的愿望,到了澳门。“你知道的,澳门很小,但是我还是很惊奇。后来,有朋友在微信群里晒中国内地的照片,我更加好奇,哇,这些地方这么有趣,这么神奇。后来,我到了厦门,才知道中国真的好大。”
即便喜欢中国的美食,Abhai对中国饮食还是很不习惯。“中国饮食和印度完全不一样,很多我没办法接受,我甚至不会做饭。”提到吃,Abhai还在适应中,最初他甚至把印度咖喱料带到中国,做印度菜。
大学专业修瑜伽6年
Abhai1990年出生于印度的Deoria(德奥里亚),这是印度UttarPradesh(北方邦)的一个小城市,位于印度北部,临近印度边境城市Kushinagar(拘尸那伽),毗邻尼泊尔。看着我们对他说出的“hometown”一脸陌生,Abhai连忙解释,“印度北方邦是一个很大的区域,首府是Lucknow(洛克瑙),新德里、阿格拉、瓦拉纳西都在北方邦。我的家乡靠近尼泊尔,走过去就是尼泊尔了。”
2009年,Abhai在印度DevSanskritiVishvidyalaya大学取得瑜伽科学及印度文化学士学位,2012年他继续在这所大学拿到了瑜伽学硕士学位。DevSanskritiVishvidyalaya(音译“德夫·圣斯克里提·维什维迪亚拉雅大学”,简称“DSVV”)是印度一所梵文大学,以宗教和瑜伽研究教学为主。Abhai介绍,从2006年进入大学,他就开始练习瑜伽。“我99%的时间都在练习瑜伽,瑜伽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瑜伽也是生活的艺术。”
对于瑜伽,Abhai解释,印度大学对瑜伽专业分得细,有学术研究和实践技艺,他们还要学意境、宗教、解剖、历史、哲学等科目,以便更深入、系统了解瑜伽。“当然,只有你练习了瑜伽,把瑜伽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你才能更能理解。”
Abhai还介绍,他们专业的班级里,有40位女生、20位男生,“但是整个大学学瑜伽的还是男生多”。学校的校规十分严格,男生不能穿牛仔裤,女生不能穿短裙子,必须严格按照专业要求作息。“如果我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或者牛仔裤,我只能在晚上偷偷穿上,然后孤芳自赏一下。”Abhai笑着说。
在印度,瑜伽是否很普及呢?面对这个问题,Abhai用了一个生动的对比,“这就像我们认为,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学功夫一样。”他说,印度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有瑜伽课程,只是比较浅显,这是印度政府推广瑜伽的一个举措。
希望在惠州闯出“小天地”
Abhai就像印度人一样,热情、健谈,当我们睁大眼睛表示不懂他的意思时,他就会用更多的句子解释一个单词或者一句话。他不忌讳谈到宗教、家庭,也理解我们对瑜伽的疑虑,更乐意解释中国人对印度的一些误解。当我们问他,右臂上的红色文身有什么宗教含义吗?他难得哈哈大笑,“没有,这个文身是当年在澳门教学的时候,认识一个泰国的朋友,于是跟着这位朋友去泰国旅行,在一个文身店里,看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图案,于是就文上了。很随机的,至今不明白这个图案的含义……”
Abhai认为,中国人给他的印象是友善、热情、努力,和中国人在一起,交流可以很多方面,这有助于他认识这个国家。“只是,我刚刚到惠州,还没有机会认识很多朋友,所以也没时间去逛惠州。”Abhai拿到工作签证,从印度来到惠州才半个月,住在俱乐部为他租的宿舍里,一直在忙着准备教学,“我希望在惠州好好工作、赚钱,在这座城市闯出一片瑜伽的小天地,让我的父母为我感到骄傲。”
对于惠州这座和他家乡完全不同的城市,Abhai很感兴趣,表示有时间要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当我们跟他说起最近在国内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他挡不住兴奋,连连说:“我看了,看了,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演员是我很喜欢的。”这位27岁的印度小伙忍不住抖动着上身和双腿,做了几个印度舞蹈动作,完全忘记自己左腿受伤带来的疼痛。
人物名片
AbhaiKumar年龄:27岁出生地:印度的Deoria(德奥里亚)工作:惠州一家瑜伽俱乐部瑜伽老师
新闻推荐
传统龙舟正在彩排演练,为巡游和比赛做准备。《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摄东江时报讯记者朱丽婷经过昨日的资格赛争夺,获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