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大地上” 首届中国科交会缔结“惠州之恋”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跨入新阶段
6月22日,中国首届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惠州会展中心开幕,《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左二)跟随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於巧红(左三)逛展会了解企业对科研成果的需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廖桂旭 李向英 范文燕 “收获颇丰,发现了14项可合作的科技成果。”昨日,连续3天在惠州会展中心“猎会”的力王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强有点喜出望外,“与天津大学等4所高校签下价值210万元意向合作。”
张立强要“猎”的对象,是适合公司产品研发合作的高校。6月22日~24日,中国首届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下称“科交会”)在广东惠州举行,300多所国内外高校亮出 “黑科技”,2000多家企业伸出橄榄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驱动,高校是科技创新主力军,企业是成果转化主战场。然而,关于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业内一直流传着只有10%的数据。高校科技成果被诟病脱离市场,“以论文形式种在纸面上”。
对此,参加科交会多数院校表示要 “正名”。“我校去年的转化率超四成。”带着64项科技成果参展的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说,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后,系列政策出台,打通产学研的“任督二脉”,成果转化跟职称、晋升挂钩,“高校做科研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
张立强作为一家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高新材料供应商掌门人,吉林大学展出的一种纤维材料让他感兴趣,良好的耐热性正好可替代公司原来产品。他对高校科技成果也有了新认识,“越来越接地气”!
近万项科技成果聚集,重点推介展示6600项,安排100个重点项目进行路演。经过3天“约会”,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2宗,金额510亿元。
校地合作也令人瞩目,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985”“211”高校同意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总投资350亿元。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首届科交会组委会秘书长李志民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组织高校科技资源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会,在高校成果转化需求和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之间架起了一座 “鹊桥”,使得高校与企业“联姻”、专家与企业家“恋爱”、科研与市场“生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高校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发挥效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说,过去科研更多以发论文为导向,现在考核体系正在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而首届科交会缔结的“惠州之恋”,标志着中国高校和企业合作跨入新的历史阶段,那是“将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大地上”的蔚然图景。
新闻推荐
“像我这样的分数,怎么选学校比较好?”“填志愿时,优先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今年招考政策出现了新情况,填志愿会受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