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知识下乡上街法援律师进家入户 惠城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惠州日报 2017-06-02 04:18

图1:法律援助宣传进农村。

图2:秦瑞进老人将锦旗送到法援律师手中。

图3:法援律师上门为群众提供法援服务。

“感谢你们为我们做主,你们是名副其实的"扶弱扬善司法为民"的人。”日前,今年已经快70岁的老人秦瑞进代表13名老人向惠城区司法局送上写着“扶弱扬善 司法为民”的锦旗。

“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收到受助人送来的锦旗。”惠城区法律援助处负责人黄积峰说,2016年惠城法援处还荣获“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惠城区不断优化法律援助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拓宽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覆盖面,除完善镇(街道)、村(社区)援助网络外,还专门成立了“惠城区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纵横延伸法律援助工作网点的方法,方便老年人就近申请获得法律援助。目前,在惠城区范围内,老年人在居住地就能找到法律援助受理点,老年人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基本形成。

●案例

法援律师助13老人解决房屋征收纠纷

“当时安置费被停,我们除了上访外,没想过还有法律援助这条渠道,也没想到有人会免费为我们打官司,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秦瑞进说。

原来,2006年惠州市×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惠州市×骏实业有限公司等与包括秦瑞进在内的16户业主签订多份房屋征收合同。当中有3户选择货币补偿,其余的13户选择产权置换。然而,至2015年6月,上述公司仍然未能按时交付新房,工地也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且开始停止支付13户业主安置费。秦瑞进就是这13户中的一户,为此,他和其他12户业主多次向市和城区信访部门反映和投诉。

“我们了解到,这13名上访的多数是70岁的老人,就为他们安排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惠城区司法局局长曾伟德介绍说,去年6月,信访部门将这13名上访老人引导到该局,在了解了情况后,该局马上安排法援律师跟进。

惠城区法律援助处帮助13户业主多方收集维权证据,从法律角度讲解维权的策略,最终与13个申请人达成共识,向惠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承办律师据理力争下,最终惠城区人民法院采纳了律师意见,按被告同意置换给13户业主的建筑面积,和被拆房屋所在区域新建楼盘预售商品房签约均价计算赔偿金额,支持了13户业主的诉讼请求。同年年底,惠城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基本支持13名老人的诉讼请求。

●措施

法律援助宣传“零死角”

近年来,惠城区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做到宣传“零死角”。如每年“法律援助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节假日期间,都会组织人员下乡上街进行宣传;依托法制副主任工作平台,组织律师进家入户,向老年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宣讲法律援助基本常识;编印《12348法律援助联系卡》,把老年人法律援助经常涉及的法律事项的基本知识编印成宣传单张,依托法律援助站和村(社区)发放到老年人手中,做到村(社区)老年人法律援助政策法规全覆盖。

此外,除了在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上做宣传,还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也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法律援助基本常识。

村(社区)设立法援联系点

为方便老年人就近申请获得法律援助,惠城区已建立起纵横结合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为骨干、法律志愿者为补充、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法律援助网络。纵向依托司法所设立了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13个,全区212个村(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工作站和联系点负责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接待、咨询、代书、宣传和对法律援助申请的初步审查。

为更好地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惠城区司法局简化了老年人援助案件申请、受理、代理、调解、监督、回访等程序,开辟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优先受理。

“只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我们的工作人员当场就会受理,并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审查决定,当天就会指派律师,确保无障碍援助。”曾伟德介绍说,对70岁以上以及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的老年人,该局还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此外,惠城区通过整合社会法律服务资源,建成由50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人才库。

据悉,去年,该局为283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咨询、代书、诉讼代理和非诉讼代理法律援助。截至5月31日,该局办理民事法援案件146件、刑事法援案件129件。

完善“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曾伟德表示,接下来惠城区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法律援助业务工作、便民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惠城普法平台开通法援栏目,律师 “进驻”平台实时解答法援问题,开设法援线上业务申请,市民通过关注“惠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微信申请法援业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活动,扩大公益宣传,加大力度落实法律服务便民、惠民、利民措施,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困难群体,特别是妇女、农民工、下岗职工应援尽援;完善省政法网法律援助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机制,网上审批、指派、查询办案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临街一层法律援助窗口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分类设置私密功能室、案件会商室等,打造惠城法援新名片。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通讯员黄明辉

新闻推荐

特殊儿童庆“六一”

5月31日上午,在惠城区残联主办、惠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及惠城区爱星儿童培智中心联合承办的“与爱同行·快乐成长"六一"儿...

 
相关新闻